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認真回顧70年的奮斗歷程,準確認識70年的變革成就,深刻總結70年的成功經驗,科學概括70年的發展規律,就會清晰地感覺到,其中飽含著開國領袖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建國之功。我們不能不肅然起敬,由衷地感激毛澤東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所作出的奠基性貢獻。
毛澤東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奠基立業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早已彪炳史冊,成為一座永遠屹立在中國人民心間的豐碑。那么,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杰出領袖和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是按照什么樣的深刻認知和怎樣的艱辛奮斗來為新中國奠基立業的呢?我們認為,毛澤東對新中國的認知和奮斗,集中體現在這樣四個方面:
第一、為民族謀獨立。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共產黨所擔負的歷史使命之一,是著力解決民族獨立問題。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成功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偉大使命。
民族獨立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根本前提。中華民族的命運掌握在帝國主義列強手中,何談新中國的誕生?何談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所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首要任務,就是趕走帝國主義,早日結束中華民族遭受西方列強百年欺辱、中國命運被帝國主義所操控的局面。只有趕走帝國主義,中國的命運才會掌握在自己手里。屆時,中國人民就會爆發出不可阻擋的磅礴力量,實現改地換天、繁榮富強的宏偉目標。正如毛澤東所預料的那樣:
“中國人民將會看到,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趕走帝國主義列強并非易事。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赴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命運。歷史表明,只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才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只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杰出領袖毛澤東的科學指導,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才煥然一新。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用10年土地革命戰爭、8年抗日戰爭、4年解放戰爭,總計22年時間,才趕走了所有帝國主義列強、消滅了帝國主義列強扶持的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政權,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建立了嶄新的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以后,不甘心失敗的美帝國主義,妄圖用發動戰爭的方式,扼殺年輕的新中國。他們企圖以朝鮮為跳板,進犯新中國,把中國淪為美國的新殖民地。毛澤東采取果斷措施,決定出兵朝鮮,打一場抗美援朝戰爭。毛澤東在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命令中要求志愿軍將士:
“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中國人民志愿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并爭取光榮的勝利。”
由此,才有了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展開了一場“刺刀見紅”的殊死搏斗。依靠頑強的戰斗意志和劣勢裝備,硬是把不可一世、裝備精良的美軍及其所謂的聯合國軍打得丟盔卸甲、聞風喪膽、舉手投降。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挫敗了美帝國主義妄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狂妄圖謀,有力維護了新中國來之不易的民族獨立成果,也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創造了最根本的前提條件。
第二、為國家謀強盛。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共產黨所擔負的的歷史使命之二,是著力解決國家強盛問題。毛澤東團結帶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把一個衰弱的舊中國改造、建設成為一個強盛的新中國。
國家強盛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主體目標。舊中國在腐朽的社會制度支撐下、在腐敗的社會階級統治下,長期處于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境地,造成國內軍閥割據、戰亂頻仍、百業蕭條、民生凋敝、發展緩慢的狀況。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在內的廣大勞動人民都在貧困中飽受煎熬、在饑餓中掙扎度日。地主階級長期的殘酷剝削,造成了農民的極端窮苦,嚴重壓抑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舊中國長期處于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境地,造成西方列強紛至沓來,悉數進入孱弱的中國,扶持封建傀儡政權、豢養買辦階級,對中國實施更加殘酷的掠奪,工人階級所受剝削日重、苦不堪言,中國人民雪上加霜,陷入更為貧窮落后的悲慘狀況。毛澤東用“血跡斑斑的圖畫”來形容那時的中國。到20世紀20年代以后的20多年間,中國人民所遭受的剝削和掠奪達到了極限。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
“全中國卷入經濟浩劫,數萬萬民眾陷入饑寒交迫的困難地位”。
舊中國之所以被西方列強欺辱百年,就是因為貧弱。找到了病根的毛澤東決心用畢生的精力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改變為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要從貧弱轉變為富強,首先需要排除制度障礙。毛澤東在闡述國家憲法時說:
“現在看來,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都不好,其實它們在歷史上都曾經比原始公社制度要進步。這些制度開始時是進步的,但后來就不行了,所以就有別的制度來代替了。”
在我們中國,原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是不好的,就由社會主義制度來代替了。新中國是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法,建立起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并充分釋放了這種新制度中所蘊含著的巨大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制度剛剛建立,毛澤東就給予了高度贊揚,并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制度所展示的無限生機活力:
“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如果不優勝,舊制度就不會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所謂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比較舊時代的生產關系更能夠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性質,就是指能夠容許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因而生產不斷擴大,因而使人民不斷增長的需要逐步得到滿足的這樣一種情況。”
由此,毛澤東得出了這樣一個科學結論:
“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一點,甚至連國外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了。”
事實充分證明,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根本保證。
有了社會主義制度作保證,毛澤東開始致力于解決兩大關鍵性問題:
一是著手解決從貧窮到富裕的轉變問題。
從貧窮到富裕的轉變,必須通過經濟建設來解決。在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工作剛一結束,毛澤東和黨中央就不失時機地決策和設計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的主體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這個毛澤東和中國人民多年以來孜孜以求的夢想,也開辟了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嶄新道路。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1月開始執行到1957年12月結束,歷經五年的艱苦奮斗,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中國的工業進步超越了以往百年的發展水平。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功實踐,使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真正確立起來。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滿懷豪情地宣稱:
“我國人民應當努力工作,……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
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開始向自然界開戰,進行大規模地經濟建設。為新中國從貧窮轉變為富裕不斷探索新路、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持續艱苦奮斗。經過毛澤東時代的努力建設,所形成的產業布局、所積累的物資基礎,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奠定了初步而又堅實的基礎。
二是著手解決從孱弱到強盛的轉變問題。
從孱弱到強盛的轉變,必須通過軍隊和國防建設來解決。在民主革命中,毛澤東很早就認識到,西方列強之所以能打開中國的大門,就是有堅船利炮。要想不被欺辱,就必須有堅船利炮來保家衛國。作為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和國防事業的奠基者,毛澤東頭腦非常清醒。面對美帝國主義的虎視眈眈、面對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集團,新中國沒有理由“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而是要時刻準備好堅船利炮痛擊來犯之敵。嚴峻的安全形勢,要求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和大意,一天也不能放松軍隊和國防建設。
毛澤東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不僅擔負著消滅敵人的軍事任務,而且擔負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和建設革命政權的政治任務。這就是說,我們的人民軍隊不僅是一支戰斗隊,也是一支工作隊。但首先是一支戰斗隊。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就嚴肅地告誡全黨:
“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斗隊。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后,在國內沒有消滅階級和世界上存在著帝國主義制度的歷史時期內,我們的軍隊還是一個戰斗隊。對于這一點不能有任何的誤解和動搖。”
全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這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深刻道理,我們必須永遠牢記在心。
毛澤東作為全軍統帥,在位期間,一刻也沒有放松軍隊建設,意在把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造成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他《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明確提出:
“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后來,毛澤東還特別強調: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
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國防軍。為此,毛澤東投入大量精力抓軍隊建設,不但要求軍隊保持適當規模,而且注重提高質量。毛澤東非常重視軍隊的戰備訓練,并親臨現場觀看比武匯報表演。毛澤東高度重視軍兵種建設,要求把人民軍隊打造成多軍兵種合成的國防軍,擔負起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和安全,防御帝國主義侵略的安全重任。
中國共產黨掌握了國家政權以后,還需要在加強軍隊建設的同時搞好國防建設。對此,毛澤東也有相當深刻地認識,在《論十大關系》中就專門闡述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明確提出“國防不可不有”的重要理念;清醒認識“因為還有敵人,我們還受敵人的欺負和包圍嘛!”正是這種客觀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具有足夠的御敵武器和裝備,
“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制造武器和裝備,需要大量的資源和資金的投入。而資源和資金又是有限的,既要生產制造軍需用品,又要生產制造民用產品,二者不可或缺。前者用多了,后者就要減少;后者用多了,前者就要減少。因此就要確定一個適當的、合理的分配比例。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提出:
“可靠的辦法就是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
他的這段論述,就把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辯證統一關系講得非常透徹了,為我們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提供科學的指導原則。
毛澤東在關于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的訓詞中提出:
“為了保衛祖國免受帝國主義者的侵略,依靠我們過去和較為落后的國內敵人作戰的裝備和戰術是不夠的了,我們必須掌握最新的裝備和隨之而來的最新的戰術。”
他要求我們必須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更新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不但能夠研制坦克、大炮、戰機、軍艦等常規武器裝備,而且能夠研制原子彈、氫彈、火箭、衛星等高端武器裝備。我們不但要研制新的武器裝備、研究新的戰略戰術,而且要培養掌握先進武器裝備和最新戰略戰術的軍事科技人才。正如毛澤東在軍事工程學院創辦的訓詞中所指出的:
“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我們的陸軍、空軍和海軍都必須有充分的機械化的裝備和設備,這一切都不能離開復雜的專門的技術。今天我們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夠掌握和駕馭技術的人,并使我們的技術能夠得到不斷的改善和進步。軍事工程學院的創辦,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迫切而光榮的任務。”
我們不但要建立完整的包括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在內的國防體制,而且要發揚人民戰爭的光榮傳統,普遍實行民兵制度,還加強戰略后方建設,為未來反侵略戰爭提供鞏固的戰略依托。
新中國從孱弱到強盛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發展的歷史過程。毛澤東時代,我國的國防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奠基階段,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繼承者持續努力奮斗,才能建設好完備的國防體系。
第三、為人民謀解放。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共產黨所擔負的歷史使命之三,是著力解決人民的解放問題。毛澤東團結帶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不但實現了中國人民的政治解放,而且實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并初步實現了中國人民的經濟解放。
人民解放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強大動力。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掠奪、剝削、壓迫、奴役,中國人民長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在封建專制制度的重壓之下,中國人民過著暗無天日的奴隸般的生活,完全喪失了民主自由權利。農民階級飽受壓迫,沒有民主自由;工人階級飽受壓迫,沒有民主自由。全國人民飽受壓迫,沒有民主自由。中國人民沒民主、不自由的狀況,是世界所少見的。人民不但承受著喘不過氣來的沉重壓迫,還遭受著帝國主義長期思想滲透和封建統治階級長久精神愚弄。絕大多數中國人已經處于思想愚鈍、精神麻木的狀態。面對經濟剝削,低頭認可;面對政治壓迫,逆來順受;面對思想奴役,習以為常,完全喪失了中國人應有的尊嚴和血性。這種狀況之所以長期存在,就是因為在封建專制政治的治理之下人民沒有當家作主的任何權利。
要實現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政治的轉變,就必須鏟除封建專制政治的根基,消滅封建專制政治的物質承擔者--封建地主階級、封建專制政治的忠實執行者--官僚資產階級、封建專制政治的有力支持者--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社會,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列強利益掌握國家政權的,就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正如毛澤東所說:
“這個革命所要推翻的敵人,只是和必須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些敵人的集中表現,就是蔣介石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推翻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由中國共產黨掌握國家政權,讓人民當家做主,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由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全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人民獲得了徹底地解放,從此挺直腰桿站立起來了。在經濟上,不再受剝削,盡情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實現了初步的經濟解放;在政治上,不再受壓迫,充分行使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權利,實現了完全的政治解放;在思想上,不再受奴役,思想覺悟得到啟蒙、愚昧落后得以掃除、文明程度得以提升,實現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在毛澤東時代,得到解放的中國人民中所蘊含著的神奇偉力,象火山爆發一樣迸發出來,形成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在很短時間內,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就迅速得到了顯著改觀。在這里,我們不想用枯燥的數據說話,而是用毛澤東的感受來證明。作為偉大詩人的毛澤東,時刻關注著飛速變化的新中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每一份成就、對新中國成長的每一點進步,都會反映到他的詩歌當中來。他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強烈地感受。他用“千村辟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來形容舊中國的衰敗沒落,用“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來形容新中國的蓬勃興盛。他用“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壁搖”來形容治山治水、改造自然的壯觀景象,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來形容稻浪翻卷、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毛澤東撫今追昔、談古論今,發出了由衷地感慨:“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他以無比喜悅的心情告訴我們,經過全體人民的辛勤勞作、努力奮斗,中國大地上“到處鶯歌燕舞”,一幅幅“似天淵翻覆”、“舊貌換新顏”的美好圖畫,令國人歡欣鼓舞、也讓世界刮目相看。
毛澤東時代,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為人民謀解放的同時,也在盡其所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志就要求黨和紅軍干部關心群眾生活:
“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
在敵人重重包圍下的革命根據地,我們黨積極組織群眾進行生產自救,幫助群眾解決柴米油鹽問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更是有條件把民生問題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廣大群眾迫切需要的利益問題逐步加以解決,讓人民群眾都能過上好日子。這也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第四、為世界謀太平。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共產黨所擔負的歷史使命之四,是著力解決為世界謀太平問題。毛澤東團結帶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過半個世紀的奮斗犧牲,用革命戰爭的方法,消滅了盤踞舊中國多年的戰亂,迎來了新中國的太平局面,為世界人民做出了榜樣;用“為永久和平而戰”的理念,建立起反帝反殖反霸的國際統一戰線,為世界謀太平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世界太平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外部環境。在這里,我們首先要正確理解毛澤東這里所講的“太平”是什么意思。按照筆者的理解,他這里所講的“太平”,是相對于戰爭而言,并不完全采用太平的本意,而是把太平作為和平的同義語來使用。因為在毛澤東一生當中,幾乎都在和戰爭打交道。他太了解戰爭的破壞性、殘酷性了,太渴望中國和平、世界和平了。因而他把爭取世界永久和平作為奮斗目標和理想境界。
毛澤東所處的歷史時代,是一個戰爭頻發、戰亂頻仍的時代。戰爭和戰亂成為那個時代的顯著特征。毛澤東本人所經歷的戰爭和戰亂之多,所指揮的戰役和戰斗之多,在當代世界政治領袖和軍事統帥當中也是很少見的。他親身經歷了兩次世界性戰爭、參與指揮了國內的三次戰爭、決策了兩次援外戰爭和兩次邊境自衛反擊戰爭,親眼看到了戰爭給國家和世界所帶來的巨大破壞、給人民和民族所造成的深重災難。他不希望戰爭和戰亂肆虐人類世界,因而發出了“為永久和平而戰”的吶喊,描繪出“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理想境界,他渴望人類社會建立起一個沒有侵略、沒有掠奪、沒有戰爭、沒有殺戮、永久和平、永久光明的新世界。
其次,我們要看毛澤東是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消滅一切戰爭、爭取永久和平的。毛澤東年輕時就曾立下“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志向,顯示出他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他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漫漫征途中,始終把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與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人類社會怎樣才能爭取“太平世界”早日到來呢?就是要消滅戰爭的根源,鏟除戰爭借以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當代世界戰爭產生的根源、土壤和條件,就是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只有消滅了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才能徹底消滅戰爭,獲得永久和平。毛澤東給人類世界指出了這條光明大道:
“人類一經消滅了資本主義,便到達永久和平的時代,那時候便再也不要戰爭了。那時將不要軍隊,也不要兵船,不要軍用飛機,也不要毒氣。從此以后,人類將億萬斯年看不見戰爭。”
然而,鏟除戰爭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消滅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絕非易事。二戰結束不久,美帝國主義憑借在戰爭中膨脹起來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制定了奴役世界的計劃。毛澤東指出,為了實現這個計劃,美帝國主義“象野獸一樣,向歐亞兩洲和其它地方亂竄,集合各國的反動勢力,那些被人民唾棄的渣滓,組成帝國主義和反民主的陣營,反對以蘇聯為首的一切民主勢力,準備戰爭,企圖在將來,在遙遠的時間內,有一天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打敗民主力量。”毛澤東主張,為了打敗這個狂妄的計劃,全世界民主力量要聯合起來,用革命戰爭的手段,徹底消滅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這些“害人蟲”。
毛澤東深刻闡述了他的戰爭理念:
“我們從事戰爭的信念,便建立在這個爭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國和新世界的上面。”
毛澤東指揮人民軍隊參與了多場戰爭,打了多年仗,但這并不能表明他喜歡戰爭、愿意打仗。中國的革命戰爭是帝國主義列強和中國反動統治集團逼迫的結果,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渴望和追求永久和平,是所有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國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這也是“為永久和平而戰”的民意基礎和終極目的。建立在“為永久和平而戰”之上的全球戰略,才是造福全人類、光明全世界的最偉大戰略。這個戰略的實施必將產生極大的爆發力,成為阻止非正義戰爭爆發、取得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力量。
我們的結論:
毛澤東是對中國有重大貢獻、對世界有重要影響的杰出領袖。他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理論家,善于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人類社會歷史現象和現實實踐,發現許多帶有規律性的思想理念和運行規則;毛澤東作為世界公認的杰出政治家、戰略家,善于從人類世界發展全局的角度,洞察國家、人民和世界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國家、人民和世界的運行規律。他認為,國家、人民和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這三者當中,國家起著連接兩端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國家是人民生存發展的政治載體,是人民獲得幸福的有力保障,是世界贏得太平的堅實基礎。因此,國家要繁榮富強,既需要人民為之艱苦奮斗、又需要世界為之提供和平環境。他認為,為國家謀強盛,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世界謀太平。道理很簡單:國家好,人民才會好、世界才會好。
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宏偉事業,絕非一代兩代人所能成就。需要一代接著一代干,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奮斗才有可能實現。毛澤東時代,只是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奠基立業,打一個堅實基礎。新時代,則是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加速前行,創一個世界奇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用自己的奮斗一定能夠續寫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新的輝煌業績,創造屬于自己時代的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此文寫于2019年7月5日~25日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齊齊哈爾市委黨校副校長;來源:“察網智庫”微信公號)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文林墨客 | 永遠的豐碑:毛主席為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奠基立業
2019-08-23劉繼興:開國大將談到警銜制,毛主席說肩上扛了牌牌還怎么幫老百姓挑水呀
2019-08-23高驥 | 人民立場是我們的根基——毛主席只為他寫過公開發表的悼詞
2019-08-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