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于教育促進社會改革的課程目的論
“國力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長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遠,外部之事,結果之事也;體力充實,內部之事,原因之事也。體不堅實,則見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遠?”“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
“中國歷來只是地主有文化,農民沒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農民造成的,因為造成地主文化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從農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國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這個里面,最大多數是農民。農村里地主勢力一倒,農民的文化運動便開始了。”
(二)立足于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課程認識論
“唯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學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
“一切比較完全的知識都是由兩個階段構成的:第一階段是感性知識,第二階段是理性知識,理性知識是感性知識的高級發展階段。學生們的書本知識是什么知識呢?假定他們的知識都是真理,也是他們的前人總結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的經驗寫成的理論,不是他們自己親身得來的知識。他們接受這種知識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必須知道,就一定的情況說來,這種知識對于他們還是片面的,這種知識是人家證明了、而在他們則還沒有證明的。最主要的,是善于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和實踐中去”。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學生如果只有書本知識而不做工是不行的,但是大學文科不好設工廠,不好設什么文學工廠,什么歷史學工廠,經濟學工廠,或者小說工廠。文科要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工廠,師生應該接觸農民和城市工人,接觸工業和農業,不然學生畢業用處不大”。
(三)立足于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課程致用論
(四)立足于人類自身發展的主動發展論
“現在的學制、課程、教學方法·是很摧殘人的”;
“現在的考試方法是對付敵人的辦法”;
“現在的課程太多,負擔太重這樣不行”;
“課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
“學生負擔過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學校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特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執行”。
(五)立足于個性發展的課程方法論
1. 啟發式(廢止注入式);
2. 由近及遠;
3. 由淺入深;
4. 說話要通俗化(新名詞要釋俗);
5. 說話要明白;
6. 說話要有趣味;
7. 以姿勢助說話;
8. 后次復習前次的概念;
9. 要提綱;
10. 干部班要用討論式。
“現在學校不發講義(我是講大學),叫學生記筆記,叫學生死抄。為什么不發講義?據說是怕犯錯誤。其實還不是一樣記筆記就不怕犯錯誤。應該印出來叫學生看,研究。你應該少講幾句嘛!主要是要學生看材料,你講歷史就該把材料給大家,材料不只發一方面的,兩方面的(正、反面)都要發,新學、舊學都要發嘛!”
“教員應該把講稿發給學生,和學生共同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回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的了”。
“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不利于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