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會在一天內坍塌毀滅,政府的公信力同樣如此。
獲得百姓的信任需要日積月累,但信任的失去,卻可能只是源于一件小事。
無法保證法治社會的尊嚴和正義,整個社會也容易變得越來越暴戾。
又一起因為警方處理不當而發酵的輿情事件。
1
9月9日,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大學生李心草的生命定格在了18歲。李心草母親當日收到昆明警方消息稱,女兒在盤龍江醉酒溺水,9月11日女兒的遺體被打撈上岸。
而李心草母親看到的公開視頻時,在餐廳里,她女兒被一男子用身體強壓到椅子上,疑似遭到猥褻,還被連續抽耳光。而同行的另一名女子,非但沒有制止施暴男子的行為,還分別擁抱了在場的兩名男子。當天晚上,傳來李心草溺亡的消息。
被按倒和被打者為李心草,掐住李心草的女生為其舍友
李心草舍友擁抱兩位男子以示歉意
我們不能揣測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該大學生所在的學校也禁止該校學生討論和接受記者采訪。
但是看到的視頻畫面,確實令每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大眾都會感到憤怒至極。即使他們之間是正常的朋友關系,兩個男人在公眾場合,猥褻和連續對一名剛剛成年的女孩扇耳光,也必然引起眾怒,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更令人蹊蹺的是。案件發生一個月,在李心草母親發現多重疑點并與辦案警方反復交涉的情況下,當地都沒有立案。昆明警方只告知其是正常溺亡,對于視頻中女兒被打的情景,辦案警察的回復是“抱歉,視頻是跳躍著看的,沒有看到這一細節”。
李心草媽媽微博截圖
更令人震驚的是,警察對李心草的母親強調“能不能立案我說了不算,要看上面怎么定性了”,同時警察也無奈坦言,自己也遭到打人男子的威脅,“今天你把我弄進監獄里,明天我就能把你弄進去”。
這或許就是一條生命蹊蹺死去,警方一個多月不敢立案,分局推給派出所,派出所推給刑偵大隊,刑偵大隊再推給“上面沒有移交給我們”,互相踢皮球的原因,這是一個有來頭的打人兇手。
2
在明確掌握了當晚監控錄像的前提下,警方給出了“喝醉酒自殺”的定性,并未立案就草草了事。而到目前為止,通過證據將案情公之于眾的,都是被害人家屬的“偷拍”和自行查訪。事隔一月,輿論發酵才重視,真是司法之恥,足見權力的傲慢,對生命的蔑視。
李心草9個月大的時候,父親死于一次礦難18年來一直母女二人相依為命。成就優異的她是母親“繼續生活下去的力量”。如今,作為這個家庭精神支柱的李心草不幸死去,可想而知,這對其母的打擊有多大。
從撫慰一個母親的傷痛,給一個不幸家庭以公正來看,李心草之死,需要一個真相。
但此事顯然并不僅僅限于一個女大學生、一個具體家庭的正義,其更大的一端在于,在法治社會,一條生命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去,正如有評論指出的,“人命不是草芥,哪怕小草也有尊嚴,有獲得善待的權利”。辦案機關以真相回應李心草之死的疑團,關乎法治社會的尊嚴與公義。
不希望這次案件,如同上次湖南操場埋尸的恐怖新聞一樣,家屬知道兇手是誰,也知道兇手為什么要殺人,但是,16年來就是沒法把兇手繩之以法。即使根據嫌犯指認,在16年來無數孩子們歡歌笑語,游樂玩耍的操場下面,挖出了鄧世平的尸骨。案件的核心人物,該校的校長仍然過著正常的生活。
3
與昆明一個多月的不立案,湖南操場埋尸案16年不見天日相比,無錫警方處理局長手表事件的過程可謂神速。
10月10日晚上無錫高架橋翻塌,晚上有人在視頻里看到現場指揮救援的局長帶了一塊手表。
“好奇害死貓”,有人發現局長似乎戴了一塊“名表”,于是將微信截圖發到了某個百人左右的微信群,并附有“手表是理查德米勒”、“一個地級市的公安局長,帶四百萬的手表,估計是忙的沒記得摘下來”等被警方事后認定謠言的評論。
幾乎同一時刻,晚上8點多,警方的輿情監控發現了這張照片,當晚就把兩人傳喚至公安機關接受訊問,第二天早上6點就出了通告,認定兩人傳播謠言而被拘留。整個處理過程連半天時間都不到。
真是局長的事情無小事。畢竟前幾年“表哥”——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同樣在處理事故的現場,因為一塊表最終落馬,最終被開除黨籍,判刑14年。
無錫警方因為兩句話這事有無抓人的必要先不說,但警方的辟謠方式就很難服眾,是在辟謠局長當晚沒有戴表,還是戴的表不是400萬的理查德米勒?其實曬出當晚的一張照片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興師動眾,人人成為驚恐之鳥。
只是一段簡單的通告,在沒有任何說明。沒圖沒真相,其實仍然難以服眾。
我們相信警察的通告,但是這種做法,是否具有程序的上的正義性。仍然帶有權力的傲慢,不是解決問題,而總是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掉。無意之間在給社會制造了不安。相信那個微信群里的人,都想不到因為一張圖片和兩句話,就被人逮了進去。
結語
再回到昆明李心草案,如果昆明警方處理效率高一點,何至今天又一次如此局面,讓整個當地公安系統都狼狽不堪。距離上次孫小果案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
但愿正義都不要來得太遲。因為遲到的正義,其實已經不是正義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可以在一天內坍塌毀滅,政府的公信力同樣如此。獲得百姓的信任,需要日積月累,但公信力的坍塌,卻可能只是源于一件小事。
無法保證法治社會的尊嚴和正義,整個社會也容易變得越來越暴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一個月不立案的昆明公安,應該“學習”為局長神速辟謠的無錫公安
2019-10-1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