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重磅|幼教不能淪為資本逐利的工具
點擊:2354  作者:賈國強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發布時間:2018-11-18 10:24:49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賈國強) 1115日晚7點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全文發布。這份文件對學前教育中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行為進行了規范。

幼教類股暴跌

其中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這些規定直接劍指最近幾年幼教產業資產證券化過快現象。

這個政策沖擊效應最先波及在美股上市的幼教類中概股。當晚,紅黃藍教育(RYB)開盤即暴跌30%,兩度觸及熔斷,最終跌幅52.97%,市值蒸發過半;碧桂園旗下的博實樂(BEDU)也以大跌16.71%收盤。

1116日,港股和A股的幼教類上市公司也大跌。天立教育(1773.HK)、楓葉教育(1317.HK)跌幅10%以上;威創股份(002308.SZ)牢牢封死跌停板,三壘股份(002621.SZ)尾盤跌幅近9%

雖然這些幼教類上市公司跌的很慘,但它們不少也都表態支持政策。不少業內人士和網友也為這項政策叫好,教育不能淪為資本賺錢的機器,還是應該堅持公益性為主導。

資本盛宴

早在2017年底,紅黃藍事件之后,《中國經濟周刊》針對幼教產業資本逐利性和教育公益性之間的沖突做過深入報道:

據公開數據,至2016年,民辦幼兒園在校生數量占比已達55.23%。而民營幼兒園總量所占比重一直在60%70%。民辦幼兒園在學前領域占據半壁江山。

2016年,《民辦教育促進法》進行重大修改,將民辦學校區分為營利性學校非營利性學校。從2016年起,民辦幼兒園可按照公司模式運轉,利潤可分配,可在資本市場進行IPO、資產重組等資本運作,幼教產業因此成為一些私募機構、風投機構和上市公司的投資和收購標的,甚至一些幼教品牌正在成為資本的盛宴

除紅黃藍在美國上市外,被稱為幼兒園第一股的偉才教育于20168月在新三板掛牌。該公司采用連鎖經營模式,目前累計擁有加盟幼兒園 433 家。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68萬元,本期毛利率為47.94%

甚至一些制造業上市公司通過并購幼兒園品牌,相繼轉型幼教領域。例如,威創股份作為一家做大屏幕拼接的企業,在2015年通過業務轉型進軍幼教產業。旗下擁有紅纓教育和金色搖籃兩家全資子公司。目前,紅纓教育共有連鎖幼兒園6所,品牌加盟園1400所,悠久聯盟園2678所。2017年上半年,紅纓教育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實現凈利潤2738.78萬元。金色搖籃共有托管幼兒園19所,加盟幼兒園491所,2017年上半年,金色搖籃實現營業收入8814.2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9.19%,實現凈利潤5619.6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9.52%。威創股份幼教產業的毛利率高達59.66%

玻璃深加工企業秀強股份也開始把教育產業作為其主營業務。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幼教類上市公司更多是以加盟園或加盟店方式來擴展自身規模的。在加盟模式下,上市公司向加盟方收取一定加盟費,這種模式也容易大規模復制;但雙方并無直接隸屬關系,一旦加盟方因經營不善發生關店或跑路,上市公司并不直接承擔賠償責任。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模式容易使上市公司坐享利益,卻把責任推給了社會。

幼教不該為資本和股東服務

應該說,2016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上述修改,初衷正是為了鼓勵更多社會資金能夠投入到教育中。但顯然,我們對營利性學校在資本大規模介入后造成的后果估計不足。

2017年底,《中國經濟周刊》刊發評論文章《國民基礎教育不該為資本和股東服務》,文中分析:

營利教育要向股東負責,進行利潤分配,承受資本壓力。事實證明,民間資本進入幼教領域,雖然家長交了比較高的費用,可這些錢最終并沒有用于師資力量的改善,而是變成了股東的利潤,并且,在資本介入后,運營者會更關注盈利問題。而國民基礎教育的目的是整個國民素質的保障和提高,不應傾向于作為社會少數成員的股東利益和管理層利益。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民辦教育本身,而在于資本的短期逐利性、上市套現沖動和業績考核要求,與國民基礎教育天生應當以人為本、善心緩行的初衷是內在沖突的。如果營利性幼兒園數量超過非營利性學校,而義務制教育階段最為關鍵的考試指揮棒也交由營利性學校控制,那整個國民基礎教育,就是在為資本和少數人服務。

文章刊發后,引起了相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積極回應了公眾的關切。

今年8月以來,教育監管政策頻頻出臺,特別是司法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這份文件對教育企業的并購行為進行了限制。

《中國經濟周刊》也對教育類上市公司存在的進行了深入分析,上述《送審稿》限制了民辦教育集團的業績增長速度,收購會受到較大影響,而新建及擴建學校需要23年實現盈虧平衡,這會造成負面影響,未來教育行業利潤增速下滑,初步預計條例落實后業績增速將下滑40%以上。

《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47期特別報道《幼教產業:資本逐利性VS教育公益性

《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9期《教育類上市公司的“危”與“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重磅|幼教不能淪為資本逐利的工具

    2018-11-18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