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后,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占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后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向敵人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著火苗,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
很多人可能熟悉這段描寫,這來自作家魏巍廣為人知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文字中描述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一次看起來不那么“大”的阻擊戰——松骨峰阻擊戰。
此戰因魏巍文章聞名,不少人因此對這場慘烈阻擊戰的意義提出質疑。
但真實的歷史,只可能比文字中描述的更加震撼,并且這一場“小小”的阻擊戰對整個第二次戰役的戰果,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志愿軍一個連的成功阻擊,使得戰役中向南敗退的美陸軍精銳二師遭到致命的遲滯,從而被迅速追擊的我軍主力“收割”,造成“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第二次戰役開局處于進攻態勢的“聯合國軍”如何被志愿軍逼入“絕境”?“以一對十”的松骨峰阻擊戰我軍是怎么拿下來的?庫叔這就來講一講。
文 | 王正興 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驕兵美軍露出破綻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后,根據當前的戰場形勢,彭德懷考慮下一步通過后發制人的手段來尋求把握第二戰的主動權,命令各軍后退誘敵,志愿軍幾乎退到了第一次戰役開始的地方。
而“聯合國軍”方面也果然產生了誤判,認為志愿軍入朝只是“意思意思”,統帥麥克阿瑟那知名的狂語“圣誕節前結束戰爭”也是就此提出的(11月24日)。
因此,“聯合國軍”上來就采取攻勢。從1950年11月8日起,對鴨綠江國際橋梁開始了為期2周的“空中戰役”,每天出動各型飛機1000多架次,以“最大的力量”摧毀中朝邊境上朝鮮這一端的全部國際橋梁以及邊界向南至戰線范圍內“所有的交通工具、軍事設施、工廠、城市和村莊”。經過兩個星期的空中絞殺后,麥克阿瑟認為,志愿軍的后援已被他徹底斷絕,遂率部再次北侵。11月24日上午8時,西線“聯合國軍”正式發起進攻。
西線的“聯合國軍”分為左中右三路,左翼是美第一軍(轄美24師、英27旅、韓1師),中路是美第九軍(轄美25師、美2師、美騎兵1師、土耳其旅),右翼是韓第一軍(轄韓6師、韓7師、韓8師)。
這一配置的特點是什么呢?美第八集團軍的陣型配置上是前重后輕,主要兵力兵器配置在一線,形成了一個扇形。但這個扇形并未形成合力,各個方向的各支部隊都需要獨立肅清自己作戰區域內的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實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重點的突擊方向。而由于各部呈扇面散開,就難以有效互相支援。而且進攻戰線越往北發展,戰線正面越寬,后方單薄的二梯隊和戰役預備隊無法有效填補前方遭到突破形成的空隙。
這里留下的隱患,將在日后徹底改變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的戰局。
2
彭德懷用東方的古老智慧給美國人上了一課
分析了美軍的布局后,彭德懷決定以左攻中守右牽制的辦法來對付美第八集團的整體壓上。
具體由志愿軍副司令韓先楚親自指揮的三十八軍和四十二軍,主攻韓第二軍的3個師;四十軍負責保護,阻擊可能的敵援軍2個美國師;三十九、六十六、五十軍負責正面攻擊。
可以看到,彭德懷不要預備隊,趁敵陣型有破綻,直接投入全部力量,在一個方向重點打擊,來撕開戰役的突破口。而撕開突破口后,因為美第八集團軍主力全部配置在第一線,后方空虛,其有限的預備隊無法填補如此大的區域,故將被我東翼的三十八、四十二軍迂回包抄。
本來美軍是攻方,我軍是守方,但我軍這一部署卻能夠打出后發制人的效果,攻防的主動權就此易手。這其實是我們古老智慧的活學活用,即《孫子兵法》一直在教的東西:先避實擊虛,再示形動敵,最后順詳敵之意,并敵一向,千里殺將。這個打法讓美國人和蘇聯人都大吃一驚,美國人驚呼“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打法”;而蘇聯方面,斯大林也被戰役的結果驚掉了下巴。
11月25日,彭德懷指揮志愿軍發起反擊。至26日,三十八、四十二軍分別占領德川、寧遠地區,殲滅韓軍第7、第8師大部,打開了戰役缺口。
美第八集團軍為堵右翼韓第一軍潰逃造成的缺口,急調土耳其旅向戛日峰方向、美軍騎兵第1師向新倉里方向機動,以阻止志愿軍前進。為發展戰役勝利,彭德懷令三十八軍、四十二軍分別向軍隅里、三所里和順川、肅川攻擊前進,實行雙層戰役迂回,切斷美軍第八集團軍退路。
擔任外層迂回任務的四十二軍攻占北倉里,繼續向假倉里方向前進,有力地牽制了美軍精銳騎兵1師。
擔任內層迂回任務的三十八軍113師奉命向軍隅里以南的三所里穿插。113師于11月27日晚從德川出發,沿小路向三所里迂回,在14小時內前進72.5公里搶占了三所里,隨后113師根據三十八軍命令,派出337團于29日凌晨,搶占了龍源里、葛峴一線,割裂了美第八集團軍右翼集團右上角的美2師、土耳其旅,與右下角美騎兵1師等部之間的聯系。
美第八集團軍的陣勢被徹底動搖,戰局已定,麥克阿瑟被迫命令美軍全線撤退。
戰至29日晝,志愿軍六十六軍擊敗韓第1師于博川;三十九軍擊敗美第25師,奪取寧邊,逼近軍隅里;四十軍擊退美第2師于球場、飛虎山,亦逼近軍隅里;三十八軍113師搶占軍隅里——順川公路中要點葛峴、龍源里、三所里,112師、114師擊敗土耳其旅后奉命向113師靠攏。
美軍第2步兵師(配屬土耳其旅、韓3團,以下簡稱美2師)被四面包圍。而包圍他們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三十八軍。
3
追擊戰中的敵我對比和戰場態勢
先來看美軍方面:
美步兵第2師,侵朝美軍精銳主力,號稱“永遠不是第二的第二師”,下轄:師部;第9步兵團、第23步兵團、第38步兵團 ;第2工兵營、第72中型坦克營、第12戰地炮兵營、第15戰地炮兵營 、第37戰地炮兵營、第38戰地炮兵營 、第503戰地炮兵營、第82防空炮兵營、第二醫護營;第1空降突擊步兵連、第2獨立連、第702軍火維修連、第2軍需連、第2憲兵連、第2補充兵連、第2偵察連。
實有人員18931人(另有土耳其旅5090人,韓3團約3000人),除去之前的戰斗減員,還有兵力兩萬余人。擁有坦克149輛,裝甲車35輛,重炮90門,汽車3800余輛,另能得到每日數百架次的空中支援。
此時,美2師的左鄰為美25師和韓1師,也正在撤退,南方則有英27旅和美騎兵1師一部北上前來救援。
而志愿軍方面:
在軍隅里南,龍源里、葛峴北11公里長的路段上,志愿軍三十八軍各部正在紛紛趕來。334團向藥水站西側一線、336團向藥水站一線、340團向仁川站一線、341團向云龍里一線、342團向岑溪里一線、337團在龍源里、葛峴一線、338團在葛峴以東一線,以7個團的兩萬余人的兵力包圍了美2師、土耳其旅、韓3團兩萬余人于軍隅里以南狹小區域內;并與美25師、韓1師、英27旅、美騎兵1師各一部交戰。
重武器方面,因為奔襲迂回作戰,稍重一點的火炮都沒帶上,只有少量的迫擊炮,尤其還缺乏反坦克武器,更重要的是炮彈也不多。(第二次戰役我軍總計發射炮彈僅700多發)
可見,敵我雙方兵力大致相等,但我軍火力處于絕對的劣勢。
我軍的利好是已切斷美2師退路并形成包圍,形成了有利的戰場態勢。可是美軍肯定會在30日白天突圍,在白晝美軍戰機的空中威脅非常之大,是缺乏防空武器的我軍難以應付的。因此雖然美軍被包圍,可是憑借強大的地空火力,確實有一定的可能性死里逃生。
而如果在美軍突圍的起始位置處,放一支鋼鐵部隊阻擊美軍,拖到天黑后將是我軍的天下。但這支部隊面臨的實力懸殊,可想而知。
4
美軍致命失誤,志愿軍跑贏時間
此時,美2師面臨撤退道路的選擇。
供選線路有兩條:
一是沿軍隅里——安州方向撤退,這條路是美24師、美25師、韓1師的撤退通路,從這條路走勢必會和其他部隊發生擁堵,不利于美軍全軍撤退;
二是沿軍隅里——順川方向撤退,美軍雖然已經知道途中要點龍源里、葛峴已被志愿軍占領,但美2師參謀長艾普利上校判斷,前方阻截的志愿軍兵力不多,頂多在1個營左右,且縱深較淺,憑借美軍強大的地空火力,突破志愿軍阻擊不是難事。
因此美2師師長凱澤少將在29日晚下達撤退命令:
1.明日拂曉,以第9團(配屬韓軍第3團)擊破青龍站南側之敵。
2.擊破青龍站附近之敵后,按以下順序后退到順川:土耳其旅、第38步兵團,第2偵察連、師部、通信連、師炮兵群、工兵營、第23團戰斗群。
這個命令使凱澤后悔終生,他完全低估了前方志愿軍部隊的阻擊能力。
然而凱澤的失誤還不僅如此,戰術上他并沒有在突圍前事先占領一前進的橋頭堡。
這個美軍應該占領的橋頭堡,叫做松骨峰。
松骨峰,是軍隅里經龍源里通往順川公路沿線的制高點,海拔標高為288.7米。公路在此慢轉彎,形成了一個馬蹄狀,正利于發揚火力,是個便于扼守殲敵的好地形。西北的價川、軍隅里,東北的鳳鳴里,這兩條南去的公路在青谷里(青龍站)南,書堂站北匯合;南面的龍源里北上的公路也在這里匯合,位置極為重要。
于是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急電112師師長楊大易:
“你趕快派部隊前往書堂站,占領松骨峰,像釘子一樣釘在那里。”
在美軍突圍路上放這樣一顆釘子,的確致命。
然而,楊大易當時手上只有兩個團,副師長李忠信帶了336團(配屬334團1個營)正奔向軍隅里南的藥水站,手頭只有334團2個營,而且還要對付價川到鳳鳴里間的一大股敵人。
可楊大易很快就清楚了這條命令的重要性,馬上派出偵察科長魏德才去追336團。但336團早打出去老半天了,這到哪去追啊。不過魏德才運氣不錯,剛出門就碰到了335團。
本來,335團執行的是誘敵深入任務,戰役開始前,他們還在距離德川100多公里遠的花坪站阻擊。當時該團配屬給了四十軍,本想跟著打新興洞,四十軍軍長溫玉成說了:“335團圓滿完成了誘敵深入的任務,就地休息待命。”并派部隊接替了335團防地。團長范天恩一看沒仗打了,跟政委趙霄云一合計,咱們趕緊歸建,得到了溫玉成的同意。
335團的“回歸”讓楊大易激動萬分:“這是天兵天將。”終于有了一支可以執行命令的部隊。于是,范天恩不顧疲勞,率部直撲松骨峰。此時他可能還不知道,那里將是比飛虎山更讓他刻骨銘心的地方。
5
3連主動應變,松骨峰戰斗打響!
11月30日黎明,當335團抵達書堂站時,范天恩擔心跟進的師部遇到突圍之敵,決定主力在書堂站東側一溜山崗展開,派1營搶占松骨峰。
1營得到的命令是:
“如敵已搶先占領就堅決打下,堅守到天黑;如已為兄弟部隊占領,可在東側疏散隱蔽,黃昏后待令行動;如空山無人,你營立即占領,并作好堅守工事……”
1營營長王宿啟率部隊進至松骨峰后,發現松骨峰已經被我114師部隊占領。1營正準備按命令轉入休息待命時,發現公路上出現美軍尖兵。王宿啟遂命令3連搶占主峰東側、公路西側無名高地;1連在3連左側,2連在3連右側展開。
我們一直說的松骨峰戰斗,其實是在這個無名高地打的,而且是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為保障戰役全局,335團1營主動實施的阻擊戰斗。
這一戰對3連來說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場艱苦的戰斗。
這是因為,有太多的不利情況。
一是距離太近,這個高地距離公路僅僅只有120米,敵軍的沖鋒只要10-20秒就能沖到跟前。
二是地形并不利于組織防御,雖說是高地,但不過是個半石半土光禿禿的小山包,坡度又很小,長了一些稀稀拉拉的雜草,就山頭有幾顆松樹。
三是過于突出,高地處于公路的轉彎處,雖然便于發揚火力,但對火力處于劣勢的我軍來說,這點反而是劣勢,因為更容易成為美軍各個方向集火打擊的目標。
四是準備時間嚴重不足,這點更為關鍵。3連剛剛占領高地,美2師的先頭部隊美9團和韓3團就來了。我軍根本沒有時間構筑堅固的工事,只能依托自然地形地貌作戰。
對他們來說,這個考驗太艱巨了?;蛟S,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兵,看了這個地形就知道,完成任務比犧牲更困難,可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沖了上去。
11月30日6時30分,與美9團尖兵搶占松骨峰東側無名高地的3連官兵贏下了這場遭遇戰,全殲美軍尖兵,隨即擊毀了在尖兵之后的2輛坦克和1輛汽車,堵塞
了道路。松骨峰戰斗正式打響!
6
過于自信的美軍不斷向松骨峰“添油”
戰斗已開打,但美軍卻沒能及時應對。直到開戰30分鐘后,美2師才做出反應,以美9團在東,韓3團在西,對我3連陣地發起第一次沖擊。但組織很倉促,僅僅投入了百余人的兵力,3連前沿3排待敵進至陣地前30米,突然開火,輕松擊退。
其實,這30分鐘是非常寶貴的30分鐘,也許是美2師在30日那天最好的機會。因為335團也是兼程奔襲、剛剛趕到,人的體能都沒恢復,這個時候集中兵力猛沖猛打,3連未必能擋得住。
美2師的“后知后覺”,充分說明美軍的撤退計劃很有問題,偵察部隊甚至沒有搞清楚整個戰場的環境,哪些是關鍵地形、哪些是可行區、哪些是緩行區、哪些是難行區、哪些是障礙。從戰術的角度講,美2師的失敗并不是偶然的。
戰術不行,空中支援頂上。美軍隨后使出了他們的絕招——喊來了他們的航空兵,在地空火力掩護下,美2師以坦克引導步兵的戰法再次進攻。炸彈、炮彈、燃燒彈鋪天蓋地的落下,無名高地成為了一座燃燒的火山。這一天里,為了支援美第八集團軍撤退,美航空兵出動了足足500多架次。
范天恩看著美軍戰機一次次向無名高地俯沖,高地上火光閃閃,爆炸聲此起彼伏,其實心里也很急,他知道這個高地并不好守,現在還沒工事可依托。于是范天恩冒著部隊暴露位置的風險,果斷命令公路東側的2營以火力支援3連,以吸引美9團。不光范天恩急,1營營長王宿啟也急,他的步話機里聽到3連的陣地上全是嘰里呱啦的英語和韓語。
一次、兩次、三次……至上午9時,美2師五次沖擊均被擊退。3連終于得到了喘息之時間,開始搶修臨時野戰工事。
此時,又發生了使這場戰斗更加劇烈的意外事件。上午10時,前出偵察的5輛美軍坦克在我軍故意放行的情況下通過葛峴、龍源里,與北上增援的美騎兵1師一部和英27旅一部會合。帶隊的梅斯中尉當即接到一個命令,讓他再殺回去,給大部隊帶路。這個命令遭到了梅斯無情的拒絕。
而正是這個情報使美2師師長凱澤作出了誤判,他據此認為,志愿軍縱深很淺、兵力也并不足,應該就是30日與美9團交手的小股部隊。在這個判斷基礎上,凱澤決心加大攻擊力度,一舉突破書堂站一線,以迅速南下。
7
戰史奇跡,靠戰術更靠意志
美軍在此“押寶”。10時,美2師從西到東一線展開了土耳其旅、韓3團、美38團1營、美9團,集中全師炮兵火力(他當時手上有5個營的炮兵,光這就可以抵2個三十八軍的火力),喊來更多的飛機,坦克抵近前沿直瞄,再次發動攻擊。
這時,韓軍突然爆發了前所未有的戰斗意志,他們竟然突破了我前沿陣地,沖上了高地。然后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美軍坦克可能是壓根沒想到這次韓軍這么能打,依然瞄準高地,炮口對向盟友韓國人!一通猛轟,韓3團陣型出現混亂。志愿軍不會放過這樣的良機,1連、2連端起刺刀從左右兩側沖入敵群,經過殘酷的白刃較量,敵軍再次敗退。
時間已近中午,3連加上配屬的機炮連一部,只剩下一半人了,他們打退了美2師7次進攻。他們如同無法擊碎的磐石一樣,牢牢地釘在無名高地上。面對這個血肉組成的鋼鐵堡壘,武裝到牙齒的美2師始終沒能取得進展。
這個時候凱澤也意識到情況不妙了,志愿軍主力的包圍圈正在一點點縮小。他叫來美38團團長普勒爾上校,讓他率領自己的團采取坦克搭載步兵的辦法,向南沖。
對335團3連來說,他們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他們召開了人生中最后一次黨支部會議,燒毀了所有文件,每一個戰士都表示了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他們要跟敵人拼到底。
13時,美軍飛機如約而至,一連串的燃燒彈再次將陣地變成火海。在火力準備后,400多名敵軍再次沖向3連的前沿陣地3排,激戰半小時后,已嚴重傷亡的3排陣地被突破。連長戴如義中彈犧牲,邢玉堂等5名戰士全身被燒著,帶著呼呼作響的火苗撲向敵人,同敵軍抱在一起,至死也沒松手。
戰斗越來越來殘酷,美軍為了逃命,一次又一次反復沖擊3連陣地。副連長楊文海身負三處重傷,戰斗到最后一口氣。
此時太陽已近下山。在無名高地下的所有美國人、土耳其人、韓國人都慌了,他們知道,天黑后就是志愿軍的天下。這次進攻,在18輛坦克、數十門火炮、32架飛機整整轟擊40分鐘后,一千多名敵軍不要命地沖了上來。
沖上陣地的敵軍越來越多,而我們的戰士越來越少。指導員楊少成子彈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彎了,又撿起一把鐵鍬與敵人廝打。一個敵人抱住了楊少成,被他用手榴彈砸得腦漿四濺。最后當他被六七個敵人團團圍住時,他拉響了手中的手榴彈。張學榮爬著向敵人沖去,他身負重傷,已經站不起來,依然抱著4顆手榴彈沖進敵群。嚴政佐,刺刀拼斷后,抱了個敵人滾下山去。高占武,腰部中彈,身上著火,抱住敵人,死不放手。60炮排的戰士舉著炮彈在敵群中爆炸……
那些親眼目睹松骨峰戰斗的美國人被這種無畏的氣概徹底嚇住了。美2師的進攻,再次失??!
3連陣地此時只剩下7個人了,他們守住了陣地。
而他們的堅守和犧牲換來的是巨大的勝利。美精銳2師由于在此遭到延阻堵截,原本的南撤計劃被完全打亂,從而遭到追擊上來的志愿軍主力“毀滅性”的打擊。據美第八集團軍指揮官李奇微的記述,美2師在當年11月底“已宣布失去戰斗力”;而作為朝鮮戰爭“第三方”的日本方面,則認為美2師南撤成功的兵力不過其編制的20%;美國新聞界更是驚呼這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松骨峰戰斗,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跡,一個連抗擊美9團、韓3團、土耳其旅、美38團在師炮兵群近百門大口徑火炮和上百架次飛機支援下的輪番攻擊,堅守整整一個白天,屹立不倒,擊潰強敵。這是只有中國軍隊才能創造的奇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部分作戰地圖為作者加工繪制)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一位原解放軍戰術專家的醍醐灌頂之作:中國一個連,一手造就了美國的奇恥大辱!
2018-07-15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軍魂——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
2017-07-31周成:古田會議的光芒——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五)
2017-06-0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