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防護林被砍伐改成葡萄園,誰干的蠢事?
點擊:  作者:郭艷慧    來源:半月談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1-23 10:57:47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近十余年來國營敦煌陽關林場(簡稱陽關林場)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余畝公益防護林如今只剩不到5000畝,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的葡萄園。而地處庫姆塔格沙漠東緣的陽關林場,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綠色屏障。

 

(視頻來源:經濟參考報|記者:王文志李金紅)

 

連綿荒丘變成林場綠洲,歷經了幾代人和幾十年的努力。為建造陽關林場,敦煌人先后移走大小沙丘300個,移動砂石200余萬立方米,平田整地2萬多畝,栽植各類樹木400余萬株,造林約2萬余畝,這里也一度獲得“全國沙區林場建設典范”的美譽,如今卻在葡萄園的擴張中毀于刀斧,令人心痛。

 

防護林變成葡萄園,這種用生態換發展的短視行為,反映了當地有關管理部門的失職。在該地區進行葡萄種植,不僅需要消耗大量水源,翻耕操作還會影響土質、加劇土地沙化,國家林業局多份文件也明確要求,禁止將國家級公益林改造為商品林,嚴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產行為,極干旱造林區造林綠化須選擇耗水量小、抗旱性強的樹種。“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面前,葡萄“蠶食”的綠色長城背后,是相關部門面對生態長遠效益和眼前經濟利益的拎不清。

 

防護林種葡萄,審批是如何通過的?葡萄種植,誰是既得利益者?被砍掉的林木又去向如何?萬余畝變幾千畝非朝夕之功,監管部門的衛星監控為何后知后覺?日前,敦煌市已就相關問題成立工作專班,依法依規開展調查,“萬畝沙漠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應該給社會與公眾一個交代!


萬畝沙漠防護林被毀,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幾近失守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王文志 李金紅 敦煌報道

 

在我國八大沙漠中總面積排名第六、流動性排名第一的庫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約4米的速度整體向東南擴展,直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地處該沙漠東緣、曾經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簡稱陽關林場),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綠色屏障。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這條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近十余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余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由此人為撕開一道寬約5公里的庫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圖為近十余年來,陽關林場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的砍伐,萬余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當地志愿者航拍)

 

1月上旬,本報記者穿行于陽關林場,只見獵獵大風裹挾揚塵漫沙,一路呼嘯掠過稀疏殘破、地表裸露的林帶,流沙前沿已伸出沙舌向東爬越,“綠退沙進、沙漠逼人”的情形已然顯現。

 

“西出陽關不見林”,當地人士和相關專家驚呼,任由這道敦煌的阻沙屏障徹底失守,河西走廊西北端將面臨一場風沙侵蝕綠洲的生態災難。

 

“剃光頭”式砍伐觸目驚心

 

 

始建于1963年的陽關林場,地處敦煌古陽關腳下,這里自古以來都是通往西域的門戶和“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據介紹,陽關林場所處位置正好是一個大風口,東面70公里是敦煌市區,西面則緊靠庫姆塔格沙漠。

 

 

圖為建于1963年的陽關林場,緊挨著庫姆塔格沙漠。(當地志愿者攝)

 

由于毗鄰西北干旱區自然條件最為嚴酷的大沙漠,陽關林場區域氣候極度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僅40毫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80多倍。在干燥少雨、大風頻繁的氣候條件下,庫姆塔格沙漠東緣沙丘每年以約4米的速度向陽關鎮推進。要守住敦煌,必須先守住陽關;陽關失守,風沙將長驅直入,向東沿戈壁灘一瀉百里,敦煌勢必難保。

 

據了解,陽關林場以前是“勁風卷白草,野狼竄沙窩”的不毛之地。經過幾代敦煌人的艱苦努力,移走大小沙丘300多個,移動沙石200余萬立方米,平田整地2萬多畝,栽植各類樹木400余萬株,造林約2萬余畝,昔日沙丘連綿的荒漠變成郁郁蔥蔥的綠洲,徹底擺脫了“風沙攆人走”的困境。陽關林場方圓17平方公里的綠色屏障,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風沙向黨河水庫及敦煌城蔓延。

 

陽關林場場部宣傳欄介紹說,其經營面積2.57萬畝,經過50多年的努力,終于在環境惡劣的沙漠前沿建成了長約5公里寬2公里的防護林帶,防護林帶像一條綠色長城守護著敦煌綠洲。陽關林場敦煌市自然資源局(敦煌市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資料稱,作為甘肅省酒泉市最大的灌溉型人工林場,2019年陽關林場生態林面積1.33萬畝。

 

曾有權威林業期刊載文稱,有“全國沙區林場建設典范”美譽的陽關林場,“倔然屹立于庫姆塔格沙漠前沿而不被強勁風沙吞噬”。而本報記者實地探訪看到,風大吹不倒、沙大摧不垮的2萬畝防護林,如今卻基本毀于刀斧,整片林帶幾乎被砍伐殆盡。

 

記者穿行于陽關林場部分林地,隨處可見大小樹木被齊刷刷地從底部鋸斷,每隔數米就有砍伐后留下的樹樁,間或有被截好的木頭,橫七豎八躺在林地,從樹樁尺寸判斷,有的樹木已有碗口粗,不少稍大一點的樹樁,干徑達到30厘米,散落的枝干也如成人臂膀一樣粗壯。有林場職工指著這些樹樁對記者說,被砍樹木皮層水分飽滿,極少看見有空心,連枝椏和上梢都色澤新鮮,絕大多數都曾是存活良好、長勢健壯的樹。

 

 

圖為在該林場西端靠近沙漠一側的低洼地帶,七八棵如大腿粗細的胡楊樹被燒得焦糊。(2021113日,記者李金紅攝)

 

圖為林場內一顆被砍伐后留下宛如碗口粗的樹樁。(20201024日,記者李金紅攝)

 

圖為林場內一顆被燒焦后的樹樁。(20201024日,記者李金紅攝)

 

當地知情人士向記者逐一指認,幸存下來的樹木分布于林場西側和西南角兩塊面積不大的林地,以及林場主干次道兩側的行道樹、一些地塊的間隔樹。兩位曾在陽關林場工作20多年的職工對記者說,曾親眼看見被成片砍掉的新疆楊、檉柳、胡楊等樹種,老化枯死的“老年樹”和病死樹只占極少部分,大片正值青壯年的樹木像遇到推剪一樣,一棵不留地被推倒,上萬畝林子被“剃光頭”。

 

“過去為林子流汗,現在為林子流淚。”上述職工對記者說,當年沙土層下全是礫石,栽樹得先用鐵錘鋼釬砸開石層,挖出一米見方、深80厘米的樹坑保證樹苗不窩根,再從幾公里外挑來熟土回填底部、拉來泉水一瓢一瓢澆灌,“每塊林地都是從‘沙老虎’口中搶過來的,每栽活一棵樹都跟養活一個小孩般不易。”

 

萬畝防護林變身“綠色荒漠”

 

《經濟參考報》記者實地踏勘看到,陽關林場被砍伐的防護林地全部用來種植耗水量大、需頻繁擾動地表土層的葡萄。據了解,自2000年以來,來自外地的承包戶蜂擁進入陽關林場,大面積租賃林地開發建設葡萄園,葡萄園大面積擠占生態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勢。來自陽關林場的資料稱,目前葡萄生產已成為林場的支柱產業。

 

 

圖為被砍伐的林地大多已完成起壟和整架,用于葡萄種植。(2021113日,記者李金紅攝)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的數據表明,全生育期葡萄耗水量是樹齡為4年的人工梭梭林、檉柳林、沙拐棗林和花棒林的11.9倍、6.72倍、4.05倍和12.74倍。一位曾為陽關林場護林員、現為葡萄園承包人的職工介紹說,防護林澆灌周期一般為兩月一次,而葡萄園半個月就要進行一次大水漫灌。

 

另據記者調查,為阻止防護林與葡萄爭奪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不少葡萄種植者,不惜競相對承包地附近的防護林痛下殺手、斬草除根。記者了解到,為了制造生態林木死掉假象,不少粗壯的胡楊被剝掉樹皮,甚至樹干底部慘遭放火炙烤焚燒,待其死亡后伐倒,干枯后再點火燒掉以“毀尸滅跡”。在該林場西端靠近沙漠一側的低洼地帶,記者看到七八棵如成人大腿粗細的胡楊樹干被燒得焦糊。

 

 

林場內一顆被燒焦的胡楊樹孤零零矗立在葡萄園里。(記者李金紅攝)

 

據介紹,陽關林場原有高大喬木枯枝落葉腐殖后,有機質多年聚集,促進了細沙成土,改變了沙地性質,使得流沙趨向固定。而在當地種植葡萄,枝干需埋土防寒,秋冬埋土、春季出土要進行兩次土壤大翻動,人力作用使得地表沙質疏松,形成流動沙土。從當年11月到翌年4月,葡萄園地表土裸露時間長達半年,而冬春季節大風天氣頻繁,不僅人為制造了大面積沙塵源,還加劇了林地土壤風蝕。

 

令人憂慮之處還在于,為了滿足葡萄生長對荒漠土的需要,大量取自沙漠的沙子被運至葡萄園,人為增加了林場沙漠化程度。敦煌當地有“寸草遮丈風,流沙滾不動”的諺語,而葡萄種植需要不斷進行除草,如今陽關林場腹地已難覓草被。

 

本報記者在陽關林場看到,被砍伐的林地多數已完成起壟和整架投入葡萄生產,放眼望去,土黃色的葡萄壟連綿相接,看不到盡頭。冬天,種植戶已將葡萄枝干埋在土里防寒,目力所及大片林地樹稀草絕,隱性沙地開始變成顯性沙地,整個林場壟溝延綿起伏,細黃的壟沙隨風起舞,近似平緩的沙漠地帶,看上去蔚為壯觀卻感覺蒼涼,赫然一片“綠色荒漠”。

 

成片葡萄園取代多年營造成的網帶片交錯、喬灌草結合防風固沙體系,陽關林場林帶整體防護功能幾近于無。有職工對記者說,刀鋒鋸齒毀掉大片生態林,葡萄園面積一年比一年大,被馴服多年的風沙也一年比一年多,“一場大風刮過,院子里落滿一層沙子”,如此下去,陽關林場及附近耕地農舍總有一天會被沙漠掩埋。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司建華對本報記者表示,陽關林場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大面積種植葡萄過度消耗水資源,不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還會導致區域生態功能不斷衰退,加劇沙漠化風險。

 

公益林“身份”遭刻意淡化

  

本報記者調查獲知,陽關林場近十幾年來砍伐的上萬畝防護林,屬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大型防風固沙的公益林。

 

來自陽關林場的資料顯示,2007年,林業部門界定陽關林場國家公益林面積0.5541萬畝,地方公益林面積0.55萬畝。2017年,陽關林場辦公樓還掛有“敦煌市國家重點公益林國營陽關林場管護站”的牌子。

 

 

2017年,在陽關林場辦公樓還掛有“敦煌市國家重點公益林國營陽關林場管護站”的牌子,如今已不復存在。(記者王文志攝)

 

而敦煌市天然林野生動物管護站站長羅有強對記者作出另一種解釋:目前陽關林場并不屬于國家公益林范疇,2004年林業部門曾將該林場5000畝喬木林定位國家重點公益林,2013年調整為地方公益林。“目前陽關林場1萬多畝林木都屬地方公益林,正在重新申報國家公益林。”

 

《甘肅省公益林管護辦法》規定,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和公益林管護責任單位負責設立公益林標牌,標明公益林的地點、四至范圍、面積、權屬、管護責任人,保護管理責任和要求、監管單位、監督舉報電話等內容。由此可見,無論是國家公益林還是地方公益林都需要立碑保護。

 

1月份,記者找遍陽關林場,都沒發現一處與公益林有關的標識牌、標志樁等。林場職工對記者說,此前林場內明顯位置設有不少標識牌,與公益林有關的情況一目了然,自成片毀林種植葡萄以來,這些標識陸續被砸被毀,現在看來就是刻意讓人忘記這里是輕易動不得的公益林。

毀滅性砍伐問題一再被掩蓋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得兩張由權威部門制作的衛星遙感影像圖片,一張為2000年陽關林場林地原貌圖,顯示其防護林面積約為2萬畝;另一張為2017年陽關林場地類分布示意圖,顯示林地面積只有5000畝,葡萄種植面積則達萬畝以上。

 

 

 

圖為記者獲得兩張由權威部門制作的衛星遙感影像圖片,一張為2000年陽關林場林地原貌圖,顯示其防護林面積約為2萬畝;另一張為2017年陽關林場地類分布示意圖,顯示林地面積只有5千畝,葡萄種植面積則達萬畝以上。

 

記者現場勘察測量結果也初步證實,今年1月,陽關林場葡萄園面積約為1.3萬畝,防護林面積不足5000畝。

 

曾有敦煌市領導私下表示,陽關林場大面積防護林被砍伐種葡萄,市里確實沒有管護好,感到很心痛。而林場管理者和當地相關部門官員卻聲稱砍伐行為合法,不存在亂砍濫伐問題。

 

20173月,酒泉市林業局《關于媒體反映敦煌市陽關林場范圍內毀林開荒調查情況的報告》稱,“陽關林場砍伐的樹木都是已經枯死的殘次林木,按程序辦理了采伐證。目前經過逐年改造后的新植樹木生長旺盛,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受到了林場種植戶和各界人士的廣泛好評”。

 

敦煌市自然資源局局長馬東洋對記者表示,陽關林場實施的是殘次林改造,得到了批準,陽關林場在殘次林改造中,不存在破壞防護林種葡萄的情況。

 

陽關林場經營部部長劉漢江對記者說,近十幾年來沒有大面積林地砍伐,林場葡萄園面積沒有增加,一直是2000年以前累計形成的3200多畝。記者追問林場原有2萬畝防護林現在剩多少,劉漢江承認:“應該還有7000畝林地。”

 

陽關林場場長魏海東也對記者堅稱,林場現有1.3萬畝防護林,葡萄面積為3704畝,從2006年至今沒有變化,無新增葡萄園。

 

 

圖為林場內四處可見被砍伐的胡楊樹。(當地志愿者2016年攝)

 

原國家林業局的多份文件都明確要求,禁止將國家級公益林改造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嚴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產行為;極干旱造林區造林綠化須選擇耗水量小、抗旱性強的樹種。此外,《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防風固沙林主要適宜樹種表”中,并未列入葡萄種類。

 

“陽關林場生態區位極其重要,生態工程一旦遭到破壞,短時間內很難恢復,且恢復代價遠遠高于破壞生態所取得的收益。”中央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何哲認為,敦煌陽關地區大面積毀林,暴露了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短視行為。“地方管理者但凡秉持一點生態文明理念,生態防護林都不至于遭到如此毀滅性破壞,對可能導致的生態災難問題也不會如此掩蓋和放任。”

 

來源:半月談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