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斷有研究說,武漢華南市場非病毒發源地,同時將發源地指向美國。主要有來自兩個方面的說法:一個是日本媒體的說法;另一個是一項最新研究的指向。
(一)日媒認為美國流感死亡人員里有新冠病毒
2月21日晚20時,日本朝日電視臺播放的節目中,大量引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的消息,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不完全統計,在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2月15日期間,流感已造成至少1.4萬人死亡。在這么多流感的患者中,很有可能出現了新冠肺炎感染者。
朝日電視臺報道稱,肆虐美國的流感已造成2600萬人患病。期間,作為美國防范感染的最高決策機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簡稱“CDC”)發表了一則驚人消息:在對疑似感染流感的患者進行采樣檢測時,發現很多并非流感的物質混雜其中,判定此類不是流感,可能是新冠肺炎。目前,紐約和洛杉磯等大城市已開始重新評估現有的檢測體制。朝日電視臺認為,CDC雖然沒有直接說明,但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美國擴大的聲音已經出現。
日本媒體由此認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于美國。
人民網2月22日轉述朝日電視臺21日晚間報道,說目前美國正經歷嚴重的流感侵襲,已導致超過1.4萬人死亡,多數可能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關。
新華裔認為,日媒的說法只是一種推測,其根據來自美國CDC的有關信息。
有網友分析認為,這個說法有點不像著名媒體經過考證后得出的結論,如果新冠病毒源自美國,按照美國目前的防控級別,新冠病毒早已全球大流行,不會在地球另一端的內陸城市發生,而且從死亡率來看,并不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特征。
(二)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也把新冠病毒跟美國扯上關系
新京報2月23日報道,科研人員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新冠病毒可能最早于去年11月中下旬就輸入武漢,并開始人際傳播,在華南海鮮市場加快了人際傳播。
這份研究成果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副研究員郁文彬等人1月19日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提交。論文題目是“Decoding the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s of the novel pneumoniacoronavirus (SARS-CoV-2) using whole genomic data(基于全基因組數據解碼新型冠狀病毒進化和傳播)”。據悉,研究單位聯合華南農業大學和北京腦科中心,收集了全球共享到 GISAIDEpiFluTM 數據庫中覆蓋四大洲 12 個國家截至2月12 日的93 個新冠病毒樣本基因組數據,通過全基因組數據解析發現:
華南市場中的新冠病毒可能是從其他地方傳播的,或者至少華南市場沒有病毒的原始來源。研究引述《柳葉刀》1月24日發表的論文說,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于去年12月1日發病,且無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當時這項研究分析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間在武漢市入院的首批41例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結果顯示,首批41例確診病例中,27例去過華南海鮮市場,14例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
這篇論文專業性太強,都是病毒方面的學術概念,我等吃瓜者看不太懂。有《今日頭條》網友將其歸納為三個方面:
(1)目前最早起源的毒株即“古老的”單倍型溯源發現分別是來自深圳的病患(廣東首例)H13和美國華盛頓州的病患(美國首例)H38的病毒樣品。
(2)單倍型分成了五組,鑒別出美國包括了全部五個來源,包括目前最古老的H38,廣東的病毒可能有三個來源,而武漢只有兩個來源,雖然武漢測序了22個病毒樣本,美國才測序了13個樣本。
(3)武漢的兩個來源,一個是華南海鮮H1,一個是比華南海鮮更古老的H3。H3起源于廣東和美國的分型,并且產生出了華南海鮮的H1,H1再擴散到全球。現有武漢樣本中沒有檢測到來自廣東和美國的H13和H38最早古老單倍型。
這就將新冠病毒的源頭之一指向了美國。當然還有廣東。
再深入下去,新華裔發現研究人員將58種單倍型分成了五組,分別是3個中心(古老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1,H3和H13)和2個新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H56和mv2),以此鑒別出廣東的病毒可能有三個來源,重慶和臺灣的病毒有兩個來源。
(1)廣東深圳一家人在早期就通過人傳人進行了傳播。有較多樣本的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和美國,他們的患者感染源至少有兩個,尤其是美國包括了五個來源。非常值得關注的是H56這個超級傳播者單倍型,它同時是澳大利亞、法國和美國,以及我國臺灣患者的傳染源。
(2)單倍型H13和H38的病毒樣品溯源發現分別是來自深圳的病患(廣東首例)和美國華盛頓州的病患(美國首例)。他們的旅行記錄表明應該都是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在武漢探親期間被感染的。但現有武漢樣本中沒有檢測到H13和H38單倍型。
有意思的是,廣東的病毒來源也跟美國扯上關系!
論文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數據推算2月12日之前發生了兩次明顯種群擴張。1月之前的種群擴張發生時間是12月8日,該結果暗示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中下旬即已經開始有人際傳播,隨后在華南海鮮市場加快了人際傳播。研究推算2月份之前的種群擴張時間在1月6日,這個可能與元旦假期有關聯。
新華裔以為,該項研究還需要更多實證。
(三)美國CDC是怎樣說的?
美國CDC沒有回應來自上面兩個方面的“指控”,但是美國CDC曾對美國流感病例與新冠病毒的關系做過說明。
美國CDC官網2月14日發布的一篇新聞稿中詳細記錄了國家免疫與呼吸系統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Nancy Messonnier)在當日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主要內容如下:
(1)雖然新冠病毒存在潛在威脅,但美國所面臨的真正威脅是季節性流感。在過去幾周內,有關疑似流感病例和流感檢測的報告有所增加。雖然“B”型流感在去年12月占主導地位,但CDC最近也監測到“A”型H1N1流感病例的急劇上升。到目前為止,CDC估計本季度至少有2600萬例流感患者,25萬例住院治療,14000人死于流感,這其中包括兒童。
(2)新冠病毒在許多方面的表現和我們預期的流感的傳播形式一樣。美國目前有約600人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和檢測相關的問題,包括何時該被檢測是目前人們關心的最主要的問題。如今CDC所推薦的執行規范和政策是,對有暴露史、且已有發病癥狀的人進行新冠肺炎檢測。一旦有人出現和新冠肺炎相符的癥狀,將對他們進行醫學評估和檢測。
有些新冠肺炎患者在還未出現癥狀時就開始傳播病毒。一小部分有關此次新冠肺炎的報道中已經體現了上述傳染特點。這與一些我們已知的呼吸道傳播病毒,如季節性流感病毒的傳染特點相符。
據CDC官網介紹,流感的典型癥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流鼻涕或鼻塞、疲勞,有時還會嘔吐和腹瀉。而據1月30日發表在《柳葉刀》上一篇針對100名新冠肺炎患者的論文中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大多數都有的癥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短促。有5%的病人出現喉嚨痛和流鼻涕的癥狀,只有1%~2%的病人有嘔吐和腹瀉癥狀。
(3)美國將通過檢測確定流感患者中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CDC已經與美國國內5個公共衛生實驗室合作,開展以社區為基礎的流感監測,以便我們能夠檢測那些疑似流感患者,查看他們是否患有新冠肺炎。這5個實驗室分別位于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和紐約。
公共衛生實驗室是美國國家流感監測系統的一部分,實驗人員目前正在對流感檢測呈陰性的患者進行檢測,查看所患疾病是否為新冠肺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