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具體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教學效果是否好,能否入腦入心,直接關系到我們能否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多年從事思政課教學指導類刊物審稿工作和講學工作,接觸了大批一線教師,深感要使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師必須要有問題意識和正確的問題導向,善于將科學理論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有的放矢,通過回答學生關心的問題,解疑釋惑,才能幫助他們領會理論的真諦,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再強調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堅持問題導向。早在2006年11月24日,他在浙江工作期間就講過:“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1](P235)他在2013年12月的中央經濟會議上的講話還指出:“要積極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問題導向”,[2](P49)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更加深刻地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3](P14)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述,對于講好思政課同樣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為在我們大學生的理論學習中,也存在這樣那樣的需要深入領悟的問題和需要解疑釋惑的問題,教師以問題為切入點的講授,既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又能使理論鮮活地呈現出來。現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科學社會主義教學和研究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1.關于如何講授社會主義本質的問題
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提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4](P373)是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通常對于后三句話,學生是理解的,但對于前兩句話有的學生認識還是模糊的。他們說,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過:“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5](P405)而現今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已顯現出它不可克服的矛盾,但仍有通過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空間。因此,應怎樣理解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呢?如果不能從理論上講清楚這個問題,勢必會影響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深刻認識。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本質是事物質的規定性。事物之間的區別就在于質的規定性的不同。一個事物的質的規定性必須貫穿于這一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不可能只是貫穿這一事物發展的某個階段。我們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是資本主義的本質,乃因為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是該社會無法克服的社會基本矛盾,它會束縛最后會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當它的外殼不能容納生產力發展的時候,資本主義的喪鐘就要敲響了。所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是在資本主義處于反對封建主義制度的革命時期表現出來的特點,不可能貫穿資本主義發展的全過程。既然如此,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不能成為資本主義的本質。還要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推動力,是資本家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資本家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打敗對手獲勝,才去研發和運用科技成果,才去改善管理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也不屬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
我們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因為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符合、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而且這種發展貫穿社會主義發展的全過程而不是某個階段,因此,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成為社會主義獨有的本質屬性。社會主義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動因和目的,完全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福祉的需要,根本不同于追求私人最大限度利潤的資本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是社會主義本質。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社會主義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制度抽象地講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的實體承載物是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因為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才能通過改革不斷鞏固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以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講清楚社會主義制度和解放發展生產力的關系,才能使學生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6]
2.關于如何理解社會主義三項基本經濟制度的問題
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以來,廣大學者對《決定》發表了不少解讀和闡發的文章,很有助于我們深刻領會《決定》的精神,但是也有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問題。
如有學生問,鄧小平同志多次講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講過調節經濟的手段和機制,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這就告訴我們市場經濟屬于運行機制的范疇,而非基本經濟制度范疇。現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我們教師不應回避這個問題,否則會影響學生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
我認為首先要向學生講明白,鄧小平同志講的市場經濟,講的是市場經濟一般,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當然不具有制度屬性,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但是,市場經濟的運行不是孤立的,總是與一定的社會制度相結合的,從而也就帶有了制度的屬性。與資本主義制度相結合,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二者性質完全不同。“社會主義”四個字加在市場經濟前面,是對我國市場經濟的定性,它不是可有可無,更不是畫蛇添足,而是畫龍點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的,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社會主義這個定語”。[7](P64)經過改革開放的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經濟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表明它在我國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長期性、穩定性,起著規范的決定性作用,從而大大地增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極度重要性。這就會極大地提高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市場基本經濟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
綜上,我們要向學生闡明,鄧小平同志剝離市場經濟的制度屬性,還原為市場經濟一般,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上升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
還有學生問,三項基本經濟制度在表述上是并列的,應如何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呢?我認為三項基本經濟制度的并列,是表明三者具有同樣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都要毫不動搖地加以堅持完善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所有制領域的基本經濟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分配領域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領域的基本經濟制度,但是三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的內在聯系。按照我國憲法的規定,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由于所有制決定分配制度,公有制為主體決定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決定了多種分配方式。市場經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才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就指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8](P46)要向學生講清楚三項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明白它們是辯證統一、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
還有學生問,社會主義三項基本經濟制度是否貫穿整個社會主義階段。對此,我們要按憲法的規定來理解,即它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講的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其特就特在它是根據中國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創造出來的。講明這一點,可以避免學生將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誤讀為包括發達社會主義階段在內的整個社會主義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否則,就有悖于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了。
3.關于準確闡述理論觀點問題
思政課教學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課程,講授一定要科學準確,給學生以清晰明確的理論觀點和導向,以有助于他們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在這一方面,尚有不足之處。
如有的教師在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時,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真理性訴求,有的說是通向“自由人聯合體”的“綠色通道”,是走向“自由人聯合體”的當代實踐。這種看法似乎是在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但這是欠準確的。“自由人聯合體”是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一種表述。如果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通向“自由人聯合體”的快捷便利的“綠色通道”,那便否定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如何取代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原理了。還有的教師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促進世界范圍內的生產方式大變革,從而為人類邁向共產主義提供歷史動力。其理由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能使人們求同存異,而且能聚同化異。這種說法是含混的。不可否認,當今世界雖然存在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國家,它們有不同的發展道路,也有著各自的利益,但人類社會還存在著共同利益。因此,不僅可以做到求同存異,而且面對挑戰頻發的世界,還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一定問題上、一定領域內,可以做到“聚同化異”。但是,在事關國家根本制度問題和國家主權的原則問題上,是難以“聚同化異”的。試想,我國堅持完善發展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美國堅持的是維護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資本主義制度,這兩個性質根本不同的制度能夠“聚同化異”嗎!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國推行的是“美國第一”的霸凌政策,這兩種根本不同的外交政策能“聚同化異”嗎!更何況生產方式大變革,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變革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因此,說“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聚同化異”可以促進世界范圍內的生產方式大變革,從而為人類邁向共產主義提供歷史動力,顯然是欠準確的。
有的老師在研究與講授意識形態問題時,認為在多樣化社會,一種理論要超越其他理論的局限性,要有包容其他理論的優勢,才能起引領作用。我認為,籠統地講起引領作用的理論要包容其他理論,這是模糊的,也是不準確的。這里涉及如何對待錯誤理論觀點和錯誤思潮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講過“包容”的問題,但都不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如他在講“一帶一路”建設時說:“‘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9](P18)“實行包容發展,堅持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7](P256)“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將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7](P263)“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7](P289)而在意識形態領域,如何對待錯誤理論和錯誤思潮,習近平總書記則告誡我們:“歷史和現實都警示我們,思想輿論陣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必須取得全勝。”[10](P37)“對各種錯誤思想必須敢于亮劍,幫助人們明辨是非”。[10](P53)這些深刻明確的論斷告訴我們,對錯誤觀點、錯誤思潮不存在包容的問題,而是要分析其謬誤,肅清其影響,用正確的理論去凝聚共識,從而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統一人們的思想,萬眾一心地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為傳馬克思主義之經、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道的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提升自身理論水平,準確講授科學理論。只有這樣,才能不負時代,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更好地擔當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
以上是我在講學中的幾點體會,供思政課老師們參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之江新語[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3]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9-11-06(4).
[7]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8] 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9] 習近平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0]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作者:任大奎,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雜志副主編,現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顧問、《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編委;來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文章來源于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