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魯迅所謂失掉了自信力的一部分人,迄今仍在,而這種失掉的自信力之中,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創新自信的喪失。
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中國的文學在創新中不斷推出新的高峰;中國的四大發明也無不是銳意創新的成果。然而毋庸諱言,鴉片戰爭以來,一些中國人如同被打斷了脊梁骨,再也站不起來,不敢相信曾經領先世界幾千年的中國人還有創新力,以致于當大多數中國人欣喜自豪我們的六代機、DeepSeek、《哪吒2》等井噴式創新成就時,仍有人嗤之以鼻不以為然。其中,有的是固守我們總是技不如人的陳腐觀念,不相信我們也能有從“跟跑”到“并跑”甚至到“領跑”的創新力;有的則是“大睜眼說瞎話”,故意貶低抹黑,存心破壞損毀國人的自信力。
缺乏創新自信,還表現在工作上。有些人一事當前,總要等兄弟單位、兄弟縣區做出了樣子才肯動作,倒不是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而是有樣學樣亦步亦趨;遇到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總愛以“上面沒文件”“領導沒講過”“以前沒干過”敷衍搪塞。這些人中,有的是無利不起早的精致利己主義者,涉及私利時不惜亂作為,遇到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樂于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地佛系躺平;也有的確實是兩眼一抹黑,不知從何干起,缺乏創新自信。
70年前,剛剛回國的錢學森,面對“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的質疑,不服氣地說:“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怎么不能搞?”身懷金剛鉆才敢攬瓷器活。創新自信,需要實力底蘊,否則只能是“心中無數決心大,情況不明辦法多”。
身懷絕技異秉這樣的“硬件”,還只是擁有創新自信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全社會都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容錯糾錯激勵擔當,具備“硬件”的人方能武裝起心理軟件,樹立創新自信,使創新潛質得以競相迸發,擁有全方位的實力。
全人類的自信力加起來似乎是一個常數,往往潛滋暗長此消彼長。當“攻守之勢異也”的時候,一貫自信的西方也會有崩潰破防失掉自信力的一天。比如以往,中國足球、中國汽車等飽受詬病,如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成了中國的新名片,以至于有段子說,搞得足球王國巴西對自己的足球優勢都不那么自信了:“中國人不讓小孩踢足球,就是讓他們發展科技,所以中國現在很強大。足球就是歐美用來麻痹第三世界的運動,讓我們的小孩永遠當不了科學家。”有網友調侃:“巴西的朋友說得對,誰說中國人踢不好足球?你把足球放高考里看看。”段子雖然搞笑,卻有象征寓意。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勞動與創新雖然詞意有交叉,但畢竟不是同一個概念。當下的中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之外,還尤應推崇創新精神;勞動模范之外,也當積極選樹創新模范,凸顯創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至尊作用。我們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外,還當鼎立推崇創新自信。特別是,氣可鼓不可泄,當國人欣喜自豪于國產六代機、DeepSeek、《哪吒2》等一大批顛覆式創新成就時,正當趁熱打鐵,大力涵養全民族的創新自信、創新氣質。
(作者:陶余來,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