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譚亞娣,清華大學生物系本科,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博士,康奈爾大學博士后,在醫藥界從業近二十年,對現代藥物開發的研發、生產、注冊、營銷等各環節都有一手經驗。多年關注中醫。赴美留學學習西方藥理的初心就是要以現代眼光理解中醫醫理藥理。
【作者按】此時新冠肺炎疫情戰斗正酣,國家中醫團隊介入后大力扭轉了重癥患者的治療情況,緩解了國人的焦慮和恐慌情緒。這時又有人說了,中醫不科學,不是嚴格證據,疾病乃自限性,等等,在此我重發我2017年寫的一篇科普文章,幫助大家理解中醫的臨床療效和對中醫的“科學性”批評。
【申明】我并非是以中醫要滿足“科學”為榮,相反,其實我是很警惕“科學主義”的,科學主義是個貶義詞,不懂的可自去搜索。我是要宣揚一種不被所謂“科學”扭曲的合理的中醫觀。本人做科學研究出身,當然也不是要貶低科學,但是我反對“科學主義”,反對把“科學”這種工具提升到判斷一切的高度。工具就是工具,能用就用,不好用就用別的工具,記住醫學是職業,是滿足治病救人需求的職業。
我下面的很多話的言下之意是,那些拿“科學”為借口打擊中醫,其實并不真懂科學,只是學了皮毛,拿科學扣帽子罷了。或者說,中醫是等待科學不斷挖掘的寶庫,“科學”對中醫的認知會不斷刷新的。中醫昨天和今天能有效地治好某些病,“科學”明天才能明白過來為什么,難道對“科學”今天還沒有懂得的部分,中醫就要放棄?我眼中的中醫與科學的關系大概就是“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而西醫與科學的關系很大程度上讓人感覺是“科學我先搞清楚,然后醫學拿去治病用;等等科學有新發現了,過去的發現不太對,醫學你就換個方法看病吧”。
首先,我得糾正一下基礎觀念,判斷醫學的標準不是科學不科學,而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醫是否安全有效,不要拿害人騙人的庸醫來舉例,只能說國內外中醫界普遍相互認可的中醫醫師和藥店,這也不拘于是在正規醫院還是小診所行醫的,不拘是在中國還是海外,華人或是白人,醫生是用療效說話的。
(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民兵智庫”)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中醫藥在武漢究竟效果、應用如何?療效十分確切,但未下決心擴大應用
2020-02-14不指望中藥,指望什么?從鐘南山女兒感染SARS請中醫治好說起
2020-02-11新華社專訪仝小林院士,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治療方案
2020-02-0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