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公平問題的理論困境
如果一種理論無助于現實擺脫困境,那么其理論自身亦必然囿于困境之中,對于公平問題的討論也不例外。“公平之困”是現實之困,更是一種從表象景觀中折射出的深層理論之困;而破解“公平之困”,首先就是要走出以往研究公平問題的理論誤區。
一方面,不能用人道主義的價值懸設注解公平。很久以來,相當一批西方學者都傾向于將公平視為超歷史的道德范疇,試圖通過訴諸道德良心的倫理沖擊化解社會不公。
針對資本主義與生俱來且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法國古典經濟學家西斯蒙第曾站在小資產階級“良心”立場上指責過李嘉圖以“發財致富”為中心的“理智”,并強調不能在財富生產中“把人遺忘”,不能“為了偉大的抽象”而“犧牲個人”。
平心而論,在西斯蒙第所處的時代,這種“建立在主體倫理原則之上的價值懸設”(張一兵語),雖然反動,但在與現實的碰撞中也不乏深刻;然而當這種傳統延續到“真正的社會主義者”那里,卻已然“從頭到腳都是反動”。
德國哲學家赫斯等人繼承了黑格爾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人道主義的雙重消極因素,從永恒不變的“人的本質”出發,在普遍的本性中尋找人類的公平觀念,鼓吹用超階級的人類之愛撫平現實的階級傷痛。這樣一來,公平問題的解決不再依靠“用實際手段來追求實際目的的最實際的運動”,而只需篤信來自“愛的王國”的“愛的囈語”,世間一切不公就會在抽象的人道主義精神光環下煙消云散。
可見,使用預先懸設的人道主義來注解公平,其內在邏輯就是要撇開特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用閹割掉歷史觀的人道主義作為永恒的價值判斷標尺,并企圖通過倫理道德的內在調節來投射和整合現實中的利益關系。在這種邏輯指引下,其結局必然是讓公平茍活于虛妄與道義之中,現實不公的困頓依然無法得到救贖。
另一方面,不能用“單純的現象復寫”詮釋公平。資本主義社會充斥著多重顛倒,不公平的真相往往被虛假的表象所遮蔽。在這種神秘倒錯的環境中,西方學者越來越習慣于用一種被馬克思稱之為“現象觀念的單純的現象復寫”的方法為資本主義的不公平作辯護。
在法國經濟學家薩伊看來,“三位一體公式”所闡述的“資本創造利潤、土地產生地租、勞動取得工資”正是遵循“誰貢獻、誰獲取”的社會表象,恰好證明了資本主義剝削的不存在。他的后繼者沿著這條路,經過邊際革命的洗禮,披上數學的“科學”外衣,將這種技法歷練得更加精致。
借助邊際生產力分配理論,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在產品分配凈盡的表象幻境中進一步否認了剩余的存在;基于有限的經驗觀察,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預言公平問題會在經歷倒U型曲線式的經濟現象后便能趨向自動實現;而以描述貧富差距著稱的基尼系數等指標,則是以自身顯著的直觀性被廣泛應用于公平程度的衡量與評價。
然而,當歷史跳出這些“最粗淺的現象”的羈絆,走近隱藏在深處的“資產階級制度的生理學”,我們便會發現這一切不過是市民社會中的“教授”在用“學究味”的話語來復寫“資產階級生產當事人”那些充滿“銅臭味”的看法,不過是理論為迎合現實的顛倒需要而進行的二次顛倒。
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能突破“生產是一般、分配是特殊”的膚淺表象,還將“分配當做與生產并列的獨立自主的領域”,甚至熱衷于對公平進行機會、過程與結果的多重表象化解構,那么對公平的追求只能蛻變為一種哀怨的市民情懷。
“有了皮凱蒂,我們仍需要馬克思。”面對席卷全球的“皮凱蒂熱”,美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大衛·哈維不失冷靜地說道。其實,僅就化解“公平之困”而言,《21世紀資本論》雖連篇累牘論及分配問題,但仍難以與不曾將分配問題視為核心的《資本論》比肩。不難發現,當皮凱蒂還停留在“知性科學”中苦心孤詣于不公平的客觀呈現,馬克思卻早已站在歷史的制高點,在歷史唯物主義與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偉大接洽中實現了對公平的重新檢審與深層演繹。這是經濟哲學特有的理論智慧,汲取這種智慧滋養,有助于我們破解公平難題。
?。ㄗ髡呦祻B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來源:光明理論)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