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拼經濟”成為關鍵詞,消費被寄予厚望。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實際上,老百姓收入持續增長,并且對這種增長有確定的預期,才能夠更好地釋放消費潛力,提振市場信心。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如何讓老百姓掙到錢的同時敢于花錢、愿意花錢?
如今,中國家庭的儲蓄總額已經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這些存款當中又會有多大的比例有可能在今年轉化成消費?
針對上述問題,觀察者網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局長陳文玲,解讀并建言2023中國經濟。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是觀察者網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在兩會前夕聯合推出的重磅訪談節目,邀請十余位著名經濟學家,從房地產、數字經濟、穩投資、促消費等諸多領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國經濟,敬請關注。
【訪談/王慧 整理/王濛 審核/周小婷 劉惠】
觀察者網:艱難的2022年終于過去了,“拼經濟”成為2023年的關鍵詞之一。談到經濟增長動力,離不開對消費、投資、凈出口這“三駕馬車”的分析。您認為2023年這“三駕馬車”的走勢將會如何,中國經濟復蘇的動能主要來自哪里?
陳文玲:今年“拼經濟”,大體上要經過修復、恢復、快速反彈這三個階段。最開始是修復階段,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消散,春節期間我國的消費正在快速地回升,雖然消費的絕對量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程度,但相比元旦期間已經有了大幅度回升。
回顧疫情三年,2020年中國的GDP增長為2.3%,是當年世界主要經濟體里唯一一個GDP正增長的國家,而消費增長卻是-3.6%;2021年中國消費有所反彈,年均增長8.8%;2022年消費大幅度下降,再次變為負數(全年負增長0.2%)。
2022年,“三駕馬車”當中,投資這輛“馬車”跑得最快,出口這駕“馬車”也不慢,但消費這輛“馬車”不但沒有往前跑,還往后退了幾步。
不過,這個“退”我認為是暫時的,因為2022年全國疫情全面反彈,而且主要集中在人口最集中、經濟承載量最密集、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關聯最緊密的地方,對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尤其在消費領域,旅游、餐飲、會展、電影院等線下消費,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我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的力度不會減少,這駕“馬車”還會繼續奔騰;出口的“馬車”可能由于大國博弈、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等原因跑得慢一點;而向前跑得最快的“馬車”將會是消費,今年我們要“拼經濟”,刺激消費是關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圖源: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32.8%,較前一年的65.4%幾乎減了一半。另一方面,2022年,居民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創造了歷史新高。也就是說,去年大家不愛花錢、或者說不敢花錢,反而更多地把錢存到銀行了,您如何解讀這一情況?
陳文玲:2021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4%,2022年第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9.4%,但下半年由于疫情的持續影響,消費大幅度下降,對經濟的貢獻也大幅度下降。
對于去年儲蓄率提高、消費率下降的問題,要分成兩個方面看待。
首先,儲蓄率提高和中華民族傳統的消費觀以及生存方式有關。不同于西方國家,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的民眾重視全生命周期的儲蓄。他們會把過去和現在的消費能力作為存款儲備起來,用于未來生命周期的支出,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障的家庭機制。也因為這種儲蓄習慣,讓一些家庭在疫情中遭遇失業、降薪等打擊時,能保障生活基本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相比之下,美國是一個消費型國家,人們沒有儲蓄的習慣。他們的薪資是按周發放,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收入來生活,如果發生失業,他們的生活可能難以為繼。
其次,在疫情期間,老百姓更多地保留了剛性消費需求,降低了整個彈性消費支出。剛性消費需求對應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第一個層次——生存的消費需求。而彈性消費需求是在基本需求滿足之后,進一步優化、改善或者提升生活的需求,像旅游、外出就餐、購物、電影、展覽、演出等等都屬于彈性消費需求。因此,在遇到災害或經濟困難時,這部分消費需求是下降最快的。我認為,2022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前一年幾乎下降一半,主要是因為彈性需求下降了。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資料圖)】
觀察者網:美國花旗銀行集團認為,中國家庭的儲蓄總額已經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這些存款可以促進消費。您怎么看這個觀點?這些被稱為“超額的儲蓄”有多大的比例可能轉化成消費?
陳文玲:2022年,我國居民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其中13多萬億是定期儲蓄。所謂定期儲蓄意味著,在一定期限內這些錢是不動的,這部分儲蓄占了去年存款增量的60%-70%,活期儲蓄也就占了30%左右,數額在5萬億左右。這30%可用于彈性消費,是可以轉化為增量的消費需求的。
【圖源:觀察者網】
另外,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居民即期的消費能力。2021年我國人均GDP是12551美元(約合80976元人民幣),2022年人均GDP增長到12741美元(約合85698元人民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88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工資性收入、資產性收入以及轉移性收入構成。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前面提到的30%左右活期儲蓄,我認為這是今年可以用于消費增量的部分。
不過,今年的消費要經過幾個階段:從市場的修復,到市場的恢復,再到強勁的反彈。而那種超過2019年消費水平的大規模反彈,我認為恐怕得到今年三季度、四季度才能實現。
從歷史數據來看,2019年我們餐飲業全年的消費總額是4.67萬億元,旅游的消費總額是6.63萬億元,僅憑這兩項就占當年GDP總量(986515億元)的九分之一,拉動經濟增速0.8到1個百分點。
觀察者網:我覺得,老百姓收入持續增長,并且對這種增長有確定的預期,才能夠更好地釋放消費潛力,提振市場信心。我注意到,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在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增加收入方面,您有何建言?
陳文玲:目前擴大消費的瓶頸在于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不足,可支配收入或者即期購買力水平較低。換句話說就是,低收入群體的消費率高,高收入群體的消費率低。因此,實現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反彈才能真正提高我國的消費。
低消費群體在衣食住行這種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消費比例大,恩格爾系數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關鍵是要提高低消費群體的收入水平。
提高收入水平的途徑有很多,我認為,首先要鼓勵適齡勞動力創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5月份,我國18到24周歲的青年人失業比例高達18%以上,這一批人沒有工作崗位,鼓勵他們創業既能解決失業率問題,也能使他們有收入來源。
【2018年4月至2022年7月我國青年失業率統計圖(資料圖)】
第二,要擴大年輕人就業途徑。目前重要的就業載體包括中小微企業、服務型企業、線下服務企業,以及新型服務行業等等,這些領域有大量就業崗位空缺。比如,現在市場中需要五千萬個保姆,而從事保姆的勞動力只有三千萬個,這就形成兩千萬個就業崗位空缺。據說現在北京的月嫂每月工資都超過2萬元人民幣了,比一些碩博畢業生的工資還高。但問題在于,真正符合條件的月嫂是稀缺的,想要雇傭一位很好的月嫂也很難。
此外,為制造業提供重要支撐的高智能、高技術含量的生產性服務業需要大量勞動力,例如廣告、創意、設計、文化、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這些行業圍繞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在未來發展中一定會需要人才填補。
在開辟新就業途徑的同時,無論是大學生還是碩博生都應該轉變就業觀念。并不是在政府機關當了公務員才能算就業,也不是進入國有企業才算有了“鐵飯碗”。我認為,原來所謂的“非正規”就業這個說法應該作廢,就業不應該有“正規”、“非正規”之分。
比如說網絡直播,現在很多農民都在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這就是一種新型的就業方式。圍繞網絡直播能創造多種就業崗位,直播帶貨看著是一個主播在賣東西,實際上后邊是一個強大的服務體系。那些人氣指數高的、銷售額大的直播帶貨都有一條完整的服務鏈條,不僅僅是直播間里“有人說、有人唱、有人和”,這套服務體系中還包括退換貨服務、質檢環節、物流系統等等。
提到物流服務就不得不提到京東,京東的物流體系非常強大,在全國的物流配送非常完整。比如消費者要買家具,假如通過物流公司配送,家具只是送到門口,并不包含安裝服務,需要消費者單獨雇人將家具抬入室內安裝;如果在京東平臺購買,直到將家具送到消費者家里并安裝好,服務才算結束,所以“最后一公里”這個環節誰做得好,誰的鏈條建立得完整,誰的消費額就高,就能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求。
觀察者網: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特別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您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來提振消費信心,讓老百姓敢于花錢、愿意花錢?
陳文玲:在提振消費這方面,國家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了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工傷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免除居民在全生命周期中未來的一些消費支出,將居民的這部分儲蓄資金化為消費,把潛在消費需求變成即期消費需求。
在受疫情三年影響之后,我認為,現在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激活線下消費。比如說,過去三年,有一批餐飲企業倒閉了,而對于“扛過來”的企業,政府應從財政與稅收方面給予扶持。不能說它們“活下來”了就不管了,得讓它們在市場中生存得更好。在供給側做得更優,更加有利于激發人們的消費需求,也能滿足消費需求。
第二,要關注幾大領域的消費,包括住房消費、汽車消費、電子產品消費等。
房地產的振興很重要,中央也非常重視住房消費需求。目前一線城市的住房消費需求在迅速回升,二線城市在部分盤活。最難啃的“骨頭”在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化解這些住房存量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僅依靠取消限購是不夠的,還得有新思路。
有些房地產的盤活可能不是靠居民去購買,而是靠運營。我們可以用各種途徑化解二三四線的存量房,比如說一部分可以轉化為保障房,一部分可以轉化為教育培訓基地等等。
對于房企,中央已經出臺了“金融16條”,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
但是我認為,關鍵是對房地產市場的總體設計。按照市場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和住房需求,明確我們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住房供給體系,劃分政府和市場的職責,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政府保證特殊群體的基本住房需求。
另外,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政府對其要釋放非常清晰的支持信號,不能讓人們對房地產的預期產生反復:今天房地產可能受到政策全力支持,買房后會不會馬上征收房地產稅?貸款政策會不會突然發生調整?在政策預期上,必須讓消費者看到非常清晰的政策走向,而且政策走向是可持續的。這樣,才能逐漸地把房地產市場盤活。
此外,汽車消費也十分重要。
現在一些地方還有汽車限購,我覺得限購應該取消。未來中國的汽車消費,在供給側可能還會發生一些顛覆性的變化。比如新能源汽車對傳統能源汽車的替代,在5G、超算、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基礎上,形成立體化、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后,出現無人駕駛汽車等。未來汽車供給側產業的革命會帶來全新的技術和汽車,原來的3億多汽車存量逐漸會被替代,所以汽車的消費需求在未來的市場中也是龐大的。
第三,我們還需要關注電子產品的消費。
電子產品不僅是指傳統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由于有生命周期,這些傳統的電子產品不會很快更新換代。未來電子產品會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很大關系,例如現在人們對用于健康、美容等方面的電子產品需求量很旺盛。
從幾個群體來說,有幾個消費群體非常龐大,也非常值得關注。第一個就是老年人群體,現在我國有2.7億老年人;第二,單身群體,有2.4億人,因此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小型化、個人化的產品供應;第三,兒童群體;第四,女性群體,“她消費”,由“她”來決定的家庭消費占80%。
觀察者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30日發布最新預測說: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5.2%,高出去年10月預測值0.8個百分點。多家國際投資機構近期也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您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可能是在哪個區間,會在普遍看衰的世界經濟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陳文玲:從2013年到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8.6%,是名副其實的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盡管這幾年動力有點減弱,但隨著中國經濟的修復、恢復、反彈到騰飛,我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會滿血復活。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中國2023年GDP增速都有預測,分別是5.2%、 4.6%,世界銀行也公布2023年整個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將穩步上升至4.3%,但是我認為這些數據偏保守了一些。
如果今年的線下消費能夠實現達到2019年的水平,占GDP總額的九分之一或十分之一,那么“三駕馬車”里消費對經濟增量的貢獻就會恢復到60%以上。消費這駕“馬車”如果全力開動,再加上投資和出口,我認為今年的GDP增速最起碼是在6%以上。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還有很多體制性和機制性問題,比如政策合成謬誤。這一問題在2021年第三季度表現特別突出,但此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政策的取向和宏觀調控方式進行了及時的修正。
2023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這既是我們中國式現代化開局起步的關鍵一年,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在大國競爭中能否勝出的關鍵一年;也是關系到整個“十四五”規劃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一年。我相信經過2023年經濟的修復、恢復、反彈、騰飛,將會為2024年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