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學習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簽到、積分數據是道硬杠杠;社區日常工作也要登報上網,以轉贊評數量證明群眾“滿意”,吸引領導“注意”;各部門政務上網卻不共享數據,基層工作人員想讓群眾辦事只跑一次,就得在線上“跑”很多次……(4月15日 半月談公眾號)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云會議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管理科學性、提升辦公效率,“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也是許多政務APP的開發初衷。然而,在享受“云服務”帶來便利的同時,在唯流量思維的異化下,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逐漸演變成基層的新負擔,為了滿足上級對數據、流量的要求,部分基層干部在完成大量實際工作之余,還要養小號、扮水軍、在朋友圈里求點贊……讓基層干部叫苦不迭,成為了形式主義的新表現。
有的單位為了避免人人深陷其中,不得不定專人負責“刷”數據;有的單位沉浸在數據的自我滿足中,該下的基層不下了,該搞的調研不搞了,以屏對屏的交流取代面對面的對話;更有甚者,靠刷出來的漂亮數據代替群眾滿意度,徹底“念歪了經”。
基層是最貼近群眾的地方,是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如果把過多的精力消耗在“刷”流量上,勢必會壓縮基層干部抓落實的時間,更會拉遠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不管網絡如何發達,作為一名基層干部,若想干好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多到百姓家里坐一坐、多去田間地頭走一走、多把家長里短嘮一嘮,走到群眾的身邊、才能走進群眾心里、才能聽到群眾的真心話,讓群眾的“急難愁盼”真正得到解決。
把基層干部從流量困境中解救出來。首先,各級部門一定要科學合理的使用數據流量、推動政務數據的共享與開放,讓數據真正做到方便工作,而不是成為工作的“攔路石”;其次,基層干部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初心,不貪戀線上熱度、把更多的時間時間精力和心思智慧傾注在為人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上;再次,完善考評機制,讓群眾能夠參與其中,把那些靠華而不實、“刷”漂亮數據的現象和個人“刷下去”。
作者:魏嬋娟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滄縣縣委組織部 來源:昆侖策網;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