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讀史
毛澤東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圣事,
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跖莊屩流譽后,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
東方白。”
(編者按:這首:“賀新朗。讀史”詞,有誰能真正看得懂?)
我今天給大家交流的題目是《解放后的毛澤東大綱》
主席似乎早慧,所以在二十五歲之前就知道.就是寫找朋友的廣告.其中就有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找尋合作者其路也漫漫。
大家知道,我在五年前就寫出了《為什么是毛澤東》,就是出版不了。后來是印刷了兩千本,送出去才陰差陽錯地得以出版。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效能這么低呢?最終找到了答案是原來劉項不讀書。
我在清華是學焊接的,同學中有焊接專業的博導。要不要請他們來給大家講講神舟飛船的組裝問題?理工科中能說會道的也是很多的,也能把科技講的讓大家入迷的。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估計不是這樣的,而是多數人認為要活到老學到老的吧。至于說起活到老學到老的問題,我覺得那是主席和總理那種神圣才有的境界。
主席看書似乎是以應用為主,就我們所知的,主席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好就會把人請到中南海里聊一聊的。實在是因為沒有可能,要不然主席一定會把中國古代的名人學者都請回來的。我們常說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可是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情景。知識你不用,裝一肚子干什么?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一直沒有找到答案。所以常在讀書和不讀書之間搖擺,覺得讀不讀都有道理。
現在才想明白,造成這種困惑的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語言和文字是干什么的,所以看了很多書一輩子居然啥也沒有做。這種行為在諸葛亮看來叫皓首窮經。剛才百度了一下,覺得有必要把這段話復制過來三國演義中有一章叫諸葛亮舌戰群儒。
其中說道:請問孔明治何經典?
孔明曰:“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平治何經典。——豈亦效書生,區區于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現在感覺到諸葛這段話很傷人的。這句話我很早就關注過,所以工作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寫作。所以四十歲之前沒有片言只語,就是因為這段話壓得。
我要寫的毛澤東一定是沒有錯的,錯的不是他老人家,錯的是我們,是我們無法理解,是因為太巨大,我們無法看清全貌,是因為我們是盲人摸象。是距離我們太近。是由于太高溫度我們受不了,所以不是他老人家錯了,是我們錯了。
今天無論什么樣的人都不可能真正看清楚的,就是歌頌的人也不一定就知道全部。這個題目估計會吸引中國很多人參加,因為今日中國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感覺自己有發言權。我估計我們要是搞論壇,會吸引中國多數牛人參加的。所以想參加的朋友請和張清聯系啊。說共產黨好的,說中國好的書出版起來這樣難。
原來有一種理解,就是最后十年是禁區。所以準備將主席的一生寫成三部曲。我原來定的題目是三部曲,圣階、神跡、圣境。解放前的主席是圣階,重點研究主席是怎么成功的,階梯的意義。神跡重點說說主席是怎么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的。最后他是達到了人類歷史上,人類從未達成的境界。結果讓出版社劈頭蓋臉地否了.整個書中一個圣字,都不許出現。甚至連魯迅是新中國的圣人也花了個圈。這幫大爺啊。所以再讓我拿著書稿去求這些人我是一定不會去了。
這就是我的處境.也是我們大家的處境...
今日中國書協主席的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種傾向,就是羅列歷史事件。其中加上自己的經歷,這類的書都會給我們留下資料。但是不容易撥動讀者的心弦。
舉個例子:官方的書中這樣寫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站起來了。
你能說他不對嗎?但是這樣寫就成了科班出身了。我準備這樣寫:吾道一以貫之,是中國數千年來所有的智者都試圖達成的境界,然而基本上沒有人實現過。只有毛澤東達到這個層面。他的一生都是基于大眾的力量,然后為大眾服務。他自從1925年找到革命方程式之后,就致力于代表中國多數人的利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有中國人熟知的“人民”二字。
雖然這樣很跳躍,但是可以隨時產生感覺和共鳴
類似于下面這樣的表述:開國大典的時間是下午,多數人歡呼新中國的成立,卻很少有人再去關注為什么是下午了,這是為了防止出現蔣介石派飛機搗亂。據說當年參加典禮的群眾被要求一旦遇到敵機轟炸,要保持鎮靜,其實就是要求原地不動,以防止亂作一團后產生更大的傷害。我們后來的人主要關注建立新中國的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很少有人再去體會當時組織者的心情了,他們高度緊張,沒有強大的國防,這顆心就不能安穩踏實,這也是躺在兩彈一星以及全民皆兵余威之下。習慣了享受長期和平的我們難以體會的。
我再重復說明一下,就是我比較認可房龍的一句話叫做:感覺歷史比了解歷史更重要.這是支撐我寫作的底氣。我并沒有掌握什么更多的資料和檔案.只不過就是閑著的時間比較長,甚至可以說是漫長。所以有時間和心思去感受一把歷史,從那恢弘的近代史和革命史中找到自己的信仰,尋找自己靈魂的寄放之地。我需要各式各樣的合作,我不會拒絕任何人的合作。
就是主席所書寫的歷史中,哪些節點是最重要的,哪些節點和過程是不易被人理解的
比如說主席建國后的若干決策中哪些決策是天才的超乎尋常
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梳理一下呢?
進軍西藏、新疆,決策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應該是重頭戲之一。一邊倒,和斯大林斗智斗勇,和赫魯曉夫的關系。其中還有一些,例如武訓傳,往前翻,解放海南島,新中國的三項任務是:肅清殘敵,恢復經濟,實施一邊倒外交。
毛澤東非常憤怒地指出“對于武訓和電影《武訓傳》的歌頌竟至如此之多,說明了我國文化界的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等的程度!”
為什么主席會在這樣一個問題上大怒呢?1978年之后,中國社會不再熱衷于思想和意識形態之爭,很多人都認為當年毛澤東小題大做了,并且認為批判武訓傳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就是用政治運動和大批判對待文藝創作是不對的,
這種觀點似是而非,也讓我們很無語。顯然多數說這種話的人似乎忘卻了1950年末和51年初,我們中國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了吧?當時的情況是我們正在進行新中國歷史上最為艱難的抗美援朝戰爭,我們前線的將士在用血肉之軀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待在后方的文人們卻對一個動不動就跪下的乞丐大唱贊歌,這如果不是別有用心的話,那么說他們不懂這場革命的意義是不為過的吧。
我們很多文人,最喜歡借用古人的一句話,叫做打天下易坐天下難。
其實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中國過去的改朝換代都是社會矛盾積累到臨界狀態后的爆發,隨后更換一個新皇帝,重新洗一下牌,接著按照原來的規則繼續玩。所以文人的感覺是時勢造英雄,故而有: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之嘆,也不是一點道理說不過去。
第二個層面是暗示最高統治者,坐天下是比打天下更為艱難的事情,要想統治的安寧長久,需要文人的幫助,說白了就是從皇帝那里分的一杯羹的意思。事實上不僅僅是電影藝術界的文化人沒有明白這場革命的意義,從舊中國過來的讀書人多數都沒有明白,由于毛澤東在革命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知識分子很客氣,所以知識分子也很受用,國民黨政府實在是自私自利,讓試圖依附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很受傷,共產黨歡迎知識分子加入新中國的建設行列。但是文人自視甚高,認為自己天然地高人一頭這種姿態會傷害工農大眾。尤其是我們黨成為領導階層之后,舊知識分子的依附其實也會影響我們黨的很多人的價值觀,毛澤東對此事持警惕的態度。
以上,就是我對武訓傳事件的認識。
比如說新中國建立之后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們常說是落后的生產力與大眾需求的之間的矛盾:我覺得不太到位。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民族的生存空間問題。
還有一點誰也不愿意捅破的窗戶紙式的東西。就是主席的理想主義與共產黨的利益之間的矛盾。中共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萬里長征式的路線,以愚公移山的方式,以無數人的鮮血和生命實現的。然而,毛澤東卻說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長更艱苦。估計他說這話的時候,大家還是能聽進去的,因為這是在1949年三月說的,勝利的曙光已經展現,但是還沒有真正勝利。問題在于勝利之后,估計沒有人再記得了。但是毛澤東說的是真話,只是大家不當真罷了,不當真就會產生矛盾和沖突,這難道不是很自然地事情么,我們是應該指責這些黨員干部不聽話呢,還是指責毛澤東不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同志呢?
不知道這樣表述大家能不能接受。主席的豐功偉績擺在那里。像珠峰、像太陽,不因臧否而增減。需要的是學習和感受這個神圣!
例如:
57年的反右就充滿迷惑
廬山會議更是迷障重重
高饒事件
哪一個不是地震級別的呢?
原子彈、氫彈和導彈,三年自然災害。
這一步步走來涉及到了我們所有人的身體和靈魂。年齡大的人都經歷了那場暴風雨,有人感覺是受到了洗禮,有人感覺是受到了傷害.
這些年感覺受傷的人熱衷于展示自己靈魂上的疤痕。歷史詭異地和這些人開了一個玩笑。
所以書寫這樣的文字會帶來靈魂上的提升。我覺得自己似乎處于一種很神奇和微妙的體驗之中。我有一次直接就翻到書的最后去了,覺得這個過程中的多數事件已經似乎不是很重要了。似乎那一樁樁偉大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多一件少一件都不重要了,歷史在他手中寫成。
他超越了歷史。據說王震曾經說過主席比他們早看了五十年,就這樣一句話還有人不斷地轉?!哈哈?!這是夸主席呢?(五千年不止——臥龍公語)
最后我給大家轉一段我寫的,主席悼念大會的感受:
1976年的9月9日,這是一個時間停頓的日子:毛主席逝世了。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如喪考妣。這句話多數時間是貶義詞。但是那個時刻,確實多數人真實的心態。中國人已經習慣了有一個英明強悍的大家長替自己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大家需要做的似乎就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多數人已經習慣了跟著走。這一時間甚至長達半個世紀。
幾十年間,幾乎所有的試圖不跟著走的人們其下場都是被碰的頭破血流。這一刻他們才意識到已經逝去的這個人帶走了思想,不再有明燈指路,心中的太陽已經落山了。
那一刻也是中國人長大的時刻,就像沒有父親的年輕人一樣,剩下的路該自己走了。這巨大的震撼和恐懼讓很多人頭腦出現了一片空白。無論后人怎么試圖掩飾自己那一刻的態度,不論是自嘲還是掩飾都不能否認,不是少數人,而是多數中國人將這位逝者當做自己生命中最親近的人了。這悲痛是真誠的。這億萬人的悲痛所產生的加持把一個偉大的精靈抬到了人類歷史的巔峰之上。
有人死了,只有自己的親屬產生悲痛,這是因為他的存在只是影響了身邊少數人。而對中國人的影響力誰也比不過毛澤東。他的敵人們甚至在他去世的時候都不敢表現出歡欣。因為這會遭受暴怒的雷擊。那些在革命中個人利益受到傷害的人們是他去世之后好多年才開始發出惡毒的詛咒,而且幾十年不停不頓,就從反面也可想而知這場革命其深入靈魂的深度了。今天有人已經意識到我們能在生命中遇到這個人是一種造化,因為他被有些人視作人類第一人,更多的人認可他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第一人。他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活著的時候就成為神圣的人。但是這林林總總的贊美都比不過那一刻的靜寂,全世界的人在哪一個時刻一定意識到了一點,就是人原來可以這樣活過。
很多人都以為人類是在前人的思想上進步著的似乎是永遠后人比前人高,這是錯覺,真正的偉人是待在天上看著我們呢!
我在遇到中央文獻的領導的時候說了一句讓人家非常不高興的話,就是說主席不好的你們管不著,說主席好的你們不讓出,最后降低了主席,其實很多人都有責任的。
一個不能拋開個人恩怨的人是沒有資格審視歷史的!
來源:“好好學習“群聊天記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