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畢竟,即使美國成功地對付了中國,我們的安全和繁榮仍然可能由于未來的大流行病、氣候變化、網絡攻擊、恐怖主義以及核武器擴散甚至使用,而一落千丈。從今天的危機中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美國需要關注的不僅是直接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而且要提高我們面對這些挑戰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我們不能把缺乏防護用品、做不到足夠的檢測、保持社交距離措施執行得參差不齊,以及追蹤接觸者能力有限的責任推給北京。對于我們來說,更明智的做法是遵循“要醫人,先醫己”的格言,而不是把中國當替罪羊。
我們也不應誤讀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2017年,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描述為一個“修正主義大國”,試圖“侵蝕美國的安全和繁榮”,并“塑造一個與美國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的世界”。2018年,五角大樓的“國防戰略”更進一步稱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 試圖“在近期內稱霸印太地區和在將來取代美國稱霸全球”。
這些評估都夸大了中國的野心和能力。正如中國2019年國防白皮書所明確指出的那樣,中國的戰略要務是維護領土完整和國內穩定。
對中國的最佳把握是:它是一個尋求減少美國在其后院的影響力并增加其對鄰國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北京無意推翻當前的世界秩序,只是想要增加在當前秩序內的影響力。與蘇聯不同的是,中國沒有打算把自己的模式強加給別國,或控制世界每個角落的國際政治。而且,當中國的觸角伸向更遠的地方時,其手段往往主要是經濟方面的。
中國在試圖擴大其活動范圍和影響力的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局限性。中國經濟兩位數增長的時代已過去。中國還要應對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及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萎縮。對于那些警告中國未來將稱霸世界的論調,我們應謹慎對待。
誠然,美中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戰略競爭,美國也應在必要時對中國進行反擊,以維護美國的利益。但是,這種競爭應盡可能受到約束,不致阻礙與中國在共同利益領域進行合作。
令一些批評人士感到沮喪的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和世界貿易組織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但是,經濟一體化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值得的。它讓中國參與了亞洲穩定的利益,也讓中國有了另一個不對鄰國使用武力的理由。
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國的外交政策失去了方向。30年后的今天,美國的戰略仍然找不到方向,但不應試圖通過重拾冷戰遏制政策來尋找方向。中國不是蘇聯,一個全球化定義的世界需要新的戰略思維。
(來源:理查德·哈斯,環球時報-環球網/ 喬恒(譯),本文系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7日文章,原題:不要挑起與中國的新冷戰;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