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產銷雙雙突破3000萬輛,汽車出口491萬輛,首次超過日本躋身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我們在欣喜這一數字時,應該同時想一想:我們的利潤如何?畢竟如今已不是改開前,不惜賠本出口(國家補貼)換寶貴外匯的時代了。
大約十多年前,曾見某國產汽車公司大量出口面包車。一開始看到大量面包車登船的壯觀照片,心里為之一振,后來一想不對,這面包車,人家美德英日一流汽車廠家難道生產不出來?顯然是人家不屑于掙這小錢。確實,人家生產一輛奧迪A8 L,兩百多萬售價,銷售一輛賺的錢,可能相當于我們出口100輛這樣的低端“面包”。如果我們沾沾自喜于這樣的出口,那還不是變相的“8億件襯衫換一架空客”?
當然,任何產業總不能奢望“一口吃成胖子”,先從賺小錢入門,也許正是日后賺大錢不可逾越的階段(或許正因為有那些面包車打底,現在的奇瑞比亞迪才可以與列強捋起袖子打價格戰)。只是,如果經過長期發展,我們仍然不在乎利潤率,那就實在缺乏戰略視野。
假如2023年日本汽車產銷總數(含出口汽車總數)和出口額都不如我們,但日本汽車產業總利潤量(含出口汽車總利潤量)卻高于我們呢?所以,最有含金量的說法應該是:誰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業利潤國(汽車出口利潤國)。當然,這里又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利潤比(利潤占銷售額的比例),一個是利潤總額。就如衡量國力,人均GDP可見國民富裕程度,國家GDP總量可見一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總體實力。兩個指標都有價值。
有人說,汽車現在是中國工業轉型最關鍵的產業,低端的出口加工業已經被印度、越南、東南亞和美洲一些國家拿走。汽車整車利潤是一方面,整個產業鏈、銷售鏈因此產生的利潤也是一方面。國產汽車崛起的同時也救活了因合資車萎縮可能導致的產業鏈萎縮。
這里提到了汽車產業對整個產業鏈、銷售鏈的影響,也就是說,計算汽車產業利潤,還當風物長宜放眼量,要計算其拉伸的整個鏈條的利潤(甚至包括社會效益)。
這樣的計算當然更復雜,但無疑也有其宏觀價值。
不管怎么說,利潤量都最有含金量,不能秘而不宣諱莫如深,甚至壓根兒沒這一概念。我們要自信,但不是盲目自負,必須知道真實的家底,才好知道差距,才好更利索地趕超。
還有人戲謔:其實看我們做得對不對,什么都不用看,就看美國佬對待我們的態度就行了-----我們做得爛,美國佬會使勁夸我們;我們做得好,美國佬會使勁撓我們。敵人對待我們態度的惡劣程度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在學會計算汽車產業狹義利潤、廣義利潤之前,先也只有這樣“看美國人臉色”了。
此外,我們提高汽車產業利潤,也不是只在汽車本身用力。保持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優勢,用“黑燈工廠”無限降低汽車生產成本,或許是提升國產汽車利潤的更好撒手锏。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人工智能也。
雖說沒人愿做賠本的買賣,但利潤過低總不可持續(沒有可持續研發資金保障)。除了國產汽車,還有國產手機、國產筆記本電腦等。作為世界制造中心,每樣產品,我們在保持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其中固然需要滿足多種消費需求層次的產品),現在都需要關注高利潤這個指標。既要在市場占有率上鋪天蓋地(如印刷廠印刷中小學教材作為“基本口糧”,或如影視行業犧牲利潤率拍藝術片),又要敢于在高利潤上頂天立地(如印刷廠承接市場零星高利潤業務,或如影視行業犧牲藝術性拍商業片)。就如波司登、鴨鴨等國產羽絨品牌,每家實體店都應掛一件售價十萬以上的羽絨衫,哪怕一件也賣不掉,但作為鎮店之寶,至少能讓世人瞧瞧,我們也能造出比加拿大“鵝”更牛的羽絨服。這是品牌的實力與氣質,絕不能略輸于人。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