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閱讀信息
程國平:全球網絡反恐格局中的中國力量
點擊:  作者:程國平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1-01-28 07:57:21

 

1.webp (9).jpg 

 

“網絡恐怖主義是影響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新威脅”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也已成為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在全球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格局中,中國堅持自己的立場、原則,積極探索、倡導、實踐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規范、治理方法與合作模式,發揮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一、堅持防范與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中國立場和原則


恐怖組織濫用全球化、信息化的科技成果,不斷通過網絡傳播暴力極端思想和制暴技術,成為國際安全領域最棘手難題之一。有學者統計,當今世界大多數的恐怖活動通過網絡組織或直接發生在網絡領域。中國于2017年3月發布《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指導中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闡明要“深化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和網絡犯罪國際合作”。

1.積極參與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國際合作

中國是網絡恐怖主義的受害國。中國政府積極參與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方面的國際合作,反對恐怖組織或恐怖分子利用互聯網實施恐怖行動。一直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強與各國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的政策交流與執法等合作,積極探索建立有關對話交流平臺,并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一道加強對網絡恐怖主義行為的打擊力度。

習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傳遞中國反對恐怖主義的堅定決心,闡明中國的反恐原則。這些表述主要包括“中方一貫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這‘三股勢力’,必須采取零容忍態度”“傷害無辜群眾就是觸碰底線”“要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組成反恐統一 戰線”“要多種手段并用,注重標本兼治”“反恐不要搞雙重標準”等。

根據 201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六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平等互惠原則,與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開展反恐怖主義合作”。2017年頒布的《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指出,中國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以和平發展為主題,以合作共贏為核心,倡導和平、主權、共治、普惠作為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基本原則。

2020年11月,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提出要深化打擊網絡犯罪、網絡恐怖主義國際合作。必須認識到,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需要全球“負責任”的國家共同努力,堅持反恐國際合作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全力推進全球反恐國際合作。

2.堅持網絡反恐國際合作的雙邊與多邊機制

恐怖組織不僅利用互聯網開展宣傳戰、心理戰,通過網絡發布煽動性內容,還利用網絡散布恐怖言論,甚至策劃實施恐怖襲擊。可以說,網絡恐怖主義的“陣地”并非局限在虛擬的網絡空間,物理的現實世界才是其實施恐怖襲擊的重要目標。而且,恐怖組織內部和恐怖組織成員間線上和線下的互動,為成功實施恐怖襲擊添加了砝碼。

互聯網與社交媒體已成為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肆虐的“助推器”,在應對網絡恐怖主義問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政府或組織能夠單獨應對,需要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各層面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國家以及國際組織需要加強對話合作,共同協力阻止恐怖分子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傳播極端思想、招募恐怖作戰人員、籌集恐怖活動資金,從根源上阻斷恐怖主義通過網絡進行各種滲透活動。

盡管在短時間內難以撼動互聯網技術擁有者單邊獨大局面,但是,網絡空間治理模式有極大的創新空間。各國應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加強網絡恐怖主義的治理力度,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絡空間治理體制。特別是在網絡反恐國際合作方面,亟須構建更加多元的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合作新機制。

近年來,網絡反恐的雙邊和多邊交流機制在預防與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世界各國加強溝通、共享信息、促進政府間溝通與合作等提供平臺。2020 年 2 月,聯合國反恐辦公室負責人、副秘書長沃倫科夫在維也納舉行的有關應對前往海外作戰的恐怖分子帶來的挑戰會議上強調,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區域和雙邊反恐合作,同時,許多與會者強調了《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的核心地位。

中國的實踐包括與其他國家警方建立雙邊警務合作機制,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加強打擊網絡犯罪技術經驗交流等。2020 年 12 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副外長瑟羅莫洛托夫表示,俄羅斯與中國有關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合作具有長期性,特別是“在打擊非法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實際合作具有長期性”。

3.反對帶有雙重標準的反恐思維

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第 1566 號決議,要求各國在打擊恐怖主義斗爭中充分合作,緝拿支持、協助、參與恐怖行為的任何個人,對其進行起訴或引渡。安理會通過有關反恐合作決議中對避免在反恐問題上采用雙重標準的論述,對進一步加強聯合國在反恐中的主導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代表 2020 年 8 月在安理會反恐問題公開會上表示,反恐應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反對雙重標準。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講話時指出:“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中國和國際社會一直反對帶有雙重標準的反恐思維,反對將反恐政治化,甚至借反恐之名實現包括顛覆所謂敵對國家政府在內的其他目的。雖然國際社會恐怖主義襲擊頻發,然而,國際反恐統一戰線卻遲遲不能建立,究其原因是一些國家從本國利益出發對反恐持不同目的和標準。

在反恐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到頭來只會損人害己。在 2015 年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對金磚國家作用提出四點建議,其中包括:“發生在巴黎的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再次表明,國際社會必須攜起手來,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進一步加強反恐合作,特別要注重標本兼治,不搞雙重標準。”

美方在反恐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打著“人權”旗號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一方面,美國政府在其發布的《國家反恐戰略》中,聚焦從源頭上追剿恐怖分子、切斷恐怖分子獲取支持的渠道、更新并整合反恐資源、打擊恐怖分子的招募和極端化“洗腦”過程并與國際盟友攜手加強反恐能力建設。另一方面,美國在“東突”等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卻完全與其自身所標榜的相悖。可以說,美國的自相矛盾、表里不一再次為世人展現了美式反恐邏輯:凡是沒有對美造成威脅的都不算恐怖主義,凡是對美對手造成威脅的都不算恐怖主義;只有威脅美的恐怖主義勢力才算恐怖主義,只有美國認定的才算恐怖主義。其雙重標準行徑無疑是在自我“打臉”。

二、堅持在聯合國框架下開展國際網絡反恐合作


中國一直主張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發揮聯合國及安理會在反恐領域的中心協調作用。中國發布的《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明確:“支持并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國際合作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探討國際社會合作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行為規范及具體措施,包括探討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增進國際社會在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問題上的共識,并為各國開展具體執法合作提供依據。”

1.支持聯合國及安理會通過的反恐決議

聯合國的反恐行動持續多年。隨著網絡恐怖主義的發展,聯合國的反恐工作目標也有所側重。聯合國安理會反恐委員會認為,反恐必須著力應對五大挑戰,即外籍“圣戰”分子問題、網絡恐怖主義、“獨狼”襲擊、恐怖主義與跨國犯罪的勾結、極端主義思潮。聯合國及其他組織、多邊機制正從不同層面回應這些挑戰。

從 1963 年起,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十余個國際公約將特定的恐怖主義行為規定為刑事犯罪。此后,在各國參與下,相繼制定和頒布國際公約和聯合國的系列決議,共同建立了全球反恐準則。2006 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提出《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并建立跨部門的“反恐執行工作隊”(CTITF)

2013 年 12 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 2129 號決議,強調國際社會應繼續將打擊恐怖主義作為工作重點。安理會成員一致同意在第 2129 號決議中寫入中國提出的關于“當前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利用互聯網發布音頻、視頻等煽動、策劃或實施恐怖活動”等內容。這是安理會決議首次明確要求各國就加強打擊網絡恐怖主義采取具體措施,對國際社會進一步打擊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利用互聯網從事恐怖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國提出的修改意見,2014 年 6 月第 68屆聯合國大會進行《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第四次評審并通過決議,首次在全球反恐戰略的框架內寫入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內容。同年 9 月,聯合國安理會反恐峰會通過遏制外國恐怖主義戰斗人員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的威脅的第 2178 號決議。同年 11 月,在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與會各國就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達成共識。

2015 年 9 月,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聯合國總部出席“解決中東及北非地區沖突和應對地區恐怖主義威脅”安理會部長會議上呼吁,在聯合國框架下開展廣泛、綜合性的國際反恐合作,重點應包括:打擊網絡恐怖主義;防范暴力極端思想;切斷恐怖資金渠道;阻斷恐怖人員流動;加強反恐情報交流;充分發揮安理會的作用。2016 年 1 月,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推出包括系列措施的《防止暴力極端主義行動計劃》。這些都為在聯合國框架下開展網絡反恐國際合作提供了依據。

隨著新媒體形態包括社交媒體等的發展,聯合國致力于鏟除恐怖主義思想根源,抑制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在網絡空間的傳播。2016 年5 月,聯合國安理會就“反擊恐怖主義言論和意識形態”舉行公開辯論會。在這些場合,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時任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馬朝旭等,也就切斷恐怖主義思想傳播渠道、促進文明對話等發表意見。

2020 年 7 月,聯合國提出未來反恐行動的五大任務。第一,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反恐力度,包括繼續對反恐能力建設的投資。第二,國際社會應密切監測不斷變化的恐怖主義威脅和發展趨勢,創新應對措施。第三,反恐行動必須始終保護和促進人權。第四,國際社會應充分考慮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方位應對恐怖主義言論傳播。第五,國際社會應加強信息共享,學習在疫情相關安全領域的經驗和做法。總體看,這五大任務與恐怖主義發展的現狀密切相關,需要密切關注恐怖主義與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結合趨向。

2.推動發揮上合組織的反恐和維穩作用

對于成立于 2001 年 6 月的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來說,反恐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成為其最初的主要任務。如今,上合組織已成為區域反恐安全合作的良好平臺,在維護地區安全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上合組織成員國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建立起年度聯合反恐演習、大型國際安保合作、情報交流、打擊網絡恐怖主義聯合工作小組等合作機制,有效遏制了中亞地區的恐怖勢力,多邊關系在打擊“三股勢力”務實合作中也得到不斷推進和深化。

面對新的反恐形勢,針對網絡發展和信息技術為恐怖組織提供的便捷,在聯合國反恐框架下,上合組織不斷加強合作,與各成員國建立協作機制。作為上合組織成員國,中國在加強成員國反恐合作、提升反恐能力和協調行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已與其他成員國共同形成一整套反恐合作模式。2009 年 6 月,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葉卡捷琳堡會議期間,各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為進一步加強上合組織框架內反恐合作奠定重要法律基礎,提高各成員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協調能力和效率。

2015 年 7 月,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烏法會議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 2016 年至 2018 年合作綱要》。同時,各成員國在應對網絡恐怖威脅方面建立了協作機制:在組織結構內建成防止網絡恐怖主義威脅的協作機制,包括對極端組織上傳照片、視音頻和個人在網絡招募加入恐怖組織的監督;組建聯合專家組,進行所獲數據的交換和對成員國在通信技術領域打擊恐怖主義協作組成部分的實時分析。

2017 年 6 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于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聲明》指出:“我們強烈譴責一切形式和表現的恐怖主義,并強調打擊國際恐怖主義、開展國際反恐合作應發揮聯合國及其安理會的核心協調作用,嚴格遵循《聯合國憲章》中的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準則。我們呼吁所有國家全面執行聯合國大會及安理會相關決議和《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

為加強網絡反恐領域的執法合作,上合組織先后于 2015 年 10 月、2017 年 12 月和 2019 年 12月,在中國廈門舉行了三次網絡反恐聯合演習。此系列演習是落實《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上海合作組織反極端主義公約》等防范抵御現實安全威脅的法律文件的重要舉措,充分檢驗了上合組織框架下網絡反恐協作機制的有效性,展現了上合組織始終將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作為優先發展方向的根本宗旨。

2020 年 11 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于打擊利用互聯網等渠道傳播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思想的聲明》指出,加強打擊利用互聯網傳播恐怖主義思想十分必要,應重視發揮各國及其主管機關的主導作用和公民團體的自愿參與,支持建設和平、負責、安全的網絡環境,完全隔絕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思想。

3.加強并推動區域和次區域網絡反恐合作

聯合國不斷推進加強與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合作,共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聯合國《消除國際恐怖主義的措施》文件提出,必須加強國際、區域和次區域合作,以增強各國的國家能力,有效防止和打擊一切形式和表現的國際恐怖主義。

自 2001 年以來,聯合國反恐怖主義委員會同各國際、區域和次區域組織舉行了多次特別會議,討論如何在全球反恐工作框架內同委員會進行最有效的合作。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則將確保其成員國政府在第 1373(2001)號決議的框架內高度優先注意反恐行動。2015 年 5 月,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聯合國大會有關加強聯合國與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合作的辯論會上表示,當今世界面臨沖突、暴力和疾病的威脅,聯合國將加強與區域和次區域組織的合作以應對挑戰。第 69 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庫泰薩也表示,區域和次區域組織能夠在應對全球挑戰中發揮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近 30 個區域和次區域組織與聯合國建立了正式合作關系,這些組織在與聯合國的合作中也進一步增強了自身實力。

中國支持聯合國與區域及次區域組織加強合作。中國《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指出:“加強地區合作,依托亞太地區年度會晤協作機制開展打擊信息技術犯罪合作,積極參加東盟地區論壇等區域組織相關合作,推進金磚國家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的機制安排。”

非盟等非洲區域和次區域組織致力于非洲國家聯合自強,積極預防沖突,推動以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為維護非洲大陸和平與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東盟地區論壇、金磚國家等國際和地區相關進程,已就打擊網絡犯罪和網絡恐怖主義,建立互聯網應急響應合作等問題,舉辦了多次相關國際會議。此外,中國還與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積極開展反恐怖問題磋商和交流。

三、積極推動國際社會構建全球“網絡反恐體系”


盡管當前各國已就打擊恐怖主義和網絡恐怖主義達成共識,但是,在包括如何有效應對網絡恐怖主義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困難。雖然在“頂層體制”方面,聯合國、國際刑警組織以及其他國際組織都建立起促進不同國家間實現合作的操作平臺,但是在“執行機制”層面,缺乏打擊恐怖主義和網絡恐怖活動的共同法律體系、技術手段和方法,造成網絡安全保衛和反恐部門打擊網絡犯罪的執法困難。因此,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構建更加多元的溝通、合作機制,完善國際社會反恐的司法體系,勢在必行。

1.建立國際社會網絡反恐的“多元合作機制”

國際社會的反恐合作機制既包括由國際組織協調各國共同參與的反恐合作機制,也包括部分國家間構建的雙邊或多邊反恐合作機制。2017 年6 月,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阿斯塔納會議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于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聲明》,號召國際社會聯合起來,在廣泛的國際反恐聯盟中共同打擊破壞各國以及包括上合組織地區在內的各個地區穩定并導致局勢緊張的全球恐怖主義。從該聲明反映各方的一致立場來看,建立全球反恐合作機制需要適應不同的具體情況,實現多元化發展。

目前,中國已經與數十個國家建立了反恐合作機制,包括深入參與聯合國、上合組織、“全球反恐論壇”等多邊合作機制。在多邊反恐合作方面,2001 年 6 月,上合組織創始成員國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為上合組織開展打擊“三股勢力”合作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據。2017 年 8 月,第二屆“阿中巴塔”四國軍隊反恐合作協調機制高級領導人會議舉行,與會各方一致同意進一步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斷提升地區聯合反恐能力,共同簽署《“阿中巴塔”四國軍隊反恐合作協調機制協定》及《“阿中巴塔”四國軍隊反恐情報協調中心議定書》。在雙邊反恐合作方面,中國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或建立反恐合作機制,或就反恐問題進行深入磋商與交流。在加強與各國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務實合作方面,中國正在進一步加強推進反恐、禁毒、防務合作,形成更加嚴密、健全的執法合作網絡,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強化人民大眾的安全意識,形成相應的“綜合治理”機制。

雖然國際社會反恐合作的呼聲不斷,但各國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反對網絡恐怖主義傳播、獲取反恐情報、支援全球反恐行動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合作,建立國際反恐的“多元合作機制”,共同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

2.深化國際社會網絡反恐的“立體司法機制”

中國積極參與防范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法律條文的制定,并加入相關反恐條約。中國加入絕大多數國際多邊反恐公約,包括《東京公約》《海牙公約》和《蒙特利爾公約》三個防止空中劫持公約,以及《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于防止和懲處侵害應受國際保護人員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約》《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等多個公約。

中國參與發表了多項反恐聲明和文件。2002年 6 月,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圣彼得堡會議期間,各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為各方啟動安全領域實質性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同年 10 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第 10 次非正式會議通過《領導人宣言》和《反恐聲明》兩個文件,中國領導人參會并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與各國在海關、交通、金融、網絡等領域的反恐合作。

國際社會反恐的立法包括由聯合國或國際組織主持制定的有關公約、有關區域性國際組織制定的公約,各國政府自己也制定有相關法律。但是,國際社會目前還沒有一個具有制約力的反恐公約。聯合國大會自 2000 年開始著手制定《關于國際恐怖主義的全面公約》,有關工作仍在進行中。中國支持盡早談判完成全面反恐公約,以完善國際反恐法律框架。中國將繼續本著合作和建設性的態度參與全面反恐公約的制定。

3.推進國際社會網絡反恐的“溝通協調機制”

聯合國和一些國際組織還應在國際社會反恐溝通協調機制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中國也是這方面的積極倡導者。2017 年 4 月,聯合國安理會召開人權與預防武裝沖突問題公開會,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大使在出席會議并發言時表示,各國應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持以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國家間爭端。

中國與周邊國家一直保持高層溝通和交流,針對反恐議題進行了各種務實合作,探討有關反恐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加強打擊網絡犯罪技術經驗交流等,不斷推進與周邊國家反恐合作機制建設。此外,中國還與美國、法國、英國等主要西方國家建立情報信息交換等反恐合作。

4.完善國際社會網絡反恐的“網絡監管機制”

在恐怖分子的人員招募、恐怖活動的資金籌集、具體行動的組織策劃和恐怖分子的技能培訓等都已經實現網絡化的當下,網絡反恐工作還需要在網絡監管方面做足功課。2016 年 4 月,習近平主席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模擬場景互動討論會,就打擊核恐怖主義提出四點主張,其中包括“應對手段要新,著力加強網絡反恐,堅決打擊利用新媒體等渠道策劃和煽動恐怖活動,還要加強金融監管”。

在網絡恐怖主義思想傳播方面,恐怖組織除了通過網站、論壇、網絡社區等形式招募納新,還利用社交媒體開放領域私密空間的特征,屏蔽反恐部門的監控。有證據顯示,“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組織都通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平臺大力度招募恐怖分子。更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網絡與社交媒體進行煽動蠱惑是恐怖組織的慣用伎倆。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內容網絡傳播帶來的影響,需要網絡平臺積極配合。

恐怖主義組織通過網絡融資斂財,給網絡金融監管帶來挑戰。在網絡融資方面,恐怖組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在網站發布籌資廣告,通過電子支付系統接受在線捐贈,利用“深網”或“暗網”進行地下交易,通過電子貿易及合法經營等洗錢。為了逃避監管,恐怖組織也“不斷努力”。例如,與“伊斯蘭國”組織有關的“電子地平線基金會”負 責傳授復雜的網絡技術課程,包括如何使用VPN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并逃避監視等相關知識。

在 2018 年 6 月舉辦的聯合國大會反恐戰略評估會議期間,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以及法國、秘魯、尼日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舉行了“打擊恐怖組織融資:確定挑戰、監督并打擊資助恐怖組織和個人”主題會議,就確定、調查、切斷、監控用于恐怖行為的資金流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新技術在資助恐怖主義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強國際合作、打擊恐怖組織融資等問題進行討論。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主任尤里·費多托夫表示,恐怖主義融資往往涉及復雜的籌資渠道和網絡,并具有強大的跨國性質,這使這些渠道很難被追查和打擊。聯合國反恐執行局負責人米歇爾也表示,目前各國仍缺乏全面的執法能力,對涉及恐怖主義的融資行為進行審判和定罪。

因此,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的網絡監管,必須加強金融情報部門、執法機構和情報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需要重視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需要科技公司積極配合政府實施網絡反恐行動。實際上,互聯網公司和社交媒體平臺已經與政府、執法機構和公民社會團體合作,共同應對網絡恐怖主義。

四、塑造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輿論環境


網絡恐怖主義作為復雜的國際問題,除了需要國際社會和各國情報、安全部門提前預防、堅決打擊之外,還必須做好對公眾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應對恐怖主義危機常識的普及工作。網絡反恐雖然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但是從網絡反恐輿論場的各方態度可以看出,恐怖主義不得人心,國際社會也表達了團結一致共同反恐的意愿和決心。

1.爭取國際社會網絡反恐合作的輿論認同

各國在對“網絡恐怖主義活動成為全球公害”的問題上,已經達成共識。中國提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擔當,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第2344號決議,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反映了國際社會的共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強調,各國應該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2020 年 9 月,中國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呼吁“各方應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對話與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些都體現出中國愿同各國一道,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各方應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

雖然中國的網絡反恐理念和反恐工作和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但是,西方媒體對發生在中國發生的恐怖活動和中國反恐維穩工作的報道,仍然帶有主觀偏見,甚至歪曲事實,嚴重損害中國國家形象。對此,我們要把爭取國際輿論認同作為網絡反恐工作輿論宣傳的重要目標,加強主動、正面的信息傳播,傳遞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的真實、準確、權威信息,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的真實情況和最新進展,有效化解境外媒體針對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相關的惡意信息傳播,爭取得到國際社會對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的輿論認同。

2.加強媒體輿論引導形成網絡反恐戰略威懾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全球性焦慮,被恐怖組織視為宣傳恐怖思想、招募成員和煽動暴力的絕佳機會。恐怖分子通過網絡宣傳新冠病毒是“安拉的士兵”,疫情是上帝對敵人進行的報復,將恐怖組織的思想與疾病的傳播相聯系,制造輿論熱點。聯合國安理會反恐怖主義委員會2020 年 6 月發布的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恐怖主義、反恐及反暴力極端主義的影響》顯示,當前,恐怖組織正在利用疫情發動“宣傳戰”,煽動族群仇恨,制造思想混亂,伺機發動恐怖襲擊。

網絡反恐是綜合的較量,是一場持久的國際博弈和人民戰爭,包括網絡反恐主體自身體制、機制及各方面關系的考驗和改進,對外戰略、智慧勇氣和政治意愿都應該成為其必然內涵。然而,網絡已經成為恐怖分子宣傳恐怖思想、制造散播恐怖氣氛的重要平臺,只有切斷恐怖思想的產生條件、傳播渠道,才能讓恐怖主義無法通過網絡傳播。正如《恐怖主義溯源》一書描述:“只有當恐怖主義的仇恨與蠱惑宣傳失效,民眾不認可自殺性攻擊和各種爆炸襲擊的合理合法性時,恐怖主義才會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持久的和平才會到來。”在網絡已經成為全球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當下,還需要加上通過輿論引導形成網絡反恐的戰略威懾,以輿論的力量消除恐怖主義的囂張氣焰。

融媒體時代,國際網絡反恐行動的輿論宣傳斗爭,更加激烈和復雜。善用媒體的力量傳播網絡反恐的正能量,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牢牢抓住主流媒體輿論導向,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特別是要發揮專業媒體的功能,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著力宣傳國家總體國家安全觀等網絡反恐的國家方略,講好中國網絡反恐故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戰略威懾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實力、使用實力的決心、讓對手知道。其中,“讓對手知道”主要依靠輿論宣傳達成。

因此,要切實發揮網絡輿論宣傳的主陣地作用,不斷強化引導意識和“占位”意識,塑造國際網絡反恐的有利態勢。通過新技術手段快速鑒別并封堵各類恐怖主義信息的網絡傳播,并依法追根溯源恐怖主義信息的網絡傳播,傳遞我國網絡反恐的決心、信心和實力,營造嚴打、嚴懲、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的高壓態勢,對恐怖分子形成強有力的心理震懾。

此外,塑造網絡反恐法治建設的輿論環境也至關重要。網絡反恐的輿論引導,可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為基礎,進一步推動和加強網絡反恐法治保障體系建設,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堅決打擊各種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增強全社會打擊和防范恐怖主義的信心和決心。

3.加大網絡反恐教育力度提升民眾反恐意識

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當前面臨的迫切任務和挑戰,各國需要提高應對網絡恐怖主義的能力,其中也包括提升民眾網絡反恐意識。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9.4 億,相當于全球網民的 1/5。可以說,在國際社會反恐的這場持久戰中,網民是網絡反恐的重要力量,爭取得到網民的支持,就是對網絡反恐工作的重大保障。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和增強網絡反恐意識,是保障網絡反恐工作的重要前提。相關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宣傳教育活動,在官網提醒民眾怎樣增強反恐意識,告知群眾怎樣保護自己,協助保護國家安全,并通過各種媒體的協力宣傳,使網絡反恐意識深入人心。美國國土安全部曾推出名為“發現可疑,立即報告”的全民安保運動,目的就是提升美國民眾對恐怖主義行為和與恐怖主義相關的犯罪活動的防范意識。我國在國家安全宣傳日和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舉辦各種活動,也是提升網民反恐意識的重要舉措。

全社會要加大網絡反恐教育宣傳力度,著力推進網絡反恐教育制度化、常態化,確保網絡反恐宣傳教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而且,還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逐步建立“專群結合、全民參與”的全社會反恐、防恐常態化工作機制,鞏固網絡反恐的人民防線,把恐怖分子“淹沒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

(作者系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務專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中國信息安全”,原刊于《中國信息安全》雜志2021年第1期)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