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贈楊開慧
(一九二三年底 )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往。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這是毛澤東留下的惟一的一首愛情詩,當時毛澤東接到中央通知,由長沙取道上海赴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此詞作于離沙之時。但這件手跡出于五、六十年代。
這是楊開慧日記手跡的片斷。前部有一首詩《偶感》。
偶 感
天陰起溯[朔]風,濃寒入肌骨。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 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 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 滬有一純姊,思伊展我懷。能識我衷腸,能別我賢愚。…… 良朋盡如此,數亦何聊聊。念我遠方人,復及數良朋。心懷長郁郁,何日復重逢。
日記的后部寫著﹕“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 ”
這兩首詩足見二人感情之深厚。
建國后有楊開慧生前好友、柳直荀烈士的遺孀與毛澤東通信,毛在復信中附上《蝶戀花》一首:
這首著名的詩我就不附釋文了。面對烈士的遺孀,自己壯烈犧牲了的愛妻的好友,毛澤東在頭腦中必然浮現出千萬革命先烈,包括自已一家為革命而獻生的所有親人,五內俱焚。我們讀這幅墨跡,看到主席的筆端滿是淚痕。
這件墨跡是主席應自已惟一活著但身體狀況不佳(開慧犧牲后弟兄們流落街頭遭受過毒打,多年相依為命的兄長在朝鮮犧牲的消息又使他受了精神刺激,毛澤東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稱“另一個(兒子)病廢了”指的就是毛岸青)的兒子岸青及兒媳邵華之請所書,所以悲痛之情有所抑制,眷戀之情坦然流露,不僅書作與上一件大不相同,還把“驕楊”寫成了“楊花”。主席對“驕楊”有一個解釋,他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元者,頭顱也)。
建國以后毛主席與楊開慧的老母親及兄妹們一直保持著聯系,時常有書信向老太太請安。1950年毛岸英赴朝以前主席派他囬長沙向老太太祝壽,為楊開慧掃墓。下面兩封書信是從眾多書信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
致楊開智﹑李崇德
子珍 崇德同志﹕
來信收到。你們在省府工作,甚好,。望積極努力,表現成績。
小兒岸英回湘為 老太太上壽,并為他母親掃墓,同時看望你們,請你們給他以指教為荷。此問近佳!
毛澤東 一九五0年四月十三日
致楊開英
開英同志:
楊老太太(岸英的外姿)今年九十壽辰,無以為敬,寄上貳百元,煩為轉致…
毛澤東 一九六0年四月廿五日
(毛澤東致楊開英的信,有時稱“開英妹”。)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