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時事熱點 > 閱讀信息
牟承晉:從新冠病毒到網絡病毒 ——學習札記
點擊:  作者:牟承晉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發布時間:2020-03-10 09:45:20

 

1.webp.jpg  

 

 
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年12月突發于武漢,迅速蔓延全國,迄今尚未消停。中國人民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舉國協力、同心同德抗擊這場被中醫稱之為瘟疫的新冠病毒肺炎(中文簡稱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疫情,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武漢市、湖北省猛烈、復雜的疫情明顯得到遏制;湖北省以外各省市區被波及、境內外輸入以及尚不明來源的疫情明顯受到控制。世界有目共睹。

東邊日出西邊雨。近幾周,COVID-19在世界范圍爆發,席卷六大洲包括美國,梵蒂岡教皇及一些國家的政要也未能幸免。WHO總干事3月3日表示,過去24小時內,中國境外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是中國的15倍,世界各地感染者繼續顯著增加。美國股市遭遇1990年以來連續5個交易日的暴跌,美聯儲及多國央行被迫“閃電”降息救市,前景不妙。世界到處“談‘毒’色變”,“攪得周天寒徹”。中國政府向韓國、日本、伊朗等國家伸出了力所能及的援手。20多個國家對中國實行了貿易管制和入境限制。

對比之下,旅居海外幾十年的一位華人說,“冠狀病毒肺炎危機對中華民族是一個巨大的福音”。他認為:

 

1、它顯示中國政府有巨大的實力、能力、號召力、凝聚力處理好重大社會公共危機事件;

2、它表明中華民族有足夠的毅力,智力和智慧,能夠高效有力地應對所有針對中國的緊急情況;

3、它促進了中國醫療技能、技術和機制(特別是中醫)的提高與改善,激發了中華民族抗擊各種流行病毒和傳染疾病的生命活力,華人將更加健康、長壽;

4、它向世界宣告,中國人的夢想是真誠、誠實、勤奮和富有同情心的,全世界都看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確實具有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創新實踐精神;

5、它推動了世界華人的空前團結和民族自信,宣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中國是世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離不開中國”。

 

 
 
2019年,是美中貿易大戰年。同時,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金融戰、網絡戰、輿論戰、外交戰等等,交錯覆蓋、接踵而至、愈演愈烈。12月,在美國的強烈阻撓和干預下,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的上訴機構癱瘓,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性平臺被嚴重破壞。中美2020年1月15日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并于2月14日生效。有人認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將是壓垮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國折騰不起”。

NCP疫情突如其來地劇烈爆發,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破壞性、顛覆性沖擊確實是巨大的。

據報道,中國民航2月收入損失近370億元,3月收入損失350億元左右,若低迷情況持續到4-5月,行業損失將近1000億元。另據報道,網約車行業,由于普遍存在資金渠道單一、成本高、現金儲備不充裕等問題,近半數租賃公司面臨資金鏈斷裂及經營風險,其中47%的公司資金只能支撐一個月,31%的公司資金可支撐三個月,只有22%的公司可以支持五個月以上。據分析,疫情影響嚴重的主要是養殖業、電影業、旅游業、餐飲業、酒店業、交通運輸業和律師行業等。有分析認為,疫情肆虐期間,全國各行業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約4萬億元。

即便如此,中國政府依然開始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宣布免除對美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取消對美國家禽肉、家禽產品和寵物食品的進口限制等。進一步,將是履行協議采購一攬子的美國商品。白宮高級官員相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只會延緩而不是破壞采購,中國即使延遲采購也會在后期(第二階段?)加大采購力度來彌補。

劉鶴副總理曾說,在全球化曲折發展的形勢下,中國的確要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墻,這就是真正擴大內需,使中國成為市場規模巨大的創新型國家。

據統計公報,2019年,中國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8%,首次突破40萬億元規模。

依照2019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2020年中國經濟的最大底氣,依然來自于內需市場。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是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做大做強國內市場,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也將為產業升級和市場拓展創造更大空間。

海外金融家預言,長遠來看,中國市場表現將非常強勁。2020年的重大轉折,是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商貿消費服務市場;其后的10-15年,非洲將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亞洲成為第三大市場,歐洲則是第四大市場。

那么,美國呢?美國將融入哪個世界性市場?或還有能力“千里走單騎”否?海外金融家認為,國際金融界對以0.75%的收益率購買美國國債不感興趣,將通過全球頂級優質銀行提供7%的收益率擔保,將資金投入亞洲市場。美股暴跌、美元崩潰已無可避免,美國衰退是早晚的事。
 
 
病毒從何而來?瘟疫緣何而起?人人都在問,卻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和專家講得清、說得明,或刻意回避。各國民眾對醫藥衛生主管部門的質疑,對病毒專家和科研機構的猜忌,對政府決策治理能力的批評,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種族主義的不滿……點點滴滴、起伏跌宕、飄忽不定的各種思緒、情緒、心緒如同“飛沫”,不斷通過連接各家各戶各國各地各個方面各個角落的網絡“熱線”(微信、短信、電子郵件、語音視頻等)噴發出來。

網絡無國界。陰謀論、陽謀論、制裁論、報復論、生物基因工程、庚子流年不利等等,披著“現代”或“未來”色彩的“講經論道”、“大咖說教”紛紛“破網而出”,競相開啟了免費的“網絡學堂”。中國乃至世界幾十億網民長了見識,開了眼界,開了腦洞和心竅。網絡的“滲透”和“渲染”功勞巨大。

上世紀中葉以來,美國歷屆總統都基于美國利益至上、美國優先的原則、立場和戰略目的,不遺余力地推進“一網(the Internet)天下”。

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打造的因特網網絡已經覆蓋全球,構成美國監控世界各國、掠奪全球數據、威懾各行各業的全球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美國安全防御”格局,美軍將其定性為依照美軍戰略目標布局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稱之為“第五作戰域”。2003年以來,美國制定和分步實施了因特網“愛因斯坦”計劃,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和不斷完善因特網的主動防御、攻擊支撐、攻擊裝備三大安全體系。

2007年實施的“愛因斯坦2”是對2003年啟動的“愛因斯坦1”的增強,加入了入侵檢測(Intrusion Detection)技術,增加了對惡意行為的分析能力,美國計算機應急響應小組(US-CERT)從而具備了更強勢的態勢感知能力。

2010年,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啟動“愛因斯坦3”,利用并整合商業科技和政府專業能力相互融合,實現實時的完整數據包檢測,能夠自動檢測、感應網絡威脅并精準響應,形成了一個支持動態(主動)保護的安全防御系統。

簡言之,美國基于因特網(Internet)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主動防御體系,就是對網絡數據進行廣泛、深入的開源信息分析與整合,自動檢測威脅(具威脅性的情報數據信息),并及時(告警)響應(反擊),包括但不限于先發制人的網絡行動。

因特網賽博空間的攻擊裝備體系,以全平臺、全功能、模塊化為發展目標,使其能夠適應各種網絡環境下的行動作業要求。2008年以來,美國主動實施的一系列網絡攻擊行動,一次又一次地展現了美國在情報作業、進攻行動和積極防御的反制與反擊等方面的優勢能力。

例如,針對美軍中央司令部遭受非常嚴重網絡病毒感染事件的“揚基鹿(Buckshot Yankee)”積極防御響應行動;針對全球手機監聽的“金色極光”(AURORAGOLD)行動,通過收集全球移動通訊運營商的內部系統信息分析漏洞,引導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黑客“精準”攻擊;針對ISIS伊斯蘭恐怖組織的“發光交響樂”(Glowing Symphony)行動,滲透、關閉、篡改ISIS的服務器,控制其網絡宣傳能力;針對伊朗核設施的“奧運會”(Olympic Game)行動,最終通過“震網”(Stuxnet)蠕蟲,成功實施利用惡意代碼對實體設施造成重大不可逆的破壞。

對于因特網賽博空間的攻擊支撐體系,2015年美國《國防部網絡空間戰略》要求:“一旦得到指示,美國國防部(DoD)應有能力發起網絡戰行動,癱瘓敵對方的指揮及控制網絡、與軍事相關且不可替代的關鍵基礎設施和裝備(性能)”。2017年12月,特朗普總統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強調將采取各種手段威懾和擊敗針對美國的網絡攻擊,“根據需求”向敵對方實施網絡行動。美國國防部認為,計算機網絡對抗(CNO,Computer Network Operations)即實質操縱計算機和網絡,針對計算機或其他網絡本身或他們它們之上的信息和信息系統,實施攻擊和防御以及兩者所需的支撐行動。

美國最大的網絡空間進攻性能力支撐體系架構稱為“湍流”(TURBULENCE),包括主動情報采集(TUMULT)、被動情報采集(TURMOIL)、任務邏輯控制(TURBINE)、進攻性網空行動(QUANTUM)等多個系統。這套支撐體系給予美國的網絡攻擊行動強大的后端支持,包括完善的信號收集、處理基礎設施,以及音頻、視頻、郵件等大規模網絡活動與個人數據庫的相關加工處理機制等。

《華盛頓郵報》2月深度報道,半個多世紀以來,一家名為Crypto AG的瑞士加密設備制造商,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德國情報機構的操控下,通過該公司的設備監聽世界120多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商業機構和政要大亨,該公司的產品為美國間諜源源不斷地提供如伊朗人質危機、英阿馬島戰爭、戴維營和平談判的情報。德國情報官員感嘆,“在情報的世界,沒有朋友”。

近日,中國360網絡安全團隊公布大量證據,證實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攻擊組織(APT-C-39)對中國的航空航天、科研機構、石油行業、大型互聯網公司以及政府機構等關鍵重要領域,已經實施長達11年的網絡滲透攻擊。

從時間點上看,毫無懸念,2008年以來對中國的網絡滲透攻擊,正是美國實施“愛因斯坦2”計劃的一部分。中國公眾網絡(包括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教育科研等專網,下同)自1994年全面接入因特網以來,始終追隨因特網的戰略、策略和技術構架發展,從理念到實踐,從設計到建設,從基礎到應用,從軟件到硬件,從租用到服務,從IPv4到IPv6,從教科書到科技論文,從DNS域名根解析到域名根鏡像服務,從國家頂級域名網站的“旋轉門”到敏感機構部門服務器“代管、托管”到境外,中國為建設發展和運營實際上的“因特網中國區域網”投入數以萬億計的資金,成為租用因特網服務的“網絡大國”。

對于美國這樣的“黑客帝國”來說,利用中國公眾網絡實驗、驗證和完善“愛因斯坦”計劃再理想不過。誰曾想,在接入、租用因特網的背后,是花大價錢“享用”如影隨形來自美國的網絡滲透、黑客攻擊、數據流失、信息顛覆和全面監控。

嗚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因特網由明網、深網和暗網三個層面構成。明網(Surface Web)是普通搜索引擎可以檢索的網絡,約占總體結構的4%。深網(Deep Web)是不能被普通搜索引擎檢索到內容的網絡,約占總體結構的96%,其中需要通過特定的瀏覽器、特殊授權或者特殊設置才能鏈接的網絡被稱為暗網(Dark Web)。暗網充斥毒品、軍火、偽造證件、洗錢、倒賣數據情報等非法交易。

網絡數據時代,陸??仗斓狞c點滴滴都是開源信息,都能在網絡空間追尋到蛛絲馬跡。北京大學教授說,“我們處在一個互聯網(Internet)信息橫向傳播的社會”,很有道理。
 
1、開源信息關聯“病毒”、“疫情”的部分追溯

2019年7月,即將回中國的世界著名病毒學家、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NML)負責人邱香果和丈夫程克定(生物學家)以及一批學生,被皇家騎警帶走后下落不明,實驗室被關閉。

8月,美國最大的生化武器基地德特里克堡突然關閉。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去年秋天(9月)到現在,已經有2600萬美國人感染流感病毒,25萬人住院,1.4萬人死亡。美國CDC復查發現,流感死亡人中大部分肺部嚴重感染,有的就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

9月18日,美國聯邦政府發布《國家生物防御戰略》。該戰略是美國首個全面解決各種生物威脅的系統性戰略文件,由美國國防部、衛生與人類服務部、國土安全部和農業部共同起草并將在未來共同負責相關計劃的實施。該戰略的5個目標是:增強生物防御風險意識、提高生物防御單位防風險能力、做好生物防御準備工作、建立迅速響應機制和促進生物事件善后恢復工作。

10月18日,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在紐約主辦了大規模流行病推演,模擬未來可能爆發的世界性疫情,比爾蓋茨基金會贊助,原CIA二把手和中國疫控中心主任等十多位政商醫界“專家”參加。10月18日-27日,109個國家參加的世界第7屆軍運會在武漢舉行。美國、加拿大分別派出300、200多人參加。其間,5名外籍人士因病入當地傳染病醫院治療,據說是瘧疾。

11月1日,華南海鮮市場一名水果攤販發生不明原因肺部感染;12月8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首例確診病例;29日,武漢開始流行病學調查;31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抵達武漢調查。

2020年1月6日,WHO首次就“中國不明原因肺炎”發布新聞;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提出要求,武漢有醫務人員感染確診;9日,武漢出現首例死亡病例;11日,國家衛健委將“不明原因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20日,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指示和批示,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天津、重慶、浙江、臺灣等10省市確診首例病例;21日,武漢確診15例醫護人員感染,WHO稱新冠病毒肺炎可能持續人傳人;22日,海南、寧夏、遼寧、香港、澳門等13省區確診首例病例;23日,浙江、廣東、湖南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一級響應,武漢市及湖北省部分城市封城;24日是中國年的除夕,湖北、重慶、山東啟動一級響應,天津進入“戰時機制”。
 
2、開源信息關聯“生物防御”的部分追溯

12月12日至1月24日,中國疫控中心(CCDC)的“全國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系統”(簡稱直報系統),沒有對武漢及各地的“不明原因肺炎”或“新冠病毒肺炎”作出預設的緊急疫情報告和及時響應。一種說法是,地方政府沒有啟用直報系統,只是口頭和書面報告;另一種說法是,直報系統“遭到數據定向屏蔽網絡攻擊”。前一種說法已經證實,但是,為什么不使用或不愿意使用,上級有沒有盡到監督下級使用直報系統的職責?不得而知。后一種說法,有待專業機構采用專門手段追溯深網甚至暗網的操作作出結論。

開源信息顯示,這個2004年建成啟用的直報系統,國家和地方投資約7.3億元,覆蓋全國近100%的各級醫院和疾控機構,還包括近90%的鄉鎮衛生院,直報用戶單位近10萬個,號稱“縱向到底、橫向到邊”,WHO的專家評價,規模、傳輸信息以及現實使用覆蓋在全世界獨一無二。

據報道,這套直報系統曾吸引IBM、甲骨文(Oracle)等美國網絡設備和技術服務巨頭參加投標。技術分析,該系統是建立在因特網IPv4的域名地址、TCP/IP協議和VPN傳輸模式基礎上,而IPv4系統先天設計存在嚴重的安全弊端,是美國和世界網絡信息業界公認的。系統采用的DNS解析,技術構架和基礎設備完全是因特網那一套,實際就是因特網在中國衍伸的又一個“專網”。鑒此,上述后一種說法無不可能。

在美國《國家生物防御戰略》規范的“術語定義”中:

——生物威脅(Biothreat),是可能引起生物事件及生物危害所涉及的實體和與之相關的態勢。

——生物武器(Bioweapons-related),是相關多邊條約和約定所涵蓋(包括被列入國家或國際管制清單,可用于設計、開發、生產或使用生物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材料、設備、信息或技術。

——實體(Entity),是具有獨特和獨立存在的事物,且是具有可區別性的基于其自身獨立存在的某種事物,但不一定是物理存在。“實體”包括可能是人、動物、植物或真菌等不會思考的生命、無生命物體或信念等事物。“實體”可以被視為是涵蓋(全包)性的術語。

因此,生物事件、生物危害、生物威脅、生物武器不再僅僅是涉及醫療衛生領域,而是涉及“轉基因”數據(如DNA、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數據和信息)所導致的信息(情報)戰和心理戰。2019年,已有不少公開的論文、報告,分析和討論在網信空間有形和無形的生物威脅。

病毒無國界。無論東亞、西亞、中亞,無論歐洲、非洲、大洋洲,無論什么膚色、人種、貧富、貴賤,新冠病毒環球流行,四海飄蕩,威脅巨大,誰也躲不過。中國不例外,美國不例外,百姓不例外,政要精英也不例外。

病毒就是病毒,中文字面上沒有區別,“A virus is a virus”,英文也是如此。疾病病毒(Disease virus)如此,網絡病毒(Network virus)也是如此。但是,彼“病毒”非此“病毒”(That virus is not this virus)。除了企圖毀滅異族、毀滅人類的731細菌部隊那般喪心病狂的殺人機器,疫病病毒多是自然界演進、變異而來,飛沫傳播是主要途徑。網絡病毒,卻都是人為研制、操控、驅使的結果,其實就是為了馴服、麻醉、控制、誘導網民和網絡運營機構。被網絡病毒浸染、禍害已久的億萬網民,潛意識的第一自然反應,理所當然地認為“病毒就是人為造成的惡果(The virus is man-made Evil consequence)”。

不久前,美國人臉識別企業Clearview AI稱其整個客戶名單被盜。據說,包括聯邦調查局FBI、國土安全部DHS在內的600多家執法機構以及一些私人安保公司(PMSC),都在使用它的人臉識別產品。據報道,Clearview AI從網絡社交媒體上抓取了30多億張照片,形成龐大的生物特征信息數據庫。其規模甚至“超出了美國政府或硅谷巨頭所構建的任何東西”。按照“愛因斯坦3”計劃,這是美國“利用商業科技和政府專業能力相結合”的重大成果例證。

非典(2003-SARS)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是一類從無形到有形的生物事件和生物危害,但是絕不是生物威脅的唯一“實體”。生物防御應以此舉一反三(事件響應的賦能,Incident Response Orchestration),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防患于未然。
 
3、開源信息關聯網絡安全的部分追溯

近幾個月來,宅家上網、微信通話、視頻直播、錄音拍照成了老老少少不甘寂寞的日?;顒?。一些社區、地段,網速越來越慢,鏈接時斷時續、時好時壞,煩不勝煩。排除運營商的服務、機房端口或小區線路問題等,只能是黑客、蠕蟲、木馬被激活或遠程攻擊導致的網絡不安全和不正常。這些日子勒索軟件很活躍,向受害電腦植入敲詐者病毒鎖屏或對文件甚至所有數據加密,要求支付贖金(如比特幣等)才予以解密。
 
(1)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日),1985年啟用、全球1340多萬用戶注冊量的因特網通用頂級域名“.net”,由因特網基礎軟件研發機構ISC運行的F根服務器、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運行的E根服務器,同時出現基礎軟件升級時的解析故障,導致大量使用“.net”域名的網站和服務器從互聯網“斷開網絡連接”,持續3小時18分鐘之久。據中國互聯網(Internet)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報告,截至2019年8月,中國“.net”域名用戶1,126,268個,“.net .cn”域名用戶265,698個。

ISC通過開發和維護核心軟件、協議及其運營,支持開源、通用、自組的因特網基礎設施。ISC開發的支持全球因特網域名(DNS)服務的關鍵技術,包括BIND、DHCP和Kea。ISC負責管理和運營域名根F服務器系統,目前在全球有 252 個分布式節點,其中2個在中國的北京和杭州。

據ISC的事故報告,上述解析故障涉及IPv4和IPv6各一個IP地址段,兩個(或多個)盧森堡和新西蘭的接入點(PoPs)。原因是“上線新軟件中存在錯誤”、“處置事故不當”和“處理過程中存在失誤”。這幾條并不高明的人為“錯誤”,湊巧一起發生于專業提綱挈領的ISC,怎能不令世人充滿疑慮?

這恰恰有力地證明,美國通過對因特網13個根服務器的人為技術控制,“稍有不慎”,隨時可以輕易斷開網絡鏈接和域名服務。這是真相,不是謠言。美國操控“因特網核按鈕”威懾各國,也不是聳人聽聞。

新年伊始,曾任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網信安全政策局局長的美國外交關系協會(CFR)研究員,羅伯特•克納克(Robert Knake)預測,中國和俄羅斯將推進建立獨立的DNS域名根系統,另立門戶。

美國因特網治理領域著名學者、佐治亞理工學院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彌爾頓·穆勒(Milton Mueller)認為,“獨立的域名根系統”,必須與美國因特網數字分配機構IANA頒布的權威性根區文件徹底不同(不相匹配),必須使所有給定的頂級域名指向“獨立的域名根系統”或者使其不復存在,這是不可能的。穆勒戲謔地邀克納克500美元打一個賭,十年見分曉。

別說技術上、物理上克納克的預測不可能,各國出于自身發展的實際利益和多層面安全因素的綜合考慮,也不會使用脫離美國的“獨立域名根系統”,替代美國的域名根系統,從而輕易地擺脫美國的利益“保護”。

聯合國旗下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3月4日舉行的總干事選舉,在美國的公開干預、強力反對下,最終推舉新加坡的鄧鴻森(Daren Tang)擊敗了現任副總干事、中國的王彬穎當選。還不發人深省嗎?

既然不可能“釜底抽薪”,中國只能是放棄對美國的依附、追隨和迷戀,舉國協力“重起爐灶”。
 
(2)2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漏洞庫(NVD)更新了漏洞信息(CVE-2019-15126),該漏洞可能被攔截和解密通過Wi-Fi傳輸的一些網絡數據包。

研究人員發現與(CVE-2019-15126)關聯的一個新的高危硬件漏洞(被稱為“Kr00k”),存在于美國博通(Broadcom)和賽普拉斯(Cypress)公司制造的Wi-Fi芯片中。長期以來,這些芯片被廣泛應用于超過十億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路由器和物聯網(IoT)工具等。

早在2000年,Wi-Fi就被發現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英特爾(Intel)公司警告不擔保其安全性。中央電視臺2015年、2016年的“3•15”晚會連續曝光Wi-Fi的危險性。大量事實證明,Wi-Fi實際上是美國在全球實施大規模網絡監控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途徑和手段。我國一些“智慧”城市強推Wi-Fi大面積組網,極其危險。

沖破美國多年的無理阻撓,2010年6月,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WAPI核心架構技術在ISO/IEC全票通過,正式成為國際標準,并于2013年10月獲得美國的知識產權授權。WAPI可以徹底解決Wi-Fi的先天性認證缺陷,但在中國卻遲遲得不到普及推廣,國家主管部門有重要責任。

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新時代創新發展,亟需國家政策、資金、人才的傾斜性、傾向性支持和保障。
 
 
今日世界,被稱之為“三維世界”。從“內容、時間、空間”三維度宏觀認識世界的萬事萬物,或從“載體、能量、信息”三維度微觀認識具體事物。

因特網的明網、深網、暗網,順應了“三維”世界觀。美國政治軍事界、文化科技界、網絡信息界、經濟產業界的“三維世界觀”與現實世界的結合很深刻,應當深入研究和靈活借鑒。

一面是各國各地疫情涌動,一面是網絡空間輿情沸騰,還有一面,是長期蟄伏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網上網下的網絡病毒、數據病毒、思想病毒、文化病毒、道德病毒、宗教病毒、名利病毒、淫邪病毒等等,在疫情大潮和輿情沸騰中不斷被激活傳播,三維互動、點線交錯、巧合迭出、怪異頻頻。

世界命運共同體,需要各國共建、共享、共治。打破壟斷、和平共處,實現共治是根本。

長城的精妙之處不是單純防御,而是有助進攻。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安全,關鍵在“治”,重點也在“治”,“治”才是積極防御;“治”是“防”的根本和目的,“防”是為了更積極地推動“治”,“治”是后發制人的取勝之道;有“治”才有創新,“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治”才能矯枉過正、撥亂反正,才能創造未來網絡的新時代。

抗擊新冠病毒,制衡美國霸權,創建不受制于人的中國公眾安全應用網絡,都是這個道理。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