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綠色發展持續深化,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積極拓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是我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五大支柱”之一,不論是《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還是《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中,均對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提出了要求。(閱讀原文)
深化民生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民生服務實現以需求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不僅直接關乎民生保障與改善,而且影響到以內需為主動力的國內大循環構建。民生服務涉及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務供給狀況,不僅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感和幸福度,還會進一步影響到民眾是否能夠實現安居樂業、專心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與事業,進而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人口變化形勢,客觀上迫切要求進一步深化民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應對新發展階段民生服務有效供給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以多層次、多元化民生服務供給更好地滿足群眾多樣化生活需要,進而充分發掘民生服務在保基本、兜底線、穩預期、促消費、穩增長以及提振生育意愿與水平、積極應對少子老齡化等諸多方面的戰略樞紐作用。(閱讀原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2023年十大流行語之一。自今年9月首次提出以來,引發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這次由作為宏觀政策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予以強調,意味著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體系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和支撐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展望未來,新質生產力帶來無限可能。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將走出實驗室、進入生產線;越來越多的產業將完成轉型升級,成為新經濟生力軍;越來越多的人才將在各個領域發揮聰明才智,閃耀光芒。(閱讀原文)
當前,全國各地的科創走廊建設如火如荼,并表現出強大的發展驅動力、演化生命力和一體化推動力。未來若能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不同區域科創走廊之間的連廊成網,則必將為我國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加快科創走廊建設,一是可以打通內循環目前存在的堵點,有利于建設和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的內循環體系;二是可以更大范圍內發揮科技舉國體制優勢,以區域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科技創新,以產業科技創新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三是可以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并優化新質生產力和創新要素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布局。(閱讀原文)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發布,以最權威方式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從政治層面、方針政策層面、營商環境層面等為民營經濟加油鼓勁,起到了穩定人心、凝聚人心、振奮人心、激勵人心的重要作用,必將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閱讀原文)
中國宏觀經濟增長正處于自身修復的過程中,中國政府正在出臺一攬子政策來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加大力度穩增長促發展的信號。筆者認為,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明顯好于2023年,家庭與企業等微觀主體的感受與宏觀經濟增長之間的差距在2024年也有望顯著縮小。2024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達到5.0%,CPI增速有望達到2.0%,這一增長前景值得期待。(閱讀原文)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