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傅立民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說,中美將進入“選擇性接觸+競爭”的時代,雙方都需要進行自我心理調適,以適應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繼續(xù)崛起。
傅立民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王超 攝)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立民(查爾斯·弗里曼)曾擔任美國國防部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美國駐華公使等職,為推動中美關系做出了大量貢獻。在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他擔任美方首席翻譯。傅立民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說,中美將進入“選擇性接觸+競爭”的時代,雙方都需要進行自我心理調適,以適應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繼續(xù)崛起。
對中美關系總體樂觀
《參考消息》:有人說,中國的崛起必然意味著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不能消除而只會激化。你認為美國未來能否保持對華接觸政策?
傅立民:我認為這個政策也許已在永久性地發(fā)生轉變了,但最終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互相接觸。美國和中國都有太多彼此關心的問題,沒有雙方合作,這些問題就解決不了。所以我認為,未來雙方關系的模式是“選擇性接觸、選擇性競爭、選擇性對抗”。兩國在一些問題上互相合作,在一些問題上各干各的,在一些問題上彼此反對。美中必須足夠成熟,才能處理好這種復雜的關系。過去我們習慣應對的是或好或壞的關系模式,而現(xiàn)在的雙邊關系則是好壞兼具。
《參考消息》:但美國對華政策根本上還是會轉向消極?
傅立民:美國的對華政策已經(jīng)在往消極的方向轉變,盡管我需要提醒一句,這更多是華盛頓特有的現(xiàn)象,而不是全美范圍內的普遍現(xiàn)象。如果你走出美國首都,就會發(fā)現(xiàn)人們對中國的看法要積極得多。各州州長一如既往地想和中國發(fā)展貿易與投資關系,在對華政策方面,他們和特朗普先生不是“一條心”。
《參考消息》:所以你還是對兩國關系的未來感到樂觀?
傅立民:我現(xiàn)在沒有以前樂觀,但總的來說我還是樂觀的,因為我認為,最終說了算的是各自的利益。美中兩國的利益離不開合作,雙方要想清楚的是該在哪些領域進行合作。
《參考消息》:有人說,遏制中國尚未成為美國兩黨和民間共識,你認同嗎?
傅立民:我認為在華盛頓,對中國的疑懼正接近達成共識。但在如何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zhàn)的問題上,各方還沒有達成一致。這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我是說,中國的崛起正在不可避免地改變世界秩序。如果你和我一樣,把中國的崛起視為挑戰(zhàn),那么就應該通過我們內部(討論)來提出因應之道。我們不能一直壓制著中國不讓它發(fā)展,而應該自己爭氣,激流勇進。如果你認為中國的崛起是威脅而不是挑戰(zhàn),那么你可能就會對此作出不同的反應。我個人不同意(后面)這個判斷,我也認為大多數(shù)美國人不同意這個判斷。但在華盛頓,很多人是這么做的。
從經(jīng)濟上看,中國是全球性大國,這種局面可能會持續(xù)。但我認為,中國并不想顛覆現(xiàn)有的國際秩序,恰恰相反,中國正是在這個秩序內實現(xiàn)了繁榮。我認為中國正在努力維護這個秩序,也許還想改進它。所以我認為,中國對美國是一個挑戰(zhàn),而不是威脅。
美國正經(jīng)歷痛苦轉變
《參考消息》: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不久前透露說,特朗普總統(tǒng)在和他通話中表示,對中國“趕上美國”特別擔心。你也提到過,美國過度放大了對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擔憂。那么你認為美國是否高估了中國現(xiàn)階段的實力?
傅立民:我認為是這樣。美國或者很多美國人的確夸大了中國發(fā)展的水平和潛力,而一些中國人也是如此。美中兩國也有人低估了中國的潛力和能力。美國正在經(jīng)歷痛苦的心理轉變,這可能有點像中國在19世紀所經(jīng)歷的那樣,當時中國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并不強大,也無力繼續(xù)保持原來的行事風格,這和他們一直以來的信念完全不同。對于美國來說,當了100多年的世界第一,現(xiàn)在也到了發(fā)現(xiàn)自己面臨著中國等國競爭的時候了,所以這是很艱難的心理調適。
我想說的是,美國和中國也許能比別的很多國家更好地應對這個心理調適期,因為兩國骨子里都傾向于平等主義,日常生活里沒有太強的等級秩序意識。我們有家庭結構、社會結構,但一般來說,我們視彼此為平等的個體。而你如果看看日本或者俄羅斯文化,就會發(fā)現(xiàn)兩國有著很嚴格的等級秩序,你要是第一就不能當?shù)诙粗嗳弧T谀欠N社會里要改變地位是很難的,而我認為美中可以調整好自己,因為未來的世界將不會只有一個“第一”,也會有很多個“第二”。對于中國來說,能當“第二”已經(jīng)是很好的成績了,因為幾年前中國還是“第五”。
我認為,我們正在經(jīng)歷一段困難期,從中國角度看也有這種情況,所謂的“百年國恥”傷痕仍在,但這已不適用于現(xiàn)在的情況。中國應該更自信,而更自信就意味著你要更寬宏大量、更慷慨,精神高度能夠配得上自身的成就。所以我認為,中國也需要經(jīng)歷一段對自己崛起的調適期,美國則需要適應自己實力的相對下降,這并不容易。
《參考消息》:美中雙方特別是中國該怎么紓解美國對中國的過度擔憂?
傅立民:我認為中國確實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中國需要去尋找構建對外關系的一個新模式,不光是對大國。新型大國關系的提法很有趣,但中國也需要和中型國家發(fā)展新型關系,比如中國必須和日本找到超越歷史、和平共存的基礎;中國需要和印度合作發(fā)展更堅實的關系。這些和美國都沒有關系,但如果能夠實現(xiàn),美國也會受益。
競爭也是一種合作方式
《參考消息》:后貿易戰(zhàn)時代,美中競爭將怎么發(fā)展?
傅立民:我認為美中(貿易)對峙已經(jīng)給雙邊關系造成了永久性傷害。從長期來看,這場貿易戰(zhàn)后,任何一位中國領導人都不會再愿意完全依靠美國(進口產品),就像美國也不會愿意完全依靠中國(進口產品)一樣。所以,雙邊關系從長期看會受到影響,兩國對彼此都會更小心,這就限制了雙方的合作潛力。
我覺得這太糟糕了,因為我們兩國的經(jīng)濟本來是非常兼容互補的,互通有無也確實是個非常棒的原則。美中應該多挖掘合作的機會,而不是去割斷我們已經(jīng)連接好的合作紐帶。
《參考消息》:你認為未來中美最有可能發(fā)生沖突的是哪個或者哪些領域?
傅立民:我認為美中肯定會進行科技競爭,但那不一定會導致沖突。應對競爭的辦法是改善自身表現(xiàn),美國需要這么做。在這個方面,中國帶來的挑戰(zhàn)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因為它會激勵我們奮發(fā)圖強,而沒有它我們可能就不會這么做。同理,美國給中國帶來的挑戰(zhàn)對中國來說也是好事。此外,美中還可能在規(guī)則制定領域進行競爭,也就是說,中國已經(jīng)在全球經(jīng)濟中占據(jù)相當大的分量,它有權要求參與制定規(guī)則,也許美國一時半會兒會抵制中國的訴求,但最終,美中將不得不再次互相合作,以及與其他國家合作。
《參考消息》:你說過,兩國需要重建一個鼓勵良性競爭、合作大于對立、符合各方利益的世界秩序,我理解這是要兩國開展“負責任的競爭與合作”,你是否贊同這個說法?
傅立民:我就是這個意思。我說過,我們通過彼此合作可以收獲很多,開展競爭實際上也可以是合作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在科技發(fā)展領域,知識不是你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就可以憑空想出來的,知識來自于和別人的互相交流。閉門造車不是科學進步的好方法,合作才是。中國有眾多的人口和數(shù)量日益增多的科學家、工程師等等,美國也有大量人口,在美國的很多中國人在科研領域工作,我認為兩國開展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消息》:你對中美關系的最大擔憂是什么?
傅立民:我擔心那些偶發(fā)事件。我認為哪一方都不想故意制造對立,但偶發(fā)事件出現(xiàn)的幾率在持續(xù)上升,到了我們需要對彼此采取挑釁姿態(tài)的程度。我們也有陷入針鋒相對模式的風險。這可不是什么好模式,它會增加壞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參考消息》:你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傅立民:從長期角度講,我還是非常樂觀的。因為我認為美國最好的日子還沒來到。中國也是同理。所以,如果兩國能以同為人類、同為地球居民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繼續(xù)崛起,這就給世界帶來了希望。
《參考消息》:作為見證過中美建交史的人,你認為歷史能為兩國提供什么借鑒經(jīng)驗?
傅立民:我認為有很多經(jīng)驗,其中之一可以很好地用中文“求同存異”來概括,也就是說,對于兩國來說,聚焦于尋找可以形成共識的領域要比一味盯著分歧有用得多,也許分歧可以暫時擱置,以待之后有更合適的條件再解決,這就是美中關系的經(jīng)驗之一。其次,互相尊重非常非常重要,美國的文化重視國家榮譽感,中國文化則重視面子,這兩個是不同的觀念,但最終它們彼此相連。什么是面子?面子就是你尊重的人也尊重你。什么是榮譽感?榮譽感是對自我保持真誠。所以我認為,雙方(通過幾十年的交往)已經(jīng)明白,互相尊重是美中關系取得成果的關鍵,而彼此互不理睬或者試圖孤立對方則會給兩國帶來傷害。
《參考消息》:近年來,美國很多中青年人士加入智庫或者走上政府決策崗位,比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博明(馬修·波廷杰)。你對他們有什么印象?他們和你那一代學者有什么不同?
傅立民:我認為在一些方面,年輕一代比我們那時的能力更強,他們的漢語更厲害,也許還在中國留過學。我們那時候是沒有這種機會的,因為當時我們兩國還沒有建交。我決定學中文的時候,身邊的人都以為我瘋了,他們不明白我學這個有什么用,以后又用不著。所以,我認為年輕一輩在某些方面的素質更高。
美國年輕一代的中國問題學者一方面比我們過去更淵博,語言技能更好、更有能力,另一方面卻對中國大陸比我們老一代人的態(tài)度更負面。中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在西方語境下被抹黑了,但其實它的含義非常簡單。我記得曾讀到過這方面的論述:如果對方有70%的人反對我,那么就可能有30%的人贊同我,我就可以跟他們合作,把反對者和支持者的比例變成5:5甚至4:6。所以,不要放棄嘗試,不要“拉黑”別人,不要拒絕和他們溝通講理,不要把他們的批評一概視作敵意,也許這些批評是建設性的。
《參考消息》:這些對中國懷著負面看法的中青年人士走入美國決策層和話語塑造體系,是否會給兩國關系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傅立民:我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看法部分由他們決定,所以我覺得對你的問題,答案應該是,中國需要博得美國新一代學者的好感,而不是拒絕他們。你是記者,如果我跟你說,因為我在一些事情上不同意你們的看法,所以我不愿和你們說話,那么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我這么做會有什么結果呢?讓中國人更了解美國而不是更不了解美國,這符合我的利益,符合美國的利益。對中國來說,讓美國人更了解中國也符合它的利益。我認為我們兩國都需要重新思考這一領域的糟糕趨勢。
美中兩國都有一些人靠著朝對方國家釋放挑釁性言論為生。這些人是學者嗎?我不知道。但他們很善辯。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對這些人做出區(qū)分。但即便是對這些善辯者,中國也不該把他們“拉黑”,而是應該嘗試耐心地教育他們,糾正他們的錯誤看法。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wǎng)”!
(來源:參考消息)
【昆侖策網(wǎng)】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wǎng)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fā)現(xiàn)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wǎng)絡時代發(fā)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