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記者說:“知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漢日記’也因此走紅網絡。其平實的語言、生動的敘事、真切的情感、敢言直言的風格感染著每一位讀者,被網民爭睹為快。”
與方方有所不同,這位中新網記者倒是沒有完全說謊,至少方方粗制濫造的“謠翻**”的工作,還是有追捧者的,至少表面上還激起了很大的宣傳效果,所以這都不算是謊言。但說到方方“敢言直言”“平實生動”什么的,那就要看你怎么看待方方追求的宣傳效果了。
有一點很肯定,中國民眾中間政治不認同水平居高不下,由此,支持了一個“喜歡聽人說壞話”的強勁市場需求,就這個潛在市場進行“投機性經營”的公知人數不少,但象方方這樣以低劣的“粗制濫造”去吻合市場需要的人,還是很少見的。特別是,方方的無腦謠言還能夠忽悠那么多的人,這種狀況是十分罕見的,很難想象在今日中國,還有哪一個極端粗制濫造的謠言能夠賣出方方這么好的效果。顯然,受眾商品也是分類的,追捧方方的那部分受眾商品也許具有某些鮮明的政治特點,但對如此無腦的謠言完全沒有識別力,甚至還是一大群人都這個樣子,這就很有點不好想象,畢竟腦子進水可不是新冠肺炎那樣的傳染病,會在某個群體中間搞超級傳播。
最初看到方方編造的這個無腦謠言,還以為方方是預備坑人的,才故意發一個“體育老師教數學”的釣魚貼,過去這么長時間之后,才發現自己想多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現在已經能夠確認:方方是在智力和邏輯思維方面出現了硬傷,還不是造謠沒有打草稿那樣的一時疏忽。她造謠說火葬場一地手機,以此說明死人超多(目的是暗示官方發布數字是“假的”),還說是這是她的醫生朋友而不是火葬場的朋友告訴她的,問題在于:死者的手機不需要作為遺物(遺產)留給家人嗎?為什么會到火葬場去丟棄手機?或者,醫生路過醫院太平間還有點可能性,什么時間會送救治無效的逝者去火葬場?難道是醫生自己的親人去世了嗎?否則醫生怎么會有在場條件?
方方編造謠言的水平這么差,說明編故事的能力實在太有限了,由此可以想象他寫的小說會咋樣。記得有位專業文藝評論家說方方的小說“語言之干癟、敘事之乏味,完全出乎意料,在政治上加注可能也是迫不得已。”這個看法是相當有道理的,畢竟講不好故事的人,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寫不出好看的文藝小說,就理性地去政治上找賣點了。
這一次方方的謠翻事業,表現出明確的“體育老師教數學”那種想象力,一點點掩飾都沒有,還能夠得到很多“受眾商品”接受和追捧,還如此反常地以網絡互動而反應出來,這個現象,恰好是中新網記者所高看的,難道這中間就沒有一點值得懷疑嗎?難道,中國現實社會中間,還真的存在著這樣一批受眾商品,他們的腦子去哪兒了?還是說,他們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網絡時代被發明出來的“AI機器”,其目的就是為了制造或者渲染某些表面上的宣傳潮流,制造出某些宣傳效果,助推某些隱蔽的政治意涵。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那倒是好理解了,智商和腦子什么的,原本就不是創造“AI機器”的目的,制造某些宣傳效果從而達成某些“影響因子”目標才是目的。
方方對記者說了,然后又經過官方新聞平臺傳播的自我漂洗內容,包括:“我寫‘武漢日記’的基調始終秉持與政府絕對保持一致,絕對配合政府的每一項舉動,并且努力幫助政府說服不理解的人們,幫助政府安撫焦慮的人們。只是我們在方式上各有不同,可能在寫作的過程中,偶爾會冒出自己的感想,說幾句反思的話,如此而已。毋庸諱言,這次武漢疫情暴露出政府在治理中的許多問題。如果我們反思了,吸取教訓,并將結論付諸行動才不至于對不起在這次疫情中死去的百姓。”“我不是一個專門挑刺的人,對治理難處也多有體諒。對自己所看到的明亮之處,也在‘武漢日記’中及時給予呈現。”
也許是想到了謠言會產生法律后果,所以方方這次才一反常態——不再自居清流外在于污濁的**,開始了媚官媚上的詭異表態。不過她說到“挑刺”“反思”什么的,這個依然是謊言,挑刺需要眼光,需要真的看出政府應對方案的不足何在,這個事情方方從來沒有做過;至于反思,那是個需要智商的活兒,以方方的想象力和腦力低投入,那是不可能企及的高遠目標。對于政治不認同的投機性經營,才是方方一以貫之的努力方向——就民間怨氣進行政治化解讀和提升,例如說死于疫情等于他殺什么的,這才是方方的專業素養和一貫努力方向的體現。
方方的低劣謠言,能夠在網絡上帶來異乎尋常的宣傳效果,這種意外很難讓人相信——難道方方的粉絲們中間大比例都是無腦之輩?看起來,網絡反響也不一定完全是出于真實世界的讀者或受眾反應,完全可能如臉書一般進行人為安排——以機器跟帖制造出所需要的反響來,如果這個推測屬實的話,那就可以更圓滿地解釋方方的宣傳成績了。看起來網絡平臺以“AI機器跟帖”經營方式,并不限于海外的臉書,國內的平臺經營商也不見得就不會玩,這一次方方的無腦謠言還能夠達成那樣意外的宣傳效果,如果最后證實有出自這樣的人為安排,那我們就能夠恢復部分對常識的信心了。
方方六十多歲了,體力衰退了可以理解,但是腦子別這么快進水呀,想象力和智商方面的硬傷如此之多,實在是個遺憾。哪怕是以AI機器跟帖去塑造方方們的工作成績,那也是有成本的,長此以往會帶來信譽崩潰的惡果,殷切希望:方方下次造謠的時候最好先打個草稿,要知道,對無腦謠言進行粉飾和包裝是要付出平臺信譽為代價的,千萬別拿平臺信譽不當回事。反常的倒是,這一次中新網記者把自己的選擇,貶低到了跟AI機器人跟帖差不多的程度,倒是一個異數。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三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