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新時期新階段的國際戰略格局下,要有效應對美國及西方反華勢力的戰略圍堵、戰略遏制直至戰略剿殺,特別是拜登政府整合“整個聯盟資源”和整合“整個政府資源”的極限剿殺,中國必須從現實主義的態度,而不是從理想主義的態度和原則出發,來審視和考量我們的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和國家統一戰略。圍繞這一課題,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樸扣東作了系統深入的思考和論述。由于篇幅較長,作者授權昆侖策網和“昆侖策研究院”分為上中下三篇系列編發。此為上篇,以供研究參考。
面對美國及其它西方反華勢力的戰略圍堵、戰略遏制直至戰略剿殺,尤其是面對美國拜登政府整合“整個聯盟資源”和整合“整個政府資源”的極限剿殺,中國必須從最壞的可能性,而不是最好的可能性,從現實主義的態度,而不是從理想主義的態度和原則出發,來審視和考量我們的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和國家統一戰略。也正基于此,本人一直以來,都在呼吁和建議:
第一,一直以來都堅定主張,以斗爭求和解,則和解存,以妥協求和解,則和解亡;以戰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忍讓求和平,則和平亡。忍不來和平,讓不來和解,和平是打出來的,和解是斗出來的,一味的消極的妥協和退讓,只能招致貪婪者更大的貪婪,甚至累積橫禍巨患。
第二,人類又面臨一個國際戰略格局行將發生重大調整時期,今后15年左右,中國可能面臨非常之變,甚至極有可能不得不面對同美國直接沖突的危險(不過中美之間大規模沖突基本排除)。對此,中國在戰略上應有所預測,有所警覺,有所預置,有所準備。
第三,主張在“兩極”格局被打破,國際戰略格局失衡,特別是在“中國的安全和地緣政治環境險象叢生情況下”,最為緊要、最為關鍵的是“我們應當早圖良策,要制定一項預防性戰略,……在危機出現之前,就積極、審慎、耐心地同俄羅斯進行戰略磋商,巧妙地實施地緣戰略手段,抓緊構筑中俄戰略安全聯盟”。第四,建議要依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依客觀時勢的變化而變化,審時度勢,預變在前,適時適機地對我國現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進行必要調整: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對“對中國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不構成重大威脅”的無核武器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這首先就是對強敵的最有效的威懾手段。第五,為打破美國及西方反華勢力的瘋狂圍堵和極限剿殺,中國必須適時適機選擇好戰略反擊突破口。而這個戰略反擊突破口就是臺灣,臺灣是一個強大的崛起的中國的“磨刀石”和“踏腳石”。所以,中國必須早日武統臺灣,實現“兩翼牽制,中間突破”,才是破解美國的印太戰略、破解美國的島鏈戰略、破解美國的南海戰略、破解美國的臺灣戰略的唯一正確選擇。第六,未來15年左右,將是單極化和多極化戰略格局激烈斗爭乃至決戰的關鍵時期,也是決定世界戰略新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單極化勝利,還是多極化勝利,關鍵要看國際反霸統一戰線能否建立。如果大國間尤其是以中俄為主導的國際反霸統一戰線建立了,則世界多極化格局將成定局,美國必然會衰敗。反之,則世界秩序將更加混亂,“一超獨霸”的戰略格局將進一步延續,弱肉強食的強權政治將惡性膨脹。
二、新時期、新階段國際戰略格局下美對華戰略架構
(一)美國的全球戰略與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正在走向衰落的世界帝國。在研究美國戰略家的有關觀點時,越發使我們不能不承認,美國戰略家應當說還是很高明的,美國的全部政治和外交應對策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設計、周密布局的,都是著眼于美國的長期戰略的總體構想的。美國戰略家的最終目標絕非在于一種價值取向——繼續在全球實現“自由“和“民主”的夢想,更絕非要維護一種“公平競爭”、“公平貿易”及“尊重人權”的國際規則。美國全球戰略和內外政策的終極目標,如果說在2008年以前還是要維持其“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真正的世界帝國”,那么,現在則是在嘗試以其仍然占有優勢地位的美元、美軍和科技這三大支柱,來維持其全方位領先的“帝國”,進而維持其“霸權永續”。所以我始終認為,美國的國家目標,絕不會是以任何國家尤其是中俄這樣的大國“合作共贏”、“和解合作”乃至“競爭性合作”,而是要延續其“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正在走向衰落的世界帝國”,最低限度維持其全方位領先的“帝國”,進而維持其“霸權永續”。至于美國與中國展開所謂的“激烈競爭”,其實就是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成為頭號強國”。還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自美國建國以來,美國戰略家思考世界問題的最核心概念就是美國的帝國利益,而意識形態問題其實只是美國政策運用的一種工具,絕非美國根本和最終的目的。種種跡象表明,美國之所以最終必然會由“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世界帝國”走向“沒落”和“衰亡”,既是由于它雖然擁有“領先于世界的科技和軍事”及美元的霸主地位,更是由于它外強中干,眾叛親離的“紙老虎”的虛弱本質——由于它越來越焦慮和恐懼于來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重新崛起,中美兩國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差距縮小,以及“共處和力量平衡”逐漸成為美中雙方“不得不接受的狀態”,加之俄羅斯、日本、歐盟及其它新興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上的挑戰。事實上,美國戰略家始終認為,只有通過“讓我們每一個,或者至少是我們過去的盟友都站在同一立場上”,進而實現美利堅帝國“霸權永續”的夢想,才是美國的最終極目標。(二)當今世界戰略格局類似于中國古代的“三國”時代。值得注意的是,從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到二戰以來形成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就已經進入了類似中國古代的“戰國七雄”時代,再到2010年中國首次實現歷史性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總的戰略格局又發生了深刻變化,從此進入了與中國古代史上“三分天下、一超兩極”的三國形勢,在形態上似乎有驚人的相似——雖然在本質和規模上有極大的不同。當今世界中的“一超兩極”是:“一超”——美國;“兩極”——中國和俄羅斯。當然,與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所不同的是,當今世界的“一超”——美國還在統合其西方盟國,企圖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分化瓦解、分進合擊、各個擊破。世界格局進入這種“三國”時代,從以往歷史經驗看,實際很可能是通過某種形式實現全球戰略穩定,進而漸次達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奏。我們已經注意到,30多年來,世界局勢正在經歷深刻演變,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威脅多元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它們互為因果、相互交織、復合激蕩。近年來,國際形勢的發展也似乎從多個維度印證了這樣一個變化的世界,稱之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際上,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現象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世界經濟中原來對峙著的兩個板塊體系急劇解體、匯合。原來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隔絕的東歐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都正在將本國經濟融合到統一的全球化經濟中去,而且在某些方面比一直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甚至有過之無不及。而部分發展中國家對于經濟全球化也從懷疑、抵制的態度轉向擁護和歡迎,其中的一些借經濟全球化成功脫貧的案例更是引得眾多國家效仿。事實上,中國的對外開放,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世界歷史的這種進程。這種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似乎的確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不可阻擋的歷史屬性。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歷史潮流,必將以更加猛烈的勢頭撲面而來。問題在于,世界格局未來的發展趨勢,預料將有兩種前景:一種是以“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最高境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必須保證每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兼顧和協調各國的民族利益,必須建立在所有國家的公平公正、主權平等、共同利益和合作共贏。但建設這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因而也不可能是美國所愿意接受的。一種是繼續延續以“美國優先”為最高準則的國際秩序,即犧牲各國民族利益和獨立主權,整個世界最終還維持一種受美國利益所支配和主導的世界帝國架構。在這種國際秩序中,美國無疑還將是主導者,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切問題的最后仲裁者——即世界政治經濟的最高主宰。這樣的繼續以美國為主宰的世界秩序,必將遭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抵制和反對直至以徹底衰敗而告終。然而歷史經驗表明,要防止國際間“一超獨霸”的局面,只能依靠大國之間保持力量均衡,互相牽制和制約。二戰后的40多年間,美蘇力量基本處于均勢。但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種均勢早已被徹底打破。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10年中美兩國在多領域、多層次上的競爭與合作交替深化,進而引發兩國對新一輪發展機遇和戰略主動權的愈演愈烈的博弈,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也就是說,在這20年時間里,世界上沒有任何大國或地區聯盟可以與美國全面匹敵和抗衡。所以,美國一直獨執世界經濟、政治、軍事之牛耳,幾乎無所顧忌,而對任何國家頤指氣使。美國當時所居地位,完全類似于昔日稱雄六國諸侯的強秦的地位——雖然戰國時期秦國還沒有稱“天子”。在這一個時期,我們發現,美國本身還是一個能不失時機和不失本色地融合多種人種、民族和文化的“世界性”國家,這一點既像當年的羅馬帝國,也像廣招“客卿”的秦國。從戰略角度看,美國當時在世界上廣招人才,除補充本國人才資源不足之外,似乎也是在為統治和管理未來的世界性帝國,從人才和文化上做著準備。問題是,自2010年中美呈現“競大于合”的態勢,兩國的戰略競逐初見端倪開始,尤其是以2016年“菲律賓仲裁案”期間中國軍隊在南海逼退不可一世的美軍雙航母戰斗群為標志,實際上就已經意味著美國的這種世界帝國的夢想正在逐漸走向衰落和終結。世界轉瞬發展到今天,目前美國所必須期待的最后條件,是中國這個“惟一能夠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國家”和“最嚴峻”的戰略對手,將在何時因內亂和外患而徹底破碎!一旦這種進程發生,美國要繼續維持其“帝國“的“霸權永續”,就具有了非常現實的可能性。根據對美國全球戰略和內外政策的總體觀察和分析,我確信,美國這一近期和遠期、全景式的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絕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成為頭號強國”的“整體戰略”,乃是美國要組建“民主國家聯盟”、整合“整個聯盟資源”、調動“整個政府資源”、處理一切國際問題、制定各項內外政策的一個總背景。盡管美國至今對這一世界性的“擊敗中國”的“整體戰略”構想諱莫如深,甚至一再掩飾不會尋求對抗,只強調“激烈競爭”,但美國分明正在期待其“延續霸權”的夢想水到渠成。 (未完待續;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