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最近看到王辰院士一篇題為《別以為勝利了,大家只是對新冠缺乏想象力》的講話,使我這個已經退休數年不準備再寫任何東西的老頭還是忍不住了。王辰院士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應當是表現不錯的有功勞的,并且通過媒體的報道,使這位過去只在醫學界有名的人士,在社會公眾層面上樹立了形象,他的講話也會有比較廣泛的社會影響。正因為如此,對他的講話中的不妥之處就不能不聞不問,必須加以辯詰。王辰院士講話的主旨似乎是要強調加強醫學科技的投入和科學組織規劃,這當然重要,但在具體論述中他的一些看法和論述是有問題的。
他首先提出這次疫情證明了醫學科技的極端重要性,這肯定是對的。他接著提出要看到我們和歐美之間在疫情處理上的差別,問題就出在他對差別的論述上。他認為我們和他們的差別在于歐美比較理性,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斷指求生(就差說壯士斷腕了),達到了群體免疫的效果,將來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會處于主動地位。而我們感情用事,要保護每一個人,結果沒有群體免疫,將來會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處于被動地位。這一說法不僅褒貶分明(一般來講理性處理是褒義,感情用事是貶義),而且關鍵是不符合事實。王院士將西方犧牲老弱說成是資源不足下的斷指求存,而且是要和我們對比,那就比一下資源吧。不用數據證明,所有地球人也都知道并承認,西方國家的人均醫療資源遠遠高于中國,中國都能做到不犧牲老弱,他們怎么會做不到?這是因為資源不足嗎?事實很清楚,西方這種以資本利益為主導的國家,決策者決策的基本主軸是圍著資本的利益轉,他們在疫情早期怕影響資本家的經濟利益和政客的選票,有意隱瞞和忽略疫情的嚴重性,不做有效準備。疫情發展起來之后,又進退維谷瞻前顧后,不采取得力措施致使良機盡失,造成大量人員尤其是老年人這樣的弱勢群體的死亡,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的慘絕人寰的事件,在王院士嘴里怎么就成了理性處理的斷指求存?良知何在?王院士認為中國每個人都保的作法是從感情出發,這與西方的所謂理性對照起來理解,實際上就是說我們感情用事。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或者說這種判斷本身才是從感性出發的判斷。任何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和其執政行為代表的利益群體,從根本上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群眾固然感情深厚,但針對這次疫情,黨和政府做出的決策并不是單純從感情出發,它體現的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對人民生命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勇于承擔的精神,更不是什么感情用事。至于王院士所講的西方群體免疫將來會使他們在國際經濟中處于主動地位,我們的做法將來會處于被動地位的說法,根據也不充分。因為這個結論成立的前提是群體免疫必須終生免疫,否則沒過多長時間又會感染又會疫情流行,他們怎么打開國門并走出去?何來主動?王院士您能保證群體免疫是終生免疫嗎?如不能保證,你的判斷可靠嗎?你是科學家,在做出判斷之前是不是應慎重一些。退一步講,西方真主動,我們真被動了,按王院士的邏輯推論,我們還有機會啊,我們可以不對無癥狀感染者做流行病學調查也不隔離,讓他們自由流動造成社會群體免疫,從而化被動為主動,豈不美哉?可為什么你們專家組提出要對無癥狀感染者進行檢測和管理?你在講話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吧?這不矛盾嗎?
王院士談到此次抗擊疫情的重大成果時說這是社會組織的勝利,這也不確切。社會組織是操作層面的概念,不是決策層面的概念,更不是社會制度層面的概念。社會組織只是社會制度的衍生品,也是決策的具體體現和執行。它的效能從根本上決定于社會制度和決策優劣。毋庸置疑,這次抗擊疫情的重大成果是社會制度的勝利,也是決策正確的體現。它證明我國的社會制度還未完全成為資本主導的制度,我們的決策還未完全像西方那樣以資本利益為導向。我們的基本制度還能使社會組織的運行基本以人民利益為依歸,特別是在重大事件面前。這是彌足珍貴的經驗。
王院士的講話似乎有些科技至上的意蘊,似乎只有醫學科技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是片面的工具主義思維,醫學科技只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有如何使用怎樣使用,由誰使用的問題,這決定了醫學科技的使用效能。醫學科技只是解決疾病問題的必要條件,不是充要條件。新中國成立前,世界醫學科技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各種惡性傳染疾病長期困擾著中國廣大的勞動人民。解放以后新的社會制度(免費接種疫苗,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和合作醫療等)不但可以使醫學科技成果惠及勞動人民,而且在新制度下才能廣泛開展的愛國衛生運動也對消滅各種惡性傳染病起到了重大作用。美國是世界醫學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但此次疫情期間,富人能得到優先檢測和診治,大批窮人則成犧牲品。王院士將此解釋為斷指生存,這種解釋還不如美國的特朗普,他坦率的說這就是生活,說白了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深一步講,在消滅階級實現世界大同之前,醫學科技的進步是受限的,它不服從消滅疾病的需要,而是服從資本的利益需要。在資本主導的醫學科技研發下,癌癥尤其一些慢性病永遠不可能出現一藥就靈的局面。如糖尿病只能靠長期服藥,資本主導的研發不會投資到能治愈的特效藥,因為幾億患者的長期用藥有很大的利潤。現在癌癥治療也體現了這一導向,它可以長期服藥控制不能根治。這對資本是最有利的,即使研發出特效藥也一定會貴到讓普通大眾懷疑人生,所以科技至上科技可以根本解決問題的看法是片面的。王院士是專家,筆者什么專家都不是,但生活和工作環境使我對專家有一定的了解,專家只在他了解的領域是專家,離開這個領域而涉及其他領域尤其是社會領域的問題時,他們的見解與普通人無異,個別人甚至低于社會平均水準。所以咱老百姓千萬不要以為專家說的都是金科玉律。作者:石冀平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