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體制內工作的對“四風”并不陌生,這是十年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出整治的主要內容,具體是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其主要表現是:——形式主義:追求形式、不重實效,圖虛名、務虛功、工作不抓落實。——官僚主義:辦事推諉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為、不負責任。
——享樂主義:一些領導干部安于現狀、貪圖安逸,缺乏憂患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奢靡之風:主要是條件好了,許多方面做過頭,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大家可以對照看一看,這些問題現在在體制內還存在嗎?應該說,經過十年的集中和持續(xù)整治,體制內的“四風”問題在最初確實有一些好轉。但隨著后期的逐步懈怠,除了奢靡之風有比較大持續(xù)好轉之外,其余“三風”,不僅沒看到好轉,反而反彈越發(fā)嚴重。

形式主義猖獗,官僚作風盛行,享樂思想泛濫,不擔當,亂作為,推諉扯皮,干部躺平等現象隨處可見,腐敗問題更是頻繁出現,嚴重地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更令人憤懣和不安的是“四風”問題還未整治好,“三化”問題又出現了——也就是標題里說的“四風”未除,“三化”又生。這“三化”是指:工作成績政治化,干部晉升形式化,懲治腐敗表面化。其主要表現是:——工作成績政治化:計劃脫離實際,唯上是舉。工作不夠,數字來湊。高喊政治口號,落實無人問津。寧肯得罪群眾,不能得罪領導。

——干部晉升形式化:個人暗箱操作,群眾被動投票。原則不斷加碼,規(guī)則頻繁改變。考察變成過場,程序成為擺設。

——懲治腐敗表面化:重刑輕判,該死難死,該查不查,應罰不罰,有病諱醫(yī),治標不治本,吏治腐敗不追責。

“三化”一部分是“四風”問題的變種,一部分是在“四風”問題基礎上滋生出來的新病毒,正在與“四風”一道形成“雙害”,危害著組織,危害著干部,危害著群眾,成為當前體制的流行病。如果此現象不引起重視,及時加以整治,繼續(xù)維持現狀,那么會嚴重影響組織形象,損害干群關系,貽誤事業(yè)發(fā)展,動搖執(zhí)政基礎。(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沉默的鐘bell”,修訂發(fā)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