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 美聯社
當地時間2021年4月13日,美國中文網首頁顯著位置刊發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的文章:《外交政策》雜志的“沙利文模型”。
文章說,幾天前,美國著名的《外交政策》(FP—Foreign Policy)雜志發表長文,題目是:沙利文模型——沙利文,拜登的“一代人僅有的智者”正面臨“一代人僅有的挑戰”。
文章全面刻畫了沙利文的國家安全觀念和他的“外交政策模型”。
文章稱,45歲的沙利文是拜登政府最年輕和最高級的國家安全官員,也是60年來美國最年輕的國家安全顧問。拜登在介紹沙利文時,稱他為“一代人中僅有的智者”,但是他現在卻面臨“一代人中僅有的挑戰”——中國的崛起!
文章說,過去幾年來美國遭受了巨大的破壞,但是沙利文對美國的“更新(renewal)”能力堅信不移。不久前在阿拉斯加,面對中國外交官員的猛烈抨擊,沙利文回答說:“一個自信的國家能夠認真審視自己的缺點,并不斷尋求改進,這就是美國的秘密醬汁。”
文章指出,令人驚訝的是,對于一個處于美國外交政策核心的人來說,沙利文的重點是“國內更新”,這似乎就是中國“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翻版。
他的幕僚長亞伯拉罕(Yohannes Abraham)說,沙利文試圖將國家安全、經濟和國內政策融合為一個“無縫的更廣泛整體”。例如,沙利文積極參與了拜登提出的1.9萬億美元的“經濟紓困法案”,要求“國家安全委員會”全力支持白宮,確保該法案獲得通過。去年他曾經在FP雜志上撰文寫道:缺乏國內投資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比國債更嚴重。
文章回顧了美國的歷史,指出從羅斯福以來的美國各屆總統都必須決定:應優先考慮美國的國內需求還是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沙利文和拜登的外交政策出發點是滿足美國中產階層(工薪階層)的需求。例如,在奧巴馬當政期間,沙利文曾經積極參與和起草了“跨太平洋伙伴”TPP貿易協定。沙利文曾經認為,這項貿易協定對于對抗中國和為“亞洲軸心”奠定經濟基礎至關重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相信,雖然這筆交易可能為美國公司爭取機會,但它忽視了對美國中產階級的潛在負面影響。
文章認為,對于特朗普所造成的混亂,沙利文正在恢復外交政策的“嚴謹性”和“規律性”,但是他已經意識到過去的條條框框不能適應今天所面臨的挑戰,現在他正在試圖構造一個全新的,可以持久并更有韌性的美國外交政策。
為了制定更好的對華政策,沙利文求助于克林頓的前東亞事務高級外交官、“重返亞洲”政策的總設計師庫爾特·坎貝爾(外號“亞洲沙皇”)。作為白宮的首席“印度太平洋協調員”,坎貝爾負責監督許多涉及亞洲和中國相關問題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理事會。坎貝爾說:“我們想在亞洲做的每件事,我們現在都有機會做,我們繼續做下去非常重要。”
但是不能以為奧巴馬的班底又回來了,沙利文與外國外交官員會晤時曾經說:“我們不是特朗普,但我們也不是奧巴馬。”
文章最后說,人們有理由認為拜登的“建設得更好”帶有特朗普“民粹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的一些特征,但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外交政策將聯盟視為懷疑對象,擁抱威權強人,并將美國的領導視為負擔或討價還價的籌碼。拜登和沙利文都認為,聯盟是力量的源泉,美中關系問題是“民主和專制”之間的矛盾,而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使外國的威脅遠離美國本土。
老夫2020年12月19日發表過一篇文章《沙利文 一位嫩而老辣的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可網搜)指出,沙利文對中國和中美關系有深入研究,其代表作有《外交政策》上發表的《沒有災難的競爭——美國怎樣與中國挑戰和共存》和《中國走向全球霸權的兩條道路》,他對中國和中美關系的基本看法和主張主要有以下六點:
1、恢復和重建“反華聯盟”,共同對付中國。沙利文認為,美國之所以能在戰后成為世界領袖,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即美國在全球所建立的同盟國關系,這恰恰是中國的弱點,即缺少同盟國,但中國已經開始建立外國基地,從吉布提開始。他批評特朗普上臺后,致力于加強自身的軍事力量,卻忽視了中國的全球性擴張,正在填補美國所離棄了的“真空”。因此,應對中國挑戰,必須發揮美國盟友的作用,形成統一的反華戰線,“美國的任何戰略都必須從其盟友開始”。
2、以“共存”為基點,展開對中國的挑戰與合作。沙利文給出了一個新詞——existence共存,保持在有利于美國利益和價值觀條件下的清晰共存的穩定狀態(a steady state of clear-eyed coexistence on terms favorable to U.S. interests and values.)。盡管中美之間有許多分歧,但是互相都得承認另一個大國的存在,美國的目標應該是在軍事、經濟、政治和全球治理這四個關鍵領域和中國建立有力的共存條件,在不引發類似美蘇對抗的情況下,確保美國的利益。許多跨國挑戰如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經濟危機、核擴散、全球流行病等,需要某種程度的共同努力,這一合作的必要性在冷戰中幾乎沒有什么相似之處。
3、美國應當保持對中國可持續的軍事威懾力,同時加強危機管控。沙利文指出,在印太地區至少有四個潛在熱點:南海、東海、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風險最大是臺海和南海。雙方都不希望發生沖突,但緊張局勢正在加劇,華盛頓擔心中國正試圖把美國軍隊趕出西太平洋,而北京擔心美國正試圖遏制它。印太地區兩國軍隊的共存不應被視為不可能。美國應當把重點放在阻止中國干涉其機動自由和脅迫美國盟友和伙伴上,北京將不得不接受,美國將繼續是該地區的常駐大國,擁有大量的軍事存在。關于危機管控,沙利文認為,即使作為冷戰的對手,美國和蘇聯也協同努力減少意外碰撞升級為核戰爭的風險,他們建立了軍事熱線,制定了行為守則,并簽署了軍備控制協議。而美國和中國缺乏管理危機的類似工具,兩國都需要至少與《美國—蘇聯海上事故協議》(U.S.-Soviet Incons at Sea Agreement)一樣正式和詳細的協議,1972年的這個協議確立了一套旨在避免海上誤解的具體規則。
4、美國應當苦練內功,重回多邊,保持科技領先優勢。沙利文指出,和美蘇的軍事對抗不一樣,中美之間的競爭主要是在經濟領域。1957年,蘇聯向太空發射了斯普特尼克號人造衛星,強烈地刺激了美國公眾的神經,如今中國的經濟科技發展也已經讓美國人民大受刺激了。沙利文發表過一篇題為《美國需要一種新的經濟哲學,外交政策專家可以提供幫助》的文章,表達了沙利文對外交政策里的經濟學思考:外交必須以經濟實力為后盾,經濟必須由政府主導。他說:美國“應少關注怎么讓中國減速,多關注怎么讓自己跑得更快”,“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者面臨的一個局面是,權力大小越來越由經濟好壞來衡量,至少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將決定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成敗,尤其是在與中國打交道時,美國和中國之間新出現的大國競爭的輸贏,最終將取決于兩國如何有效地管理本國經濟和塑造全球經濟。”
他認為,在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中,最決定性的因素是美國的國內政策,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實力。美國必須大幅增加基礎科學研究的資金,并投資于清潔能源、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和計算能力,同時擴大對各級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繼續采取移民政策,繼續提高美國的人口和技能優勢,提高美國人的實力和素質。其次要和盟友建立互惠關系,并且設立一系列新的標準,換句話說,美國要建一個新的經濟群,然后搞一些新的群規,理想情況下,這些標準將連接亞洲和歐洲。如果中國選擇堅持必要的改革即經濟體制改革的路線,當然世界完全有理由給予中國互惠待遇。除此之外,美國還可能和中國一對一地搞一些新規定。再次要保持自己的科技優勢。他批評特朗普在打壓華為上的做法,當然他不是說打壓不對,而是說沒打好,他說美國應該和盟友協調好甚至準備好替代產品,那就比較容易打壓了。所以,聯合盟友通過多邊機制以對華強硬這個概念,將成為未來拜登政府對華外交政策的一個核心思想之一。
5、美國應當加大價值觀輸出力度,著眼長遠效益。沙利文認為,華盛頓最好能在政治領域建立與中國共存的有利條件,方法是集中精力促進這些價值觀的吸引力,而不是在美中競爭的背景下得分,不是直接反中,而是支持民主。美國及其盟友不應該在每一個港口、橋梁和鐵路線上與中國爭地盤,而應向各國有利于進步的高質量、高標準投資的種類向各國進行積極的宣傳。支持投資不是因為它們是反中國的,而是因為它們支持增長、支持可持續性和支持自由,從長遠來看將會更有效——特別是因為中國政府主導的投資在成本超支、無招標合同、腐敗、環境退化和惡劣的工作條件等問題上引發一些國家的強烈反對。捍衛民主的最佳辦法是強調善政,特別是透明度和問責制所必需的價值觀,并支持民間社會、獨立媒體和信息自由流動。美國需要有更大的信心,相信對人力資本和善治的投資從長遠來看會比中國的采掘方法更好。
6、在臺灣問題上,鑒于所涉及的歷史復雜性,美國不單方面改變現狀的默認承諾也許是最好的。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其正式稱謂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是總統行政辦公室的高級助手,也是總統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的獨立顧問,通常被視為總統的主要心腹之一。一提到這個稱謂,會讓人立馬想到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他們曾經在主導中美關系上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沙利文曾經擔任過時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建立起了相當親密的關系和高度信賴,因此,沙利文對拜登能夠形成足夠的影響力。事實上,拜登總統上任以來一系列的對華政策表態,無不凸顯出“沙利文思想”。
毫無疑問,“沙利文模型”將給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定向”,同時也指明了美國對華政策的方向。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包括對沙利文本人),作為制定對美政策的重要依據。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載“老夫子雜貨鋪”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