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52年6月14日,毛主席給周總理做了一份五十余字的批示,希望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學,廢除貴族學校,實現(xiàn)教育公平。這份批示,擲地有聲,依然給今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指明了方向。
新中國成立伊始,人民政府就定下了為人民大眾的教育的基調。其突出體現(xiàn)是向工農大眾開放教育,用多種形式幫助廣大工農大眾學習文化。
1950年代掀起大規(guī)模掃除文盲的全國性熱潮,在工農速成中學、各種業(yè)余學校、夜校、工農速成學校、政治學校、干部培訓學校之中,許多無緣接受教育的成人獲得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與此同時,在有條件的城鄉(xiāng)也開始興辦中小學。
但這個時期,作為教育起點的教育公平問題也開始產生,其典型為享有某種特權的干部子弟學校的普遍設置。
一方面是工農群眾子女教育資源的普遍短缺,渴望教育的要求難以滿足;一方面是干部子弟學校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加之,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巨大的反差,引發(fā)了民眾的普遍質疑,最嚴重者甚至質疑新政權是否工農當家做主。
當時,一名上海市民鼓起勇氣向毛主席反映這個問題,并希望政府能盡快取消這種特權學校。
這不由不引起毛主席深思、警惕、反感,乃至憤怒。
毛主席的這種態(tài)度是一貫的,他對官僚制度及由此導致的特殊化一直保持著足夠的敏感和警惕。
1951年末開始的三反運動所揭示出來的干部貪污浪費問題,讓中央感到震驚。毛主席接連做出批示,顯示了他在“三反”問題上的堅決態(tài)度。
毛主席一直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他對自己子女也是從嚴要求,經常勸誡她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搞特殊。
李敏、李訥,上學后就和普通工農的孩子一樣,住集體宿舍,吃大食堂,擠公交,周末才回家一次。偶爾身邊衛(wèi)士因為心疼她們,偷偷給她們加餐或開車去接,都會招致毛主席嚴厲的批評。她們晚年退休后,過的是清貧的普通人生活。
毛岸英從蘇聯(lián)回國后,毛主席馬上讓其脫下軍裝,先當農民,向勞模學習,再當工人。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毛主席又帶頭把毛岸英送到了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這是毛岸英犧牲后,毛主席對好友周世釗說的話。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時干部子弟學校的各項“特權”:
師資方面,干部子弟學校要求非常嚴。如華東保育院要求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不能只判對錯,還須注明原因。教職工學歷也非常高:育英小學有輔仁大學的畢業(yè)生,華東保育院營養(yǎng)員、教養(yǎng)員均有畢業(yè)于金陵大學的,教養(yǎng)干事則有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的。
飲食健康方面,華東保育院保證學生“天天有牛奶盒,頓頓有水果吃”,上午課間有雞蛋盒豆?jié){加餐,每天早飯還有魚肝油供應;廚師詹萬財廚藝精湛,后調至中央軍委,服務鄧、葉等人。
育英小學每個月都要給學生稱體重,并要求班主任和學生同桌吃飯,以觀察學生飯量變化;學生每年體檢,之后依據(jù)學生健康狀況分組以便重點保護,學校醫(yī)務室還聘請了蘇聯(lián)專家。育才小學校醫(yī)院有50張病床,有內外科、化驗室等部門,儼然“一個小型醫(yī)院”。
硬件方面,比如,南京衛(wèi)崗小學1950年代就有室內籃球場。育英小學校園由蘇聯(lián)工程師設計,包括圖書館、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冰場、大禮堂、理發(fā)室等,甚至還有一個小型動物園。
1952年5月,政務院批準通過《干部子女小學暫行實施辦法》,這一規(guī)定實際上為干部子弟學校的開辦提供了政策支持。辦法規(guī)定,各級政府機關和團體均可根據(jù)需要設立子弟小學,規(guī)定子弟學校教職員工與學生比例為1:6;若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狀況,必要時可以將干部級別作為是否招錄子女入學的參考標準。
次年北京市教委的調查發(fā)現(xiàn),辦一個育才小學的所用的工作人員可以辦4.4個一般市立小學,育才小學所用經費可辦19個市立小學。
此外,“目前干部子弟學校中,學生待遇較一般中小學生為優(yōu),但也及不一致,學校之間伙食費和津貼費的標準高低不同,同一學校之內又有大灶和中灶之分。
干部子弟入普通學校的,其公費補助按家長革命歷史和職位分為三等。上述差別對干部子弟和一般學生都影響極壞,應該改變”(據(jù)1952年6月《北京市委關于中小學生負擔情況的報告》)。
相形之下,工農子弟的教育則是“目前中小學生所負擔的費用,對于勞動人民家庭和低薪制工作人員來說,是相當重的。
目前中學的人民助學金標準低,名額少,對學生有幫助,但還不能解決問題。小學生根本無助學金,只有減免費名額。中學生的伙食一般仍很差,營養(yǎng)不夠,醫(yī)療衛(wèi)生設備少,而功課和課外活動又較繁重,學生健康狀況雖較過去好得多,但仍然是差的”(據(jù)1952年6月《北京市委關于中小學生負擔情況的報告》)。
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占有大量資源,擁有舒適環(huán)境的干部子弟獲得了更好的受教育機會。以1953年為例,育英小學畢業(yè)238人,只有4人沒考上初中,北京小學81人,3人沒考上初中;而當年全國小升初升學率僅27.9%,且全國不少地方都出現(xiàn)小升初供不應求的局面,競爭非常激烈,甚至有學生因考不上初中而自殺。
更嚴重的后果則是干部子弟學校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與社會、與人民群眾嚴重脫節(jié)。
特殊地位、特殊待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社會權利結構的認識,并塑造著他們的身份優(yōu)越感。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嬌生慣養(yǎng),不知節(jié)儉,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真實社會生活所知甚少;還不尊重老師,目中無人,看不起勞動人民;學生之間互相攀比父母官銜,還有學生借勢壓人。
有的學生甚至敢說:“反正老師不能開除我,我爸爸還管著學校呢”,以至于很多群眾說“這樣的學校不是給我們辦的”。
公正的說,1937年創(chuàng)辦的干部子弟學校最初有著積極的意義,用徐特立的話說“為了使前方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能解除后顧之憂,安心抗戰(zhàn)救國,也為了把革命的后代、烈士的遺孤培養(yǎng)成才”。
雖然當時在師資、后勤等方面已經呈現(xiàn)出特殊優(yōu)待,以致于在學生中已經有脫離群眾的特權思想產生,但“集體育兒,教養(yǎng)并舉”的思路和突出地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參與生產勞動的同時必須保持與當?shù)厝嗣窬o密聯(lián)系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這種傾向。
建國后,作為特殊時期特殊產物的干部子弟學校本該取消,反倒迎來遍地開花之勢,與人民群眾和生產實踐的聯(lián)系也幾近于無。
在此背景之下,1952年6月14日,就在政務院批準通過《干部子女小學暫行實施辦法》月余之際,毛主席做了一份很簡短的批示:
周總理:
(一)如有可能,應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學。
(二)干部子弟學校,第一步應劃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級;第二步,廢除這種貴族學校,與人民子弟合一。請酌辦。
短短五十余字,內容很明白,就是希望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學,廢除貴族學校,實現(xiàn)教育公平。
毛主席的這份批示直指教育的要害,即教育是否公平,教育是否為人民。要真正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實現(xiàn)“兩個決裂”,即在教育領域破除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當務之急,首先應當解決的就是干部及其子女的特權思想。
可以說,在干部中,毛主席是孤獨的,以致于他在批注中不得不用到“請酌辦”這個詞——因為這不僅是一個辦事步驟的問題,更是要面對一個龐大的干部群體及其背后的特權問題。這背后的難度可想而知!
1953年11月,北京市教委對育才、北京和培英三所干部子弟小學進行調查,反映出干部子弟學校存在嚴重問題,并提出將培英和北京小學改成一般市立小學,暫保留育才小學干部子弟學校體例的意見,希望逐步實現(xiàn)毛主席的“與人民子弟合一”。
1955年10月,教育部黨組發(fā)出《關于逐步取消各地干部子女學校的報告》,要求各地從1956年開始逐漸將干部子弟學校轉為普通小學,交由地方政府管理。
然而,這一系列的舉措,招致家長們或明或暗的抵制,事實上的改革只能是有形無實。
1956年6月29日《人民日報》刊文,吳晗對這種“陽奉陰違”的行為給以了尖銳批評,“名義上學校是交下了,招生任務仍由國務院人事局和其他人事部門掌握,去年有幾個學校雖然也招了一些走讀生,但數(shù)量很少。這樣,名義上是交給地方,實際上仍是中央的干部子弟學校。”北京尚且如此,何況地方?
1963年,教育部再次發(fā)出通知,指出“有的省、市現(xiàn)在還保留少數(shù)的干部子女學校;有的地區(qū)把重點學校 實際辦成‘干部子女學校’,只有‘干部子女’才能入學”,催促各地抓緊取消子弟學校的工作。一年后,教育部再次敦促地方盡快取締干部子弟小學,結果地方仍然不緊不慢,依然故我。
同年,中央軍委決定取消軍隊干部子女學校。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等四單位聯(lián)合發(fā)出了《軍隊干部子女學校移交教育部門接管的通知》。
地方上,干部子弟學校的消亡一直到1966年以后。
學校消亡了,但問題還在,被毛主席稱為“漢獻帝”和“阿斗”們的干部子弟已經習慣了高高在上。
進入“春天”,教育市場化了,教育資源再次向城市聚集,加之貧富迅速拉大,讀不起書或因讀書返貧在工農家庭再次出現(xiàn)。“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tǒng)論死灰復燃,有錢有權人家孩子上私立、貴族學校或985/211,窮人家孩子上學貴上學難,早早輟學或上技校/三本的情形已然成為現(xiàn)實。
“張華考上北大,李萍進了中專,我當了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曾經我們相信的美好,已經成了現(xiàn)實中莫大的黑色幽默。
此情此景,再讀毛主席短短五十余字的批示,擲地有聲。
這教人民如何不想念毛主席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