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癥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消該項目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人民日報)
近日,一小學生研究癌癥論文一等獎被撤銷登上微博熱搜引起一片嘩然,隨后獲獎小學生父親公開聲明致歉,稱自己“過度參與”到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擾和誤解,同時也代表孩子向大會組委會提出了申請,尊重服從組委會的意見。這樣一個“烏龍”事件看似已接近尾聲,但是一句“過度參與”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新聞中的事件一經曝光便引起熱議,熱度也居高不下。但我們更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知識、文化水平高的年輕父母越來越多,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也有一些父母追求“超前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殊不知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育不僅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也有可能像新聞中的父母一樣“適得其反”,對自己和孩子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所以,我們更應該反思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且及時遏制住此種不良風氣。
遏制這種不良風氣,相關部門嚴守把關。在這次事件中,另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便是審核部門的相關工作。筆者相信,每一個賽事的舉辦都有著良好的初衷,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論是主辦單位還是審核單位一方面要“嚴把關”,選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和真正有潛力的參賽選手,另一方面也要完善賽制,設置專門的獎懲機制設立專門的審查小組,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遏制這種不良風氣,學生家長義不容辭。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的舉辦意在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而不是成為“鍍金”的工具,所以家長首先就應該擺正態度,充分認識到一些賽事舉辦的真正意義,通過適當引導、啟發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探索世界的奧秘。其次,更應認識到過度參與到孩子的人生中其實并非“蜜糖”很有可能會成為“砒霜”。正如新聞中的父母一樣,每個父母都有著望子成龍的期盼,但正是由于這份“過分參與”不僅造成了不良影響,更是對孩子的錯誤引導。“誠信”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因為“成績”而丟失了這種美德,卻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甚至還會對孩子今后的發展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無論如何,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中、成長中總想“包辦”本該屬于孩子自己的任務,不僅不會讓孩子得到“蜜糖”甚至可能會成為“砒霜”。父母之心可以理解,但孩子的人生終究不可“過度參與”。
作者:由麗穎 滄縣舊州鎮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