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網站3月26日發表題為《美中爭斗與舊冷戰不同》的文章,作者為印度前外交官M·K·巴德拉庫馬爾,文章稱,從根本上說,美國的危機感緣于其綜合競爭力下降。安克雷奇會談的最好結果將是,美國避免使用傲慢的言辭,尋求適應更加多極化的全球體系和日益強大與日趨重要的中國。
資料圖片: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全文摘編如下:
美中關系中的緊張浮出水面。3月18日至19日美中代表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舉行的兩國會談中頻頻過招,這標志著一個決定性時刻。
美國和中國媒體都報道稱,雙方在會談開始時進行了激烈的交鋒。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戴維·桑格在后續分析性文章中淡化了其中的激烈部分,把當前的美中對抗客觀地說成是技術、網絡沖突和影響力行動方面的競爭,這種對抗與冷戰“毫無相似之處”。
曾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和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最近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說:“如果我們不能找到辦法來解決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無論是基礎設施、移民、教育,還是其他一系列問題,那么我認為我們將深陷困境。這些問題對國家構成的威脅遠遠大于任何外來威脅,更甚于來自俄羅斯或中國的威脅。問題在于我們能否克服。”
安克雷奇會談的最好結果將是美國避免使用傲慢的言辭,尋求適應更加多極化的全球體系和日益強大與日趨重要的中國。
坦白地說,中國不僅利用特朗普在執政時期推行的反全球主義來擴大其在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而且還創建了自己的多邊平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就是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中國已在全球經濟中以策略制勝,超越美國。
美國哈佛大學政府學系教授阿拉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江憶恩)2019年發表了一篇題為《世界秩序下的中國:反思中國國際關系中的合規與挑戰》的論文。他在文中指出,國際體系中至少有8類“針對特定問題的秩序”,其中一些是中國接受的,一些是中國反對的,還有一些是中國愿意與之共存的。
他寫道:“鑒于這些多重秩序和不同程度的挑戰,關于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正在受到中國挑戰的說法,不論從概念還是從實踐而言,都毫無意義。”
從根本上說,美國的危機感緣于其綜合競爭力的下降。
這就出現了一個悖論:美國的霸權框架一如既往,但其內部的支持性力量正在削弱。要解決這一矛盾,美國就必須加強與所有經濟下滑的盟國的關系。美國在國內發展方面迎頭趕上已成為一個先決條件。
(來源:“參考消息”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光滿:風暴來臨,這個國家金融市場“崩盤”,中國能躲過這場危機嗎?
2021-03-23袁嵐峰:經濟學家能把美國的大危機包裝成大好事,不過你會信嗎?
2021-02-2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