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年頭歲尾,各級會議較多。聊起基層的會,有位鄉鎮干部說了句玩笑話:平時工作太忙,有時候趁著去聽會打個盹兒,也算是“開會式休息”。不怕錯過什么重要內容?答曰:不怕,反正有文件下來;有時候基層都開始落實了,上頭才開會安排。
一句“開會式休息”,聽起來似乎是一種調侃,但卻折射出“會海”之弊已積多年,各種各樣大小會議早把基層干部折騰得苦不堪言。
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近年來,基層文山會海的嚴重性,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比如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一個縣委書記一周要開37個會,一個單位“七八個領導還不夠”。工作時間忙于開完這些會,會余時間,晚上、夜間,才能抽出身來挑燈夜戰打理政務、治理一方……在文山會海重壓之下的基層干部,為了養精蓄銳,完成本職工作,把開會當休息,似乎也確實是在情理之中。
開會其實也是一種學習。不言而喻,一場會議要開出效果,人都不在狀態肯定是不行的。對于開會不在狀態,一段時間輿論幾乎一邊倒,就是指責參會者不守紀律,應該嚴肅處理。其實,導致一些同志開會不在狀態的因素恐怕和會議內容的枯燥乏味,形式主義嚴重有一定的關系。這樣的會議,對于忙于平時事務的基層干部來說,稍作“開會式休息”似乎也無可厚非。
也就是說,會議舉辦者要避免形式主義,可開可不開的會堅決不開,必須開的會一定要“精”,少說空話套話沒用的話;而參會者則要人到、心到、腦到、手到,結合實際工作思考。這樣才能凝神聚力,雙管齊下,好會風不請自來。的確,開會的良好“狀態”不是靠舉辦方一廂情愿可以形成的,必須由舉辦者和參會者“雙邊”共同營造。如果一味地將開會時的風氣歸咎于參會者不守紀律,不在狀態,那是有失公允的。其實,只要稍作反思就會明白,一些不太成功的會議,往往“雙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F在是信息化時代,別說那種“基層都開始落實了,上頭才開會安排”的會議,許多常規性的工作安排也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召開“念文件”的會議。
落實才是開會的題中之義,開會的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認識、分析解決問題。說到底,整治“文山會海”的硬招還是實干,讓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中解脫出來,腳踏實地深入基層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同時,只有做到真減負、不折騰,確保減負工作抓常、抓細、抓長,才能讓基層干部體會到實實在在減負的獲得感。
作者:程方圓 單位:李天木鄉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