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認識發源于實踐,又回到實踐接受檢驗,并指導實踐改造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的無限循環往復,推動認識和實踐不斷發展,“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是:“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也就是說,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獲得的真理性認識是對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都是具體的和歷史的,不可能一勞永逸,不可能是永恒真理,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
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也是一個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黨的八大明確提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后,“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后來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擾,在相當長的時期偏離了黨的八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把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當作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造成了嚴重后果。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對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進行再認識。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把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社會基本矛盾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三大進一步將這一矛盾規定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在生產力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貧困的改革開放初期,發展生產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成為最迫切的時代課題,因而我們黨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概括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這一概括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個時期我國社會矛盾運動的客觀狀況,為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供了理論前提和客觀依據。
經過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近40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及其關系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看,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從社會生產看,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從矛盾狀況和地位看,落后的社會生產與人民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已經大大緩和,其在社會矛盾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顯著下降。
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的消除,而是顯示了我們原有的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真理性認識的條件性,即相對性,它表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并不是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而是存在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個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黨的十九大關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論斷,并不表明以前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的不正確,而只是明確了其適用條件和范圍,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第一個時期。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的發展,進一步證明了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作者系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來源:紅旗文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