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毛主席在井岡山建軍開始,人民軍隊——無論是叫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解放軍——都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的一塊文化高地,在文化上輻射、滋養、引領著全社會。
截止八十年代,軍隊文化戰士創作的歌曲、散文、小說、戲劇,八一電影制片拍攝的電影等等,影響了新中國成立前后兩、三代人。
已故著名軍旅作家劉白羽前輩,就是這塊文化高地上的一位標志性人物。之所以想起劉白羽,是因為前幾天,諾獎得主莫言陷入輿論漩渦的緣故,人們發現,早在1995年,劉白羽在看了《豐乳肥臀》之后,就對作者有嚴厲的批評。“世風如此,江河日下,我們浴血奮斗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國家,竟養了這些蛀蟲,令人悲憤。”
劉白羽此言,證明盡管他不能力挽狂瀾,但他的一生始終如一,沒有忘記革命建國的初心。在一個變色龍成精的年代,人人以與時俱進為榮的年代,這無異是一種最可寶貴的品格。我在搜尋劉白羽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早在1950年,劉白羽就以新華社駐東北野戰軍記者的身份,擔任了電影《人民的戰士》編劇。以今天的眼光看,這部電影顯得過于樸實無華,與其說講述了一個曲折離奇,扣人心弦的故事,不如說更像一篇質勝于文的戰地通訊,但唯其如此,才能讓今天的觀眾更加貼近當年正凱歌行進的人民解放軍,尤其是戰功赫赫的第四野戰軍的精神風貌。195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人民的戰士》榮獲“爭取自由斗爭獎”。《人民的戰士》上映時間距今已有70多年,很多人沒有看過,我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劇情——1946年的東北戰場,松花江南岸的農民在我軍撤退到松花江北岸后,遭到蔣軍和地主還鄉團的殘酷迫害。青年農民劉興不得不離別妻兒老小,去投奔解放軍。在松花江北岸,翻身農民萬大爺送兒子萬良才參了軍,自己也積極支前。萬良才和劉興在同一個連隊,兩人成了好朋友。1946年冬,東野開始三下江南,在一次戰斗中,劉興負傷,萬良才把劉興背下陣地,途中敵機轟炸,他用身體掩護劉興,自己卻受了重傷。劉興在后方醫院逐漸痊愈,萬良才卻因傷勢過犧牲。劉興萬分悲痛,決心為戰友報仇。他返回部隊,隨部隊打回了家鄉。母親告訴他,妻子被蔣軍殘殺,劉興忍著悲痛告別母親,隨軍繼續戰斗。他在戰斗中炸毀了敵人的街壘,自己再次負傷,在戰地包扎所,劉興遇到萬大爺,告訴了他萬良才犧牲的消息,萬大爺安慰他說:“我的兒子為革命犧牲是光榮的。”劉興帶傷重返火線,參加了最后攻克敵人指揮所的戰斗,并在火線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在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影片的拍攝工作極不順利,東北電影制片廠(即后來的長春電影制片廠)黨委和四野文工團黨委共同決定,號召大家自己動手動腳克服困難。為了逼真地再現戰場氣氛,剛剛走下戰場的文工團員們,憑著在戰爭中學到知識,勇敢地承擔起了煙火、爆破、研制黑色炸藥和制造空包彈的任務。影片中扮演縱隊副司令員的宋廣漢主動承擔起制造黑色炸藥的工作。由于沒有經驗,碾碎時發生了爆炸,當場犧牲了一位工人同志,宋廣漢和另一位同志也受了重傷。但他沒有氣餒,仍然帶傷堅持研制,直到取得成功。影片扮演男二號萬良才的演員劉欣也受了重傷,但他為了少誤工時,傷未痊愈就投入了拍攝。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攝制組犧牲1人、致殘3人、輕重傷25人,終于在1951年3月完成了拍攝任務。《人民的戰士》最濃墨張彩的部分,是劉興在傷愈歸隊后參加訴苦活動的橋段。
在影片中,訴苦會現場群情激昂。有的戰士父親被地主活活打死,有的戰士母親被地主強奸,含恨自殺,有的戰士弟弟妹妹被賣掉……戰士們的仇恨與斗志,都訴苦中被激發出來,整個氣氛,很像是新聞記錄片的鏡頭。訴苦運動,是1947年開展的“新式整軍”運動的主要內容(其他內容包括“三查”,即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進行階級教育,實行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開展群眾性的練兵運動)。訴苦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對比新舊社會,啟發指戰員的階級覺悟,激發對階級敵人的仇恨,認識到天下窮人是一家,明白為誰當兵,為誰打仗。訴苦運動證明,人民軍隊并不是一支抽象的“國家軍隊”,而是一支“階級軍隊”,只有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才能打到地主老財,窮苦人才能過上好日子。訴苦運動結束之后,大決戰隨即開始,人民解放軍氣勢如虹,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了蔣介石持續22年的反動統治!與人民解放軍反復厘清、確認自己的本質相反,蔣介石和國民黨統治集團,卻始終不敢面對軍隊的階級性。蔣介石欺騙性的宣稱,國民黨軍隊是“國軍”,是為國家打仗,但實際上,國民黨軍隊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炮灰,是地主階級的炮灰,也是美帝國主義殖民中國的炮灰,對國民黨軍隊的廣大中下層官兵來說,他們出生入死地打仗,反對的是他們自身的利益,國民黨軍隊取得的勝利越多,他們所屬的階級受到的壓迫就越嚴重。因此,蔣介石的軍隊,當然就沒有戰斗力,“國軍”和有明確階級意識到解放軍對戰,就一觸即潰,望風而逃。《人民的戰士》的另一個特點,是其中的戰斗場面,表現了很高的戰術水平。
在潔白的雪地映襯下,戰士們成經典的“三三制”隊形展開,交替掩護,很快就以極小的代價拿下了被國民黨軍控制的山頭。所謂“三三制”,即戰斗時以班為單位分成三個戰斗小組,每個戰斗小組三人,每個戰士分工明確,進攻-掩護-支援。戰斗小組進攻時,兩名士兵在前,組長在后,成倒三角陣型,既便于指揮又便于掩護,三個戰斗小組組成一個戰斗班,三個戰斗班組成一個排戰斗群,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戰斗班展開時,士兵根據組長或班長指令隨時變換戰斗隊形,戰斗群展開后用"口語"、"手語"、"軍號"來傳達戰術指令,一個總數27人的戰斗群完全展開,就可以覆蓋800米寬的戰線。“三三制”是林彪在擔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期間,提出的著名的六項戰術原則中的一項,其他五項包括一點兩面、四組一隊、四快一慢、三猛、三種情況三種打法,等等。毫不夸張地說,六項戰術原則,是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思想在戰術層面的結晶。“六項戰術原則”提出后,東北我軍的戰術水平很快超過了被美軍教官訓練出來的原“中國遠征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這支裝備了美械,曾經不可一世的蔣軍主力,最終被全部、干凈、徹底地消滅在黑土地。今天很多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導演,在表現我軍的作戰行動時,除了慘烈、不怕死,就是人海戰術,這其實大錯特錯,是不懂歷史的表現。人民軍隊在政治、戰略和戰術水平等方面,全面優于對手,才是勝利的根本原因。新中國成立后,我軍在戰術層面,也明顯優于美軍、蘇軍、印軍以及南越偽軍,所以才能夠在以他們為對手的戰爭中,克服武器裝備的差距,取得最后勝利。解放戰爭期間,東北是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劉興傷愈歸隊,就可以乘火車奔赴前線,而在關內,我軍還只能靠“兩條腿跑過敵人的汽車輪子”(電影《南征北戰》臺詞)。在火車上,劉興和戰友們豪邁地唱起了《林總命令往下傳》,這可能是國內唯一完整表現這首歌的電影。林彪晚年的問題暫且不論,但在東北解放戰爭期間,他的確是深受基層干部戰士信任、愛戴的優秀指揮員!1951年3月,文化部電影局和中影公司在全國20個大城市舉辦國營電影制片廠的“新片展覽月”,展映了《白毛女》、《鋼鐵戰士》等26部影片,《人民的戰士》也名列其中。很快,東影接到了從毛主席那里傳來的意見。毛主席認為,這是一部好片子,但劉興的戰友萬良才犧牲,看了讓人覺得心里很難過。盡管電影被稱為“遺憾的藝術”,但毛主席的看法,不能不重視。編劇劉白羽在和東影的領導、導演研究之后,決定對影片進行重大修改,于當年10月又投入了二次拍攝,1952年4月完成。在修改后的版本中,萬良才在后方醫院,被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醫生用精湛的手術救活,并在前線與父親萬大爺重逢,同時,劉興的妻子也僥幸逃過了蔣匪軍的殘害,在獲得解放的家鄉與劉興重逢。說實話,我在看這部電影時,略感不諧,覺得萬良才與劉興的負傷與歸隊,似嫌重復,劉妻生還,也減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聯想到毛主席在五十年代看《白蛇傳》,晚年看電影《難忘的戰斗》【點擊閱讀】時,都曾完全進入劇情而不能自己,也能夠理解毛主席的心情。毛主席有一顆柔軟慈愛的心。在真實的革命斗爭中,“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犧牲不可避免,但在銀幕上就不愿意再看到犧牲。《人民的戰士》第一次上映時,毛主席剛剛得知愛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消息,他不愿意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同樣發生在影片中的萬大爺身上。毛主席對人民的愛有多深,他不希望人吃人的舊社會復辟的決心就有多大——從一部電影的修改,我們已經約略可以看出一點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的思想發展脈絡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