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這兩家獨立研究機構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中國的GDP將在2028年或2029年趕上美國。高盛公司戰略分析師盧克·巴爾斯甚至將目前這一階段稱為“中國現象”,提供給了投資者“在一代人的時間里不會發生第二次的機遇”。

【原編者按】法國《世界報》近期刊發“中國在加速”系列文章,作者系該報駐北京記者弗雷德里克·勒邁特?,F將文章集納刊登,以饗讀者。
大流行?哪個大流行?如果2021年如經濟學家預測的那樣發展的話,中國將會毫無阻礙地跨過危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到年底應會達到西方的經濟趨勢分析專家們曾在2019年底時預測的水平。當然還是有一個差別的。同預計2020年和2021年年增長約5%不同,這個亞洲巨人在2020年的GDP增長在2%左右,但接下來會出現特別的回升,今年預期增長約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中國增長7.9%。二十國集團的其他成員無法取得與其類似的表現。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表現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作用。根據IMF的最新預測,全球經濟在今年下半年才能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高盛公司戰略分析師盧克·巴爾斯甚至將目前這一階段稱為“中國現象”,提供給了投資者“在一代人的時間里不會發生第二次的機遇”。鑒于同時期美國經濟在2020年收縮超過4%,今年增長也將只有3%,全球兩大主要經濟體差距的縮小要比預期的還要快得多。倫敦的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這兩家獨立研究機構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中國的GDP將在2028年或2029年趕上美國。當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它的GDP約是美國的七分之一還低。從那時到現在,美國GDP翻倍而中國GDP翻了10倍還多。這一趨勢并沒有停止。實際上,中國確定的目標是GDP在2020年到2035年間要翻一番。這意味著年均經濟增長要在4.5%到5%之間。此外,日本專家還指出,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計算沒有將中國香港算在里面。如果將越來越和中國內地融為一體的香港地區算在里面,中國到2035年的GDP將同美國和日本加在一起的數額差不多。在這樣的條件下,北京短期的優先任務在于避免一切脫離正軌的情況。2020年,中國的政府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6%。一般來說,中國要到3月份人大年度會議期間才會公布當年的宏觀經濟重要平衡政策。因此沒有人知道今年會是什么措施。在人們等待期間,中國領導人提出了重點任務。其中八大重點任務在2020年12月中旬公開。首先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然后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擴大內需位列重點任務的第三位。中國經濟增長相當一部分依托的是出口。盡管有著貿易戰影響,中國出口在2020年底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水平。這是一種力量,但也同樣是一個弱點。西方2021年的“脫鉤”和疲軟的經濟增長將會影響中國經濟。如果世界表現更好,中國也將會繼續增強。為了刺激內需,中國主要依靠發展公共基礎設施。2020年8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稱打算到2035年將全國所有50萬人口以上城市都接入高鐵,這意味著高鐵里程數將從3.6萬公里提高到7萬公里。大型工程的時代還未結束。中國,尤其是中國的偏僻地區仍是一個大工地。高速公路、鐵路、居住用高樓大廈是中國西部地區閉塞終結的核心,在農村減貧計劃中發揮重要作用。它也取得了成功。世界銀行在其2020年12月發布的名為《從復蘇走向再平衡》的有關中國的報告中指出,十余年來,中國的地區差距在縮小。世界銀行指出:“服務業的增長在經濟復蘇中占據優勢并超過了制造業的增長。預計2021年超過一半的增長來自服務業。”此外,“創新”和“高質量增長”也是中國領導人念念不忘的表述。在他們看來,經濟中的主要矛盾一直是在供給側。也因此需要在這方面采取行動,讓企業更具競爭力,以及調整經濟轉向服務業和向高端升級。“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構成2021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一。很明顯,這瞄準的是新技術領域。網絡巨頭被指責扮演缺乏嚴格審視的中介角色,刺激中國人負債的同時將風險轉嫁給他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為此任何事都將竭盡所能。確定的目標要如期達成,比如穩固的經濟增長、可控的債務、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不平等。
從無盡的太空到深邃的海底。2020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稱贊中國過去一年取得的三項科技成果:“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奮斗者”號等科學探測實現重大突破。
盡管特朗普發動了貿易和科技戰,中國為達成目標而依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作為科技重要性體現的一個跡象,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八項重點任務的首條任務就是“強化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其地位在經濟增長恢復之上。科技是中國政治計劃的核心。中國的科技成果還包括:當年發射39次火箭;“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比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還快一百萬億倍的量子計算機系統問世……要提到的還有時速可達每小時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首次試跑;百分百中國制造的首個核反應堆“華龍一號”并網成功;全年新增5G基站約60萬個等等。2020年,中國連續第二年位列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的第14位。中國是唯一進入排名前30的新興國家。中國有兩個位列前五的科技集群:排名第二的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和位列第四的北京科技集群。前五位中美國只占一席,位列第五的硅谷。每年,近500萬中國人懷揣理工科文憑從大學畢業。中國目前對科學技術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也無疑是全球其他地方難以匹敵的。2020年11月,15個亞太國家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中國連連稱贊這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此舉也凸顯出美國的孤立。數周之后,中國加快了同歐盟的談判,在12月底同歐洲達成投資協定。這對中國同樣是一項外交勝利:美國與歐洲脫鉤,由此避免美歐兩個西方集團結成共同陣線。
北京現在已經同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與自貿伙伴貿易額占比達35%。歐盟安全研究所亞洲問題分析家愛麗絲·??寺赋觯?ldquo;中國試圖在1月20日美國新政府上臺前不斷增加合作伙伴。”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被列入美國國防部的黑名單,不得不離開華爾街股市。華盛頓希望借此阻遏這些企業引進關鍵性技術并阻止它們在國際市場發展。美國試圖通過一場激烈的關稅戰來孤立北京,但大多是徒勞。中國海關方面在1月14日宣布,中國在2020年對美國的貿易盈余還增長了7.1%,達到3169億美元。更糟的是,兩大巨頭的關稅戰推動特斯拉和寶馬這些汽車制造商為繞過關稅而將一部分美國產能遷至中國。目前為止,中國在抵擋美國政策方面做得較好。它同歐盟之間也取得了數項進展。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在2020年前9個月,歐中之間貿易額達到4255億歐元,高于歐美之間4125億的貿易額。事實上,布魯塞爾打算通過對話從北京的經濟活力中獲益。歐盟貿易司總司長薩比娜·魏安德1月5日在推特上指出:“我們同在一個地球。不將中國納入無論涉及環境還是貿易的規則體系中,我們就無法應對所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哈佛大學教授達尼·羅德里克1月1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寫道:“中國和歐盟之間的新協定對后疫情時代世界秩序提出了一個關鍵性問題:在政治體制非常不同的大國之間如何管理戰略和經濟關系?”歐盟傾向于接近這個2020年大國中唯一取得經濟正增長的對手,同美國相反,它拒絕在戰略利益與貿易利益之間做出選擇。
(來源:“參考消息”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