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篇”是毛澤東同志在抗日戰爭期間寫下的三篇經典之作——《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的統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如是經典語錄時下看來,依然歷久彌新,三篇文章鮮明地闡述了如何解決好“我是誰” “為了誰” “依靠誰” 的問題。
經歷過毛澤東時代的人,都熟知“老三篇”,都讀過“老三篇”,甚至對“老三篇”里的經典段、句仍然記憶猶新。
“老三篇”文章短小精悍、簡明深刻,有人物、有故事,道理講述得通俗易懂、入情入理。
不夸張地說,這三篇文章凝聚了中國共產黨的靈魂。
中國人心里的“三寶”
“老三篇”中的《為人民服務》是1944年9月,毛澤東在中央警備團追悼一個普通戰士張思德的會上的演講;《紀念白求恩》是1939年12月,毛澤東為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而撰寫;《愚公移山》是1945年6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致的閉幕詞。
在《為人民服務》中,毛澤東說: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提出了“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著名論斷,且把為人民服務上升到共產黨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提出了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的價值觀。
在《紀念白求恩》中,毛澤東說: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這篇文章,毛澤東高度概括了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品格,是共產黨人進行自我修養和自勵的范本。
在《愚公移山》中,毛澤東說: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這篇文章,毛澤東既簡明扼要地闡明了共產黨人的精神意志,又說明了共產黨力量的源泉。這是一種高度,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在這種高度面前,國民黨的八百萬大軍也是微不足道的。
“老三篇” 顯示了中國人對人類道德倫理的追求,它的光輝思想當時是全國人民的行動指南、力量源泉,對人們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品格產生了不可估量影響。
“老三篇”中的主人公——張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也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偶像,激勵著無數的中國人,流血犧牲、前仆后繼、創造輝煌。
毛澤東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當年,毛澤東在施政中,注重榜樣作用和精神力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充分證明了“老三篇”光輝思想的引領作用。
如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一些人認為“老三篇”精神已經過時了,應該退居到幕后了。只有用物質刺激、金錢獎勵,才能激勵部屬、調動部屬的積極性。其實殊不知,如果這樣“唯物質論”,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一些人“不給好處不干活,給了好處才干活”的局面,人們的精神大廈很有可能垮塌!
“老三篇”奏響的是一曲
氣壯山河、響砌云霄的正氣之歌。
“老三篇”不“老”,
“老三篇”永遠
是中國人精神的“三寶”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一代偉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