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社會財富創造的主源泉,更是廣大人民群眾須臾不可離的幸福線。2015年,習總書記在考察長春時就明確指出,“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這是黨中央向全社會發出的明確信號,中國經濟想要始終保持穩中向好的良性態勢,就必須不遺余力地堅守和筑牢實體經濟這塊強國基石。時光荏苒,三年悄然而過。沿著總書記走過的路,在中央網信辦網評局、吉林省委網信辦、長春市委網信辦和環球網的精心組織下,我們再次來到春城,感受和見證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時代下長春的發展變化與巨大成就。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事實是最佳的證明,我們不難發現,在諸多令人矚目的“長春現象”、“長春故事”背后,不斷“強起來”的實體經濟始終成為支撐起這座城市砥礪前行的不朽靈魂與堅挺脊梁。
鑄就不斷“強起來”的實體經濟,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金融化程度不斷加深,虛擬經濟逐漸脫離實體經濟的運行基礎,“脫實向虛”成為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難題”。相形之下,我們建設和發展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體經濟的初衷既不是盲目服從資本邏輯,也不是片面追求GDP增長的政績觀,而是始終立足于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著眼于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是懷揣這種發展實體經濟的“不變初心”,長春各級黨政部門在經濟新常態下不斷擺脫“速度情結”、消除“換擋焦慮”、頂住“轉型陣痛”,持續優化一產、抓牢二產、提升三產,推動傳統產業品牌化、支柱產業高端化、新型產業規模化。經過多年發展,長春形成了汽車、軌道客車及先進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在實體經濟的助推下,長春經濟總量和增速實現了爭先進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總量由過去的第14位上升到第12位,增速由過去的第13位上升到第4位,成為東北區域經濟突圍的一個樣板。我們應當看到,這種突圍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游戲,也不是那種僅通過虛擬經濟的短期拔高,增長的動力來源于實體經濟的效能激發,固本強基的發展方式使得經濟增長中沒有虛發的數據水分,而惟有那實實在在讓人民群眾體會到的獲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鑄就不斷“強起來”的實體經濟,必須要做強做大做優國有企業。作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國有企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中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始終緊握實體經濟這個“命根子”,在振興實體經濟這一當前要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壓艙石作用。不同于其他企業,國有企業在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致力于創造一個良性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國家通過與國有企業之間的所有權關系,可以有效地將宏觀經濟目標融合到國有企業的市場行為之中,借助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引導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并保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即使遇到一時艱難的經濟形勢,自身依然可以保持強大的企業定力,聚焦主業不放松,專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效能,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在于,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一支勇于攻堅克難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一支充分組織起來的職工隊伍,還有一種為國家為人民真誠奉獻的精神。事實充分證明,實體經濟發展越是困難重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越是舉步維艱,國有企業越是會彰顯自身頂梁柱和排頭兵的獨特身份。在長春,三大支柱產業這兩年產值之所以可以始終保持10%左右的增長,離不開以一汽、長客、中糧為代表大型骨干國有企業的支持和帶動。在創新驅動方面,中車長客構建起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自主研制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構建起一套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先進科學的高速動車組技術標準體系,極大增強了我國高鐵的國際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由中車長客精心打造的“國家名片”日益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搶手貨”。據統計,該公司產品已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巴西、泰國、新加坡、阿根廷、埃塞俄比亞、中國香港等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數量累計超過8900輛,創匯超120億美元。我們應當看到,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流傳著各種針對國有企業的指責與抹黑,“國企低效論”、“國企壟斷論”、“國企僵尸論”等錯誤思潮暗流涌動。事實勝于雄辯,新時代長春恰恰是用鐵一般的事實澄清和回擊了那些歪曲與偏見,生動詮釋了“家有諍子,不廢其家;國有長子,不亡其國”的新時代內涵。
鑄就不斷“強起來”的實體經濟,必須要唱好“國民同進”的新時代“二人轉”。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又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經濟社會發展搞上去,把實體經濟抓上去,就需要各方面齊心協力、同頻共振。公有制經濟是長期以來在國家發展歷程中形成的,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是在我們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實現的,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兩者之間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在長春“強起來”的實體經濟故事中,國有企業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民營企業從未時代離場。兩者之間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共畫同心圓、同求公約數。一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國有企業投入大量人財物力,承擔短期不能盈利的風險,發揮自身產業協作的功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在基礎研發和高新技術領域,國有企業不斷攻克關鍵技術,培養和儲備一批科學技術人才,并通過多種方式將這些先進技術和人才向民營企業外溢。在興隆保稅區的一家知名機器人搬運企業,我們看到其與一汽集團、中車長客等國企在產業鏈上的分工布局,一個個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品牌和全球生產銷售網絡的企業群在不斷形成和構筑;在永利激光、長光衛星,我們看到不少來自吉林大學、長春光機所等高端技術人才以自主創業和科技入股等方式實現科研院所、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的對接與合作。另一方面,伴隨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其自身也充當著國家經濟起穩走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長春,截止2017年,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分別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總量達到1100戶,這里面有不少都是民營性質的企業公司。當然,我們應該看到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也存在一定范圍、不同程度的競爭與較量,這本來也是市場經濟客觀規律必然具有的題中之義。但是,我們不能就囿于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式思維之中,甚至陷入所謂“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的理論陷阱。我國的市場經濟探索已經走過四十年的歷程,無論是國有企業領導,還是民營企業老板,都應該明白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企業的興衰成敗不能簡單歸咎于所有制,所有制崇拜也好,所有制歧視也罷,關鍵還是在于自身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身處逆經濟全球化盛行的時代背景,面對西方國家重新工業化的嚴峻挑戰,振興我國實體經濟,國企與民企之間更需要多一分“手足之情”、少一分“兄弟鬩墻”。
我國是一個大國,必須發展和壯大實體經濟,我們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言猶在耳。幾十年前,共和國就是從東北起步的,沒有當時根植于東北的實體經濟建設,便沒有我國在較短時間內所建立起的獨立且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幾十年后,新時代中國依然要從這里再出發,如果沒有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新振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偉大愿景同樣也會淪為泡影。在“強起來”的實體經濟振興征途上,新時代下的長春已經出發,并且一直在路上。
(作者是廈門大學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來源:環球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