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動員農民群體的過程就是革命真正進入農村的過程。根據地時期,戰爭環境對農村社會及農民產生較大影響,并與區域內部復雜多樣的地方傳統交錯疊加。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是建立并鞏固根據地的重要保障,但這需要建立在了解群眾和地方社會的基礎上,社會調查的必要性與急迫性由此凸顯。中國共產黨必須充分考慮各區域的實際情形,通過調查清晰認識民眾的具體狀況,才能有效動員群眾,使之與黨建立有機聯系。
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負擔問題是調查的重要內容,是開展革命、動員農民的基礎,“負擔問題是敵占區、游擊區群眾最感痛苦的問題,群眾切望我們能夠給他們適當地解決,求得負擔公平”。除負擔不公外,仗勢欺人也是太行區農村普遍的社會問題,民眾既有革命的要求又畏懼舊勢力的威脅。解決社會問題是推進革命的契機和動力。黨員干部組織動員群眾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漢奸等斗爭,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各村舊勢力、鞏固支部政權,又能啟發、鍛煉農民,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村莊的傳統勢力并不容易破除,這是動員群眾的最大障礙。調查顯示,贊皇縣黃北坪村“抗戰以前是在侯、王兩姓地主的統治之下,尤以侯姓地主勾結官府在村中橫行”,直到八路軍進駐與抗日政府支持,生產隊在群團干部的幫助下,“以百草坪為主聯合10余村發動了借糧運動和減租減息運動”,才真正將農民組織動員起來。
調查的功能不僅在于使中國共產黨了解封建剝削情況和群眾的生存狀態,還在于使群眾了解黨的合理負擔政策及推翻剝削的階級斗爭理論,逐漸形成對黨的政治認同并提高階級覺悟。動員群眾需要經歷階段性的過程。儀村在“歷史上群眾沒有自己的組織,所以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又是敵占優勢地區,沒有根據地的群眾組織經驗與力量,而思想上又不認識我黨我軍的力量,都一致認為敵人仍在,說不定什么時候還會回來。另外對蔣介石的幻想及正統統治籠罩在群眾思想之中,亦沒有什么組織的要求。”有的村莊,群眾雖然被動員起來,但斗爭并不徹底,如潞城北莊村張德堂以前是個地主,1945年剛解放時已破產成為貧農,運動開展后因為群眾一開始沒有認識到階級斗爭的重要性,張德堂投機分到果實,就變成了新富農。農民如果沒有得到較深層次的動員,對于黨的政策、革命的必要性及其目標、方向的認識模糊不清,思想就會動搖,參與斗爭的積極性就會不足。動員群眾需要經過一定的磨礪,尤其是需要經過調查,充分了解群眾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態,反復、持續且有針對性地給予積極的教育引導,才能獲得成效。調查人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形成對于調查研究重要性的清晰認識,熟練掌握調查方法,實現與群眾的良好溝通,于此才能充分地將群眾動員起來。
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細致且深入村莊內部和農民內心的方式持續地扎根農村社會,實現對基層傳統社會的重構和對群眾的組織動員。
(原題《中國革命與中國調查:以太行根據地調查文本和實踐為考察中心》,摘自《安徽史學》2024年第4期)
作者:馬維強 史燦,作者單位: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來源:《歷史評論》2024年第6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