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慶祝建黨95周年的講話中,習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對文化自信加入了特別的闡釋,說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這三個“更”,是對過去所講的文化自信“更根本更重要”的解釋,是在闡述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間的關系,也是對三個自信的重要補充,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深度升級。對于習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如何理解闡述,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具體的行動來切切實實地加以貫徹和落實。我們不能只是嘴上講文化自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對西方文化盲目跟從。
比如見面的禮儀,現在世界上最流行的是握手禮。這個禮儀來自西方,據說是中世紀的歐洲騎士相互見面時,為了表示自己手上沒有武器,與對方握手以示信任和友好,后來慢慢演化成西方流行的一種見面禮儀。隨著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擴張,握手禮成為現代社會最流行的見面禮儀。
但是,握手禮并非世界各國唯一的見面禮儀,在某些國家和民族,除了握手禮外,還有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見面禮儀,例如在信奉佛教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東南亞,人們見面還常使用雙手合十禮,在日本流行鞠躬禮等等。在我國古代,則長期流行過作揖禮、跪拜禮等見面禮儀。
應當承認,與鞠躬、跪拜等社交禮節相比,握手禮更簡便、文明,也蘊涵著一種平等精神,所以隨著近代西方文明的擴張,它逐漸發展成為國際上通行的見面禮節。不過隨著現代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握手禮的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
一是不夠衛生,這一點相信人所共知。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新冠疫情期間,為了避免握手可能傳染病毒,西方人不得不改用了碰肘禮,不過這種禮節總讓人感到別扭,所以新冠疫情一過,就基本沒人再用了。
二是有時候可能使人感到繁瑣勞累。設想一下,在一個20人參加的聚會上如果人人都要握手的話,就需要握20×49÷2=490次手,不僅浪費時間,也讓人不勝其煩。特別是在某些場合,如國家領導人會見較多的來賓,或者候選人與選民溝通時,握手次數之多甚至會讓當事人體力上都有吃不消之感。有時候如果無意間疏忽與某人握手,則還極易產生社交上的尷尬。
筆者認為,與握手禮相比,我國古代的抱拳禮,也就是作揖,有很多優點,更適應現代社會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的狀況。
一是比較衛生。行抱拳禮時,雙方只需在胸前抱拳示意,沒有身體直接接觸,更符合現代社會人們講究衛生的習慣。
二是比較簡便、效率高。特別是在人數較多的社交和公共場合,例如,當領導人會見眾多來賓時,只需向大家抱拳施禮即可,不必一一鞠躬,也不必再和每個人握手,既節約了時間,節省了體力,也避免了照顧不到產生的社交尷尬。
總之,作為中華文化的傳統社交禮節,抱拳禮比現在流行的握手禮更簡單、更衛生、更文明,這么好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不積極普及推廣,再談什么文化自信只能是一句空話。
因此,筆者建議,應該在國內大力普及推廣抱拳禮,這既是提升現代社交文明水平的需要,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一個實實在在的舉措。當然,推廣抱拳禮,并不是說要完全排斥握手禮,在有些場合,如果對方如外國人習慣使用握手禮,我們也可以主隨客便或客隨主便,也使用握手禮。
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切切實實地普及推廣抱拳禮,這種更簡單文明的社交禮儀一定會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歡迎和接受,也會讓世界各國人民從這一社交禮儀中體會到中華禮儀之邦的巨大魅力,從而實實在在地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心。
作者:戴錦 系大連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