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談話從政策需要出發。
2、有了方向還要有政策。
3、困難,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頭了。
4、要為實際服務,不要鬧教條主義,人總要落在一個地點,像飛機早上出去、晚上也得回來,落在一個地點,不能到處飛不落地。教條主義就是不落地的,它是永遠掛在空中。
5、正確的自我批評,對于領導和紀律,不但不會削弱它,而且只會增強它。
6、我們的軍隊一向就有兩條方針:第一對敵人要狠,要壓倒它,要消滅它;第二對自己人、對人民、對同志、對官長、對部下要和,要團結。
7、同志打敵人去,出發時我對他講,一條叫光明,第二條叫困難,看到光明也要看到困難,這是辯證法,是矛盾統一。
8、我們先估計那里的缺點,那里的困難。
9、反封建常被忘記。何以忘記了呢?因為農民大眾里有農民也有地主,反帝是要農民還是要地主呢?要地主即容易忘記要農民,要農民不易忘記要地主。
10、但自衛立場必須保持,他若向我進攻必須反攻,必須回答其進攻,文的武的,特別是武的必須回擊,要堅決、干凈、徹底、全部消滅之。要消滅的干干凈凈。
11、怎樣領導是靠政策、行動、工作來領導,只要人家跟著我們走,你不說也就是領導了。
12、現在要準備由游擊戰逐漸轉到正規戰,得到新武器,就可無敵于天下。
13、要好好準備,要準備發生意見分歧,一定要發生一些分歧,要準備將來可能發生的分歧。高級干部頭腦清醒,要準備應付分歧意見。有了準備,分歧意見可能減少。
14、要看大的農西,要看普遍的,大量的東西,許多同志常常對大的東西看不見,只看到局部的小的東西。
15、中國是自力更生,力爭外援,沒說不要外援。
16、領導要有預見。預見前途,偏向,如無預見即無領導,為著領導必須預見。
17、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有預見的,農民春耕了種,預見秋季收獲,工人做工,醫生下藥,都是因為有預見,某種行為一定有某種結果。
18、陳獨秀時代,幾千的農民起來要求土地,大東西吧!看不見,凡是政策犯錯誤的都是看不見大東西。小東西看不見還不要緊,犯錯誤也不好,但不是大錯。大錯是對大量普遍的東西看不見。預見則要看到小量不普遍的東西,而當它剛從世界地平線上露出一點的時候,即能看出其將來發展的意義。預見要求如此。
19、為要領導,必須預見。盲目性是妨礙預見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不可能有預見,沒有預見,沒有領導,沒有勝利,沒有一切。
20、內戰時期蘇區垮了,其原因是不是一條,外來人非常相信自己,而不相信本地干部。白區也是欽差大臣一到,工作就垮了99.9%吧!
21、要用解決物質問題,豐衣足食來答復他。
22、你不出來,我就請,明天早晨破裂,今天晚上還去請,可能不可能?來了就可能,不來就不可能。
23、要經常注意看報上登的各國黨的宣言、綱領一類的文章。
24、看它的過去就可知現在,看它的過去、現在,就可以知道將來。
25、解決了土地問題,即可使解放區人民長期支持斗爭不覺疲倦。
26、我們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與斗爭,才能變這種他大我小的形勢。
27、我們要對‘普遍’‘大量’的問題能看清楚,才能把握住時局。
28、利用矛盾,聯合多數,打擊少數,各個擊破。
29、即不打倒一切,又不聯合一切,而是利用矛盾打擊一點的路線。
30、我們的作戰方針是誘敵深入牽著敵人的鼻子在山里周旋,把敵人磨得十分疲勞的時候,十分缺乏糧食的時候。然后尋找機會消滅它,這就是磨菇戰術。蔣占領延安這決不是他們的勝利,而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他們不久就要倒霉的。
31、我們的作戰目的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以保守一個地點為主。只要我們能大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我們將來就可以恢復失地,并且能夠奪權新的地方。因此說,有人失地,人地則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現在我們主動放棄延安,就是這個道理。
32、為了預見這種事情,宣傳上要予以揭露,要向群眾說清楚。
33、靠自己,不靠外援,不靠不是不要,要還是要,要而不靠,任何時候都要,任何時候都不要靠,就是到了全國勝利,有了中央政府,還是不靠。
34、統一戰線:總的目標劃清敵我界線,達到孤立敵人,勿孤立自己,先分開,后磋合,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他孤立我,我孤立他,最后把他孤立起來。
35、北伐后期右,脫離群眾(農民),脫離軍隊(自己不搞武裝),只剩了無產階級,孤立自己,故失敗。北伐時本不孤立,但群眾要土地不給,又不搞武裝,故農民失望,造成了自己孤立,以致失敗。
36、有了這樣的自我檢討,就有使廣大干部逐步學會黨的策略觀點與政策觀點的可能。
37、最可怕的是領導干部的自滿自足,自己缺乏策略觀點和政策觀點。
38、惟改變之事如何進行,乃是問題。吾意必須再造之,使其物質之由毀而成,如孩兒之從母腹胎生也。
39、世界上的兩種人,一種是部分材,一種是組織材,前者多而后者少。但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我們就應該鼓勵、發展、運用他們的長處。不管那長處是很少的,有限的,我們看人首先就應看他的長處。
40、單純防御路線發展的前途:或者是不顧一切的拚命主義,或者是逃跑主義,此外決不能有別的東西。
41、我敢說敵人吞了華北,決不是一服補劑,相反的卻是一枚炸彈。
42、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新的力量,渡過戰爭難關,停止敵之進攻,準備我之反攻,達到驅逐敵人之目的,這就是當前問題的關鍵。
43、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的進步,這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是日本的困難;第三是國際的援助。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條件在抗戰十五個月中已經怎樣了?一句話回答:已經有了一個基礎,但距必要的程度還很遠。
44、在于敵強我弱僅是一方面的事實,敵人尚有弱點存在,中國尚有優點存在。
45、總起來說,敵強我弱這個矛盾著的對比,決定了戰爭的長期性,決定了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我們是持久勝敵論者,不是速勝論者。敵小,我大;敵人戰爭是退步的,我們戰爭是進步的;敵之國際地位比較孤立,我則比較能得外援:這幾個矛盾著對比,又決定了戰爭的最后勝利定屬于我,不屬于敵,這就是十五個月抗戰經驗的第二個總結。
46、如果對于整個抗日戰爭變化發展的行程沒有一個大概的估計,我們就只能跟著戰爭打圈了,讓戰爭把自己束縛起來,而不能將其放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加之以調節整理,造出為戰爭所必須的條件,引導戰爭向我們所需要的方向走去,爭取戰爭的勝利。
47、我們必須以自力更生為主,我們不但不怕三階段,而且正要造成三階段。三階段是中日戰爭的規律,不但在敵我力量對比上有其根據,而且也在國際形勢上有其根據。
48、三個階段的主要特點,在于包含一個過渡的中間階段。這就是說,第一,我之抗戰必須用盡一切努力去停止敵之進攻,假如敵之進攻不能在一定時間與一定地區停止下來,就無所謂性質不同的三個階段。
49、整個國力上說來,他要北防蘇聯,東防美國,南對英法,內鎮人民,他只有那么多的力量,可能使用于中國方面的用的差不多了。
50、深入敵后所指示的“三個法寶”:堅持統一戰線;開展游擊戰爭;鞏固內部團結。
51、以“擠”的方法,獲得學習的時間。以“鉆”的方法求得問題的了解與深入。
52、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它比任何“餉”,任何援助都可靠。
53、必須釆取先打后拉,一打一拉,打中有拉,拉中有打的策略方針。
來源:虎妞兒讀書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