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任正非:只要我不要錢、少要錢,世界就是我們的;不然,世界就縮到我家了!
點擊:  作者:徐悅邦    來源:正和島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2-16 09:45:30

 

過去幾年,哪家中國企業最牽動人心?

 

毫無懸念,正是華為。

 

美國的步步緊逼、層層加碼,讓華為這家公司和創始人任正非的關注度、榮譽持續達到頂峰。

 

各種各樣的贊譽也紛至沓來:最偉大的企業家沒有之一、民族英雄、時代偉人。

 

而這卻一度讓任正非很困擾,就連出門喝杯咖啡,某天肉吃多了、想多吃點蔬菜,也會被人借題發揮說他艱苦樸素、多么偉大。

 

是,我很尾大,我是那個大尾巴松鼠。任正非終于忍不住了。

 

在眾人把這位77歲的老人簇擁推上神壇時,他很清醒,使勁把自己往下拽:

 

狗熊。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我從來都不想當英雄。

 

在華為,任正非最痛恨的從來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鼓掌太多,容易造成個人迷信”“在華為沒有人不犯錯,沒有誰能稱神

 

我們欣賞任正非,不是因為他偉大,而是他清醒。

 

作 者:徐悅邦

來 源:正和島

 

01

土民任正非,

被華為精英們抬成一個體面小老頭

 

老辣的任正非,也有過年少輕狂的歲月。曾經的他,崇拜大力神、項羽,老覺得自己聰明能干,滿腦子英雄主義。

 

有一次,這個默默無聞的愣頭青,竟然受到國家表彰。原來是任正非用數學方法推導出一個儀器,中國第一臺空氣壓力天平。

 

一夜間,滿報紙宣傳這位先進代表。任正非甚至因此當上全國人大代表,連他自己都不謙虛地說:那時我在中國是頂級紅人,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都占,不進第三梯隊才怪。

 

這一來二去,人就飄了,年輕氣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提出了更高更難以實現的目標

 

為了證明自己還能更厲害,任正非一頭扎進研究里,搞的東西越來越天馬行空,不僅跟部隊無關,一連折騰好幾年連影子都看不著。為此被領導訓斥過好幾回。

 

最后,人到中年的任正非倒霉地被裁了軍,失業在家一事無成。好不容易又到了深圳一家國企當副總經理,但一出手就被騙走200萬,連累一家幾口住進了簡陋的小窩棚房。妻子不堪忍受,提出離婚。

 

為了省錢還債,任正非的父母都挑晚上出門買菜,這才能買到便宜的死魚死蝦和挑剩下的青菜。那時任正非家每次好不容易煮個雞湯,都得先把雞肉啃了,再把骨頭拿回去燉一次湯。

 

那一年,任正非44歲了,窮愁潦倒、身拖病恙,只剩一對兒女跟6個投奔他的兄弟姐妹。怎么看,人生都已經沒有多少選擇。創辦華為,確屬走投無路。

 

經此一劫,任正非大徹大悟,懂得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局限,說自己領悟到個人才是歷史長河中最渺小的這一真諦。

 

他開始清醒:

 

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斗,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在體驗過一把過山車式人生后,任正非不再想著自己出風頭,而是籠絡各路英雄人馬,自己只做好一件事——搗糨糊。

 

我就提了一桶糨糊,倒在華為身上,把十幾萬人黏結在一塊兒,朝著一個方向拼命努力。

 

這就是任正非對華為的終極價值。

 

1. 分贓哲學:分銀子、分位子、分面子

 

誰都知道,任正非最拿手的是激昂人性,他明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

 

人活著要吃飯,也要有成就感,同時還要有那么一丁點的理想主義。

 

而任正非最擅長的正是分贓,他相信員工不愛錢,不是好員工”“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人才

 

華為不少老員工回憶,早年他們最深刻的記憶是薪水漲得飛快,有人年初剛進公司時月薪560元,年底加到了7600元;還有人一年漲了12次工資。

 

20多年前,任正非自己還在租房住,一家人蝸居在30多平米的狹小房子里。任正非每天還得步行4公里上班,夏天一到全身濕透,每天都穿著皺巴巴的衣服上班。

 

但為了留住某個人才,任正非一開口就是送你一套房子,并且沒多久就把房鑰匙給了這個人,雖然最后他還是辭職了。連任正非的弟弟都忍不住向他母親告狀落后的員工都有自己的房子住,哥哥這么先進卻沒有房子

 

所以一位華為高管概括說:我們要一碗米,老板不是給你一斗米,而是給你十斗米;你準備好接受一頓大餐,他給你十根金條。

 

除了分好銀子,任正非還有兩大創造:分位子、分面子。

 

任正非深知權力是最好的春藥,所以第二件事就是降低華為內部權力的稀缺性。

 

20多年前,許多華為員工給人遞上名片,上面都赫然寫著: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公司某某部門副總裁。有人一年拿到的華為副總裁頭銜的名片就有幾十個,搞得人暈頭轉向。

 

于是就有人架不住好奇,向華為內部的管理者打探,公司到底有多少人有副總裁頭銜?一些人說:不清楚,應該有上千人吧。甚至還有人說最少都有四五千人。

 

此外,華為還有各種名稱奇葩、巧立名目的獎項,比如什么市場部集體大辭職獎”“待到山花爛漫時獎”“大鍋飯獎”“爛飛機獎”“從零起飛獎

 

華為到底有多少獎?據內部人士說,至少有80%的人獲過獎。參加過華為頒獎活動的人說,獎項從早上發到晚上都發不完,發獎發到頭暈,拿獎拿到手酸,鼓掌鼓到手痛。

 

任正非卻很自豪:把光榮的大紅花讓給別人,有什么不好呢?

 

這一套迷魂術,任誰來了都得乖乖受用、被捧得飄飄欲仙,就連外籍員工都被灌得醺醺然。許多華為外籍員工,一上來的自我介紹都是,你好,我是華為的金牌獎得主”“我是華為的明日之星’”

 

這正是任正非的清醒之處,巧妙地把員工對于財富、權力和成就感的貪婪,恰當地轉化為面向客戶創造價值。

 

人們跟隨任總,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自己。老板厲害的地方就是讓多數華為人都覺得在華為工作,就是在為自己奮斗。

 

2. “暴君任正非?那只是表象

 

一說起任正非的脾氣,很多人立馬會說他脾氣很臭、動輒大罵別人,是個暴君

 

 

 

還有傳聞,當年因為使用華為手機時頻繁死機,氣得任正非當場把手機摔在負責手機業務的余承東臉上。

 

但其實任正非雖然有時罵部下罵得很兇,而且經常當著一群人面前就開罵,搞得場面很難堪。其實過了半天,他又會給這個人打電話談工作,語氣很柔和。

 

他批評人向來是就事論事,一是不一棍子打死,二是在最短時間內給對方臺階下。

 

老板批人的風格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任正非還有一個特長,夸人從不吝嗇詞匯,有時還有點夸張。有人回憶,華為創辦初期,每到晚上10點,任正非經常會穿個大褲衩,趿拉著拖鞋走進研發辦公室,要么給每人桌上放上漢堡可樂,要么請大家出去吃夜宵。

 

更常出現的場面則是,把大家吆喝到一起吹牛,那時他經常表揚那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工程師,你們好偉大啊!你們今天做的事情比貝爾實驗室還要偉大

 

有人講,老板夸得大家熱血沸騰,講完后他自己回家去了,大家干勁滿滿接著加班,經常熬到大半夜甚至天亮,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以上。

 

3. 9萬多股東員工,被任正非綁架到一條船上

 

華為的股權結構,全世界都罕見。任正非把接近99%的股權都給了9萬多名員工。

 

這位77歲的創始人,做牛做馬34年,只有著1.14%的華為股份,財富還不到馬云的5%

 

看似偉大無私,實則背后是很清醒、很現實的考量。

 

有華為高管曾建議任正非:老板你應該將股權比重提高到10%-15%,這樣就有了法理層面的實際控制權,就不會像現在這么累了,成天花很多心思搞平衡。

 

任正非卻回他:你以為你愿意其他人都愿意?假設我要替自己著想,我當然應該支持股東拿多一點,因為我是最大股東,但是你們也不傻,你們還會去拉車嗎?

 

只要我不要錢、少要錢,世界就是我們的;如果我要錢、多要錢,世界就縮到我家了。

 

為什么任正非的股權少?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華為股權只歸9萬多名勞動者所有,倒逼著每位股東只能長期奮斗,奮斗不動了就心甘情愿地交棒給新的奮斗者。

 

任正非在把利益分享出去的同時,也把風險分散給了9萬多位員工股東,大家只能在華為這條船上齊頭并進,拼命劃船。哪天船要是沉了,大家也就一起完蛋

 

所以回顧創業歷程,這個老頭反而得意:

 

我知識底蘊不夠,也并不夠聰明,但我容得了優秀的員工與我一起工作。他們出類拔萃,夾著我前進,我又沒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綁著,駕著往前走,不小心就讓他們抬到了峨眉山頂。

 

這些年,進步最大的是我,從一個土民,被精英們抬成了一個體面的小老頭。

 

這并非任正非自謙。而是他清楚,只有越多人幫他,華為才能離理想越近。

 

正得益于過去搗出了一手好糨糊34年時間把華為做成近20萬人的世界級企業,任正非現在才能一會看看電視劇,一會逛逛深圳公園,一會到各所大學參觀訪問,一會寫寫文章發表到心聲社區。

 

有人問他:你怎么能一天到晚游手好閑?

 

任正非底氣十足,我就是管長江堤壩的:

 

長江不發洪水就沒有我的事,長江發洪水不太大也沒有我的事。我們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便發了大洪水,我們早就有預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沒有我的事。

 

我們不是靠人來領導公司,我們用規則的確定性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我就像泥菩薩在廟里,有它也沒有大用處。

 

02

華為受苦受難?

只能說任正非,活該

 

這是在吹牛。也有人會說,任正非哪有這么神乎其神?明明他就犯過不少大錯誤。

 

要不是他糊涂,華為今天絕不會過得這么苦。

 

就連華為一位前高管都評價說,華為的30多年,是苦難的30多年,雖然的確和外部環境有很大關系,但許多困難也是老板自找的。

 

最讓大家感到不痛快的是,非要放著容易掙的錢不掙,讓別人去掙,自己一條道走到黑。多傻啊。

 

2000年前后,華為曾一度出現負增長,是創立以來唯一一次。那時任正非常常在夜半被噩夢驚醒:每月要發3億多的薪水,萬一有天發不出了,怎么辦?

 

就在任正非苦惱時,老天給他扔下了兩塊餡餅:一塊是房地產,一塊是小靈通,都是輕松賺取百億利潤的好機會:

 

那時,深圳房地產市場肥得流油,市政府也正好在華為周邊建華為新城,華為完全可以順便要點地蓋房子,有部下曾建議:反正咱們現在這么有錢,要不順便投點錢去做房地產啊?輕輕松松就能賺個100億。

 

甚至當任正非到某省考察時,省領導也在會談時直白地表示:任總,我們非常歡迎華為來投資,不過制造業賺錢不容易,我們在黃金地段補貼你們一塊地,你們可以開發點房地產嘛。

 

而小靈通同樣也是個躺著賺錢的機會。那時,華為只需要投入2000萬元、幾十位開發人員,就可以帶來上百億的銷售額。

 

面對這幾乎白送上門的錢,任正非卻不吭聲,急得底下干部團團轉,一次又一次地向老板上書。

 

任正非也急了,把手拍在桌子上怒吼:華為是絕不可能做房地產的,誰以后再提這個事兒,誰就下崗。

 

至于小靈通,任正非則以可能會賺很多錢,但沒有前景為由,用極武斷的方式勒令已經開始的小靈通項目立即下馬。

 

很快,任正非就為此付出了代價,現實給了他狠狠的一巴掌:前前后后投入幾十億的3G,顆粒無收。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些主管對任正非描述的未來愿景是懷疑的,背后譏諷他打腫臉充胖子

 

2002年配股時,當時一位常務副總裁聽說需要貸款來購買華為新股,果斷放棄:我在公司的股票要是價值一兩千萬,一旦公司出事,我哪兒有能耐承擔?這輩子就完了。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另一邊,思科也同步發起了對華為的訴訟,其亞太區主管揚言要讓華為傾家蕩產

 

一時間,華為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離職成了正常現象,不離職反倒顯得不正常。有很多人已經精神離職:身還在,心已遠。

 

華為內部也不斷有高層寫信給任正非,駁斥他你這個決策錯了,會葬送華為的。后來任正非回憶,他當時內心只剩下一種感受——害怕。

 

那幾年,我是度日如年,看到別人賺大錢,我們不賺錢;看到我們比別人的困難多。外面大量文章都是諷刺挖苦我們的。萬一我真的錯了怎么辦?

 

身邊的人回憶,當時,任正非有次到南非出差,參觀完先民紀念館出來,接了一個電話后,他觸景生情,在紀念館前的小廣場上,失聲痛哭了近兩個小時。

 

但即便半只腳已經踏在懸崖邊上,任正非依舊把賺快錢的口子捂得死死的:

 

掙完大錢,就不會再想掙小錢了。華為要爬行著賺小錢。

 

不是太糊涂,恰恰是清醒得太早。

 

就連今天美國想逼死華為,也是這位執拗的老人當年一手造成的:

 

早在2003年,任正非就預判,華為干得這么好,遲早有一天會被美國打壓,到那天華為大概率還是干不過美國。

 

向來善于妥協的任正非,早早就舉起投降的白旗:100億美元把華為賣給摩托羅拉。

 

當時,合同都簽完了,手續也辦完了,這個老頭都已經穿上花衣服,和老外在沙灘上盡興地比賽跑步、打乒乓球,熱烈慶祝甩掉華為。

 

任正非甚至都設想好,接下來的美夢該怎么做:把中國大大小小的拖拉機廠全都收購了,做成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機王國;或者在四川、西藏、云南交界的一個三角地帶,建一個旅游區,像瑞士一樣開發爬山火車。

 

可惜美夢最終破碎,摩托羅拉新董事長走馬上任,嫌華為太貴否決了收購。

 

回來后討論還賣不賣?大家堅決說不賣了。左右思量,任正非最終也一咬牙,干脆一條道走到黑,一心一意走信息產業這條路不動搖了

 

我個人性格是窄窄的,所以讓我們公司前面的道路也窄窄的,千萬不要做房地產,千萬不要做賺錢的東西,我們做世界上最難的、最不賺錢的東西,因為人們不愿意做。

 

所以華為的命運,早就注定好了。

 

然而,任正非接下來打起的算盤,卻讓許多人直接傻眼了,不愿意賺快錢也就罷了,他竟然開始準備不要錢了。

 

我們要錢干什么?高價時掙太多錢干什么?分給員工大家又會變懶。

 

那干些什么好呢?往基礎研究這個無底洞里砸,我們現在把錢送給科學家,支持他的項目

 

 

任正非在復旦大學進行座談交流。圖源:復旦大學官微

 

故事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砸著砸著,華為就砸成了世界上基礎研究投入最浮躁的公司:

 

每年收入的20%-30%必須投到基礎研究中,低了,是有人要被砍頭的。截至2019年底,華為前后投入到研發的真金白銀,居然超過6000億元,位居全球研發投入第5位。

 

砸得太多、太狠,以至于華為一不小心砸成了世界上最窮的高科技公司

 

任正非規定,華為不能賺太多錢,利潤太多說明戰略投入不夠。所以華為年凈利潤率基本保持在8%上下。2019年上半年曾不小心賺多了,這個數字偏差到8.7%,被任正非一再批評,常務董事會甚至因此寫了書面檢討。

 

所以每年在華為都會出現一個奇特景象:年初養豬,十幾萬人齊心協力把養肥,到年底利潤幾乎全被分光,公司又變回一頭瘦豬

 

但也有內部員工批評,華為砸錢就像在做善事,動輒五六倍工資也就算了,砸的科學家竟然有許多都不在華為編制里,資助出來的研究成果居然還都歸科學家所有,華為想用還得跟他們購買。

 

對此,任正非反倒洋洋得意:

 

我們向全世界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對這些錢我們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

 

我們支持科學家的創新,對科學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敗也是成功,因為他們把人才培養出來了。

 

但就是這么砸著砸著,某天這些科學家中突然有人告訴華為:我們把2G3G的算法突破了,華為一夜間領先世界。

 

包括5G,也正是源自10多年前一位土耳其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被華為發現了,一步步投入數千人去研究,才有華為5G的今天。

 

正是這么耐了2030年的寂寞,放著容易的錢不賺,非要一條道走到黑,走不出來就死定了,走出來了才有華為今天的一片光明。

 

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傻、執著。任正非自己都忍不住承認,在家里他的太太、女兒經常數落他,說他這個笨得要死、那個笨得要死。

 

但轉頭他又很自豪:

 

我這一生有很多短板。但去你的,我不管了。我只做長我這塊板,讓我再拼一塊別人的長板,拼起來不就是一個高桶了。

 

03

今生今世不準做老師

 

錢砸多了,任正非也慢慢砸出一些體會,他說:

 

有時候,我們跟外國人說,你把這個高科技賣給我們吧。但把東西買回來,把蛋打開一看:發現這個蛋是中國蛋。

 

這是我們中國雞跑到美國生了一個蛋,然后賣給我們的中國蛋。我們還交了關稅,還要高價買回來。

 

所以單單用錢砸人砸物,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為什么不能讓自家的雞,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生蛋呢?或者,干脆自己培養出更多小雞呢?

 

所以,出路只有一條,正是任正非此前無數次呼喚的:

 

基礎教育。

 

任正非找人做的基礎教育視頻

 

在任正非的辦公室門后,一般張貼著他長期關注的問題,有時是華為事業部運行模型圖,有時是華為內刊,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一直貼在上面,標題是《云南10萬代課教師的最后一道證明題》。

 

這位固執的老人還曾自掏腰包,請中央黨校的專家做中國農村9年義務教育的狀況調查,因為他認為中央黨校有權威性,受到國家關注的可能性更高一點。

 

任正非對教育的執拗,或許也跟他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有關。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鄉村教師,母親是小學校長,父親是中學校長,在貴州一個偏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山區任教,心甘情愿地為鄉村貢獻了自己一輩子的力量。

 

但躬身鄉村教育一生的任正非父母,卻始終與貧窮相伴。饑餓是任正非年少最深的記憶:每天都饑腸轆轆,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一個白面饅頭。家里兩三人合蓋一床被子,被單下面是稻草。經常還要靠借錢維生。

 

盡管日子難挨,任正非父母還是想盡辦法,堅持讓7個孩子都上學讀書。

 

任正非小時候念書,成績差。父親教誨他: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

 

每次放學,母親都牽著任正非的手,告訴他哪些同學成績好、如何好。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當時母親是在煉鋼,恨鐵不成鋼,當初麻木到一點都不明白,傻乎乎地度過了人生。

 

然而,把教育當作一生頭等大事的任正非父母,卻又千叮嚀萬囑咐:

 

你做啥,我們都不管,但是今生今世不準做老師。

 

擔心孩子跟自己遭受同樣的苦,這竟成了兩位鄉村教師躬身教育一輩子所得到的最刻骨銘心的體會。

 

60多年過去了,在今天的中國鄉村里,依舊生存著千千萬萬個任正非父母式的鄉村教師。

 

眼見此情此景,任正非才會憂從中來:

 

教師待遇低,孩子們看見知識多也掙不到多少錢,所以也不怎么想讀書。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老師這個社會怎么辦?如果我們都不給花朵澆水的人一種事業心、使命感,少澆兩次水,花枯萎了,我們不就少了一個喬布斯嗎?

 

要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可我們這一代人,優秀的學生都去哪里了?做互聯網去了,做金融去了,因為做什么都比老師強。

 

面對這樣的局面,任正非并不甘心:

 

2013年,北京一套四合院里,他請來了4位部級官員、1位院士、10位企業家、4位教授等。

 

受邀者來到現場,大都面面相覷、一頭霧水,因為這是非常奇怪的組合,大家都不知道任正非攢的是什么局,但找來這么多重要的人,想必是為了一件大事。

 

然而開會后,任正非開始說,今天請大家來,就是為了一件事,請朋友們來幫忙想校訓。

 

原來是任正非母校都勻一中的現任校長,希望他能給學校捐點款。要是按一般人的想法,那就直接捐錢吧。

 

但任正非非要問清楚學校的校訓是什么,非得跟校長說:如果你不把校訓搞清楚,不講清楚為什么要辦學校?怎么樣辦學校?辦成什么樣的學校?你不說清楚這個事,那我不能給你錢。

 

你要說不清楚,我來幫你說清楚,我找朋友來幫你說清楚,然后你們都認可,就按這樣做,我就支持你。

 

這才有了這樣一場小題大做的局。

 

然而,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負擔起一個民族素質提升的責任來,任正非做好自己的華為就行了,沒何必操這份閑心

 

任正非自己也承認:我們只是微薄力量,我們做不起作用,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沒有黨和國家這么大的力量,辦不好教育。

 

但轉瞬,他又為自己辯解:我就希望我們國家繁榮富強,希望國家能實現自己國家的夢想。

 

這個源頭只能在教育。

 

所以這位老人就是放心不下,總是忍不住一遍遍地宣說自己的教育理念,期盼有人能一同入局:

現在農村有些種田能手、養豬狀元,很可能是愛因斯坦胚子,如果他們過去有機會受到系統教育,也許就能成為精英、天才。

 

如果國家每年給邊遠地區一些經費,讓窮孩子每天能吃上二兩肉,也許比修些大房子強,房子總會舊的,孩子總會成為博士的,而且他們會更忠于祖國。

 

農村教育就是給教師漲錢,漲了錢以后大家都想去做小學教師,小學教師好,何苦要去大城市呢?如果到貴州的教師工資比上海更高,貴州還會是落后地區嗎?

 

這些年,我們國家經濟上發展速度過快,有很多泡沫機會,P2P、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大家都忙著在泡沫里面多賺點錢,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可能在做學問的問題上,就有點惰怠了,有點兒跟不上時代。

 

但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后我們不會更加強大。

 

任正非關于教育的所有期待,無非就是在一片喧囂中,擺上幾張安靜的書桌

 

中國不乏優秀的公司、不乏頂級的企業家,但像任正非這樣在一個理上較勁,而且一旦較上勁就傾其所有把這件事搞定做透的傻人”“軸人,還是太少了。

 

04

假如任正非沒有理想

 

那么,他將不會有過去的那么多痛苦。

 

 

 

身邊有朋友曾勸過任正非,你要是想過舒坦日子,就像很多人一樣,讓華為上市,套一大筆錢,管它將來公司是好還是壞呢

 

但轉瞬就連勸解他的人,反倒自己都嘆氣:唉,但你又不是這樣的人。

 

聽完老朋友的話,任正非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安慰他:有很多錢還不是天天喝茶嗎?我現在不就在天天喝茶嘛。

 

在創業的前20年,任正非幾乎每天都工作十六七小時,近些年,這位70多歲的老人,每年還要在空中飛行上百次。

 

他也并非像大家想的不怎么學習,差不多有50多年,任正非每天晚上都學習到將近1點,第二天8點雷打不動就到公司批改文件。

 

人生一心都撲在華為上,以至于太太都埋冤他:你沒有朋友,也沒有愛好。你到底愛什么?

 

他居然回答:我愛文件。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改文件。

 

做什么都一根筋的性格,讓過去30多年里,只有痛苦始終對任正非不離不棄

 

這個77歲的老男人,也有委屈、也有忍不住為自己伸張的時候:

 

如果我是一家上市公司,不會去貧窮、戰爭的地方做生意,不會在有瘧疾的地方做生意,也不會在喜馬拉雅山這樣的高山上做生意。這能賺到什么錢?賺不到錢。



我個人的利益并不那么重要。如果我把錢看得很重,為什么我的股票只有這么一點?我把錢看得不重,把理想看得很重,總要為人類做一點貢獻。

 

如果任正非沒有理想,他的人生是不是會好過一些?

 

至少,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可以彌補,不會只能在回首時喟然嘆息:

 

爸爸媽媽,千聲萬聲呼喚你們,千聲萬聲喚不回。

 

他也就不會為了生存、為了活下來,長年累月到國外出差,以至于每次回家都一次次地拒絕了孩子們想親近他、和他玩游戲的請求;也不至于在太太數落他女兒小時候想買個陀螺,你沒給買時,只能黯然地說:現在可以買了。女兒已經不要了。

 

也或許,任正非就能不再像只烏龜一樣,為了逃離大家對他的過分關注,只能蜷縮在家里,他就能實現自己的心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無人注意的咖啡館里喝咖啡。就能做一個普通的老人,追追熱門電視劇,逛逛街,睡覺前刷刷抖音。

 

就連任正非自己,也曾設想過重來一遍的人生:

 

如果重新來一次,要跟著我老婆去種地、做長工,一到周末她就去種地,我跟著去,就是坐在那里玩。不會再創辦華為。

 

但偏偏任正非就走上了這條崎嶇的不歸路,偏偏他又是個從來都放不下理想的倔人:我當初這么做就沒想過要走回頭路,我們要的是理想,是勝利。

 

今天,任正非3個字之所以贏得這么多的尊重,華為之所以做到今天的市場地位,跟任正非的這些理念、這些特質是分不開的。

 

幾年前,任正非曾對他的太太說,自己累了,想退休了。

 

但得到的回應卻是:

 

你別說那個話,我根本不相信你會退休,你不干到走不動,你就不會退出舞臺的。

 

并非倦鳥不知還,應該說,這或許就是任正非的人生歸宿吧:

 

有的鳥來到世間,是為了做它該做的事。

 

參考資料:

[1].田濤,理念、制度、人

[2].華為內部資料,任正非采訪實錄

[3].田濤,我們為什么愛做企業家

[4].馮侖,馮侖:我心目中的任正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