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潰敗故事當成英雄史詩來講述,用意淫來自我麻醉,不去總結國民黨抗戰失敗的教訓,潛伏著重蹈覆轍的嚴重危險!”
正文
—
最近這些年,在為“國軍抗日”所建立的新神話敘述中,“八百冷娃投黃河”是濃墨重彩的一章! 反映“八百冷娃投黃河”的話劇《中華士兵》的劇中場景。 01 —
敘述是煽情的、甚至是詩情的——
“比狼牙山五壯士悲壯百倍!”
“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懸崖。身后是奔騰咆哮的黃河,面前是張牙舞爪的鬼子;放眼望去,東、西、南、北重巒疊嶂,云霧飄渺處則是他們的故鄉。八百多名小戰士齊刷刷地跪在懸崖上,向著家鄉跪拜之后,一起跳進奔騰的黃河。”
“這位村民至今還記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那是一位旗手,雙手緊攥著軍旗。他在跳河前吼了幾句秦腔,是《金沙灘》中楊繼業的兩句:‘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啊—’“
有畫面、有配樂、有全景、有特寫,這種大片式的鏡頭,感動了不少人。
陜西畫家李新安據此創作了“八百壯士投黃河”的巨幅油畫,作為抗戰勝利70周年的獻禮。
李新安和他的“八百壯士投黃河”。
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了原創大戲《中華士兵》,“再現800冷娃投黃河的悲壯故事”。
但是,天曉得,這樣的場面在抗戰歷史上并不存在,這個故事純粹是一種文學虛構。
“800冷娃投黃河”的事跡,在國共雙方的戰史中都沒有任何記載,在日方的資料里也沒有任何記載。
最早講述這個故事的是創作了《白鹿原》的小說家陳忠實,那些最煽情的文字就出自陳忠實筆下,時間是2004年12月。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聽說、轉述、或記載過這個故事。
陳忠實的這篇文章,是為一本名為《立馬中條》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所作的序。
陳忠實的文章還說,發掘出這段歷史的,是《立馬中條》一書的作者之一張君祥——
“我在閱讀《立馬中條》書稿前,曾經聽到過本書作者之一的張君祥先生講述的這個細節。”
那么,張君祥的故事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張君祥說:
“‘八百冷娃跳黃河’的敘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在數字和場面上作了藝術化的處理。‘六六戰役’后,人們在平陸與芮城交界的河灘上撈起了800多具戰士的尸體,但實際上跳河的遠遠不止這個數字,我目前整理出來的犧牲名單就有2000多人。”
這應該就是全部真相了——
看到了河里的尸體,然后“藝術化”地臆造出了悲壯的場面,被陳忠實轉手之后,就被當成“信史”,就比“狼牙山五壯士悲壯百倍了”。
歷史就是這樣被發明出來的。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
在臺灣的“國軍親子”,正宗傳人“臺軍”,2015年6月18日曾將中條山戰役“八百壯士跳黃河”的說法當做國民政府時期抗戰事跡進行報道,引發島內學者指責。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學者考證表明,177師等陜西部隊確曾在中條山戰役蒙受慘重犧牲,許多陣亡者浮尸黃河,但沒有集體跳河證據,更無一次八百人的紀錄。
臺軍方只好公開道歉:“未詳加考證及審核,錯誤引用數據,遭致非議,深感歉意。”
如此而已。
02
—
說到“800冷娃”,就不能不說“中條山會戰”,因為“800冷娃”的故事,據說就發生在“中條山會戰”當中。 中條山位于山西省南部,緊靠陜西、河南、陜西三省邊界地區和黃河大轉彎處北岸,東西約170公里,南北約50公里,是華北淪陷后國軍在黃河以北所保有的惟一較大而突出的陣地。 國軍守軍16個師,約15萬人。日軍6個師團,近4個混成旅,3個飛機飛行團,總兵力約10萬人。 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開始全面進攻。 國軍的腐敗與軍事上的低能在這次會戰中暴露無遺。 首先,日軍全力決戰,而國軍統帥部對日軍決心缺乏清醒的估計。 戰前,中條山守軍有26萬人,但蔣介石在大戰將臨的情況下,居然抽調近10萬人參與包圍陜甘寧邊區及其他與八路軍“摩擦”的活動,導致戰區兵力下降。 其次,為確保會戰成功,日軍對主力部隊做了山地戰的強化訓練,并事先掃清周邊,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國軍既沒有修筑較好的防御工事,也沒有儲備充足糧彈。 正式開戰僅4日,第14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就致電蔣介石,說“大軍已絕食3日,四周皆有強敵,官兵空腹血戰,狀至可憫,若不急籌辦法,恐有潰散之虞。” 第三,國軍進退失據,指揮混亂,部隊互不協調。 國軍戰前沒有象樣的作戰計劃,會戰爆發后蔣介石要么不顧事實地命令“恢復原有陣地”,要么要求“就地固守”,而且很快就失去統一指揮,戰區司令長官何應欽下令部隊化整為零,各自突圍,實際上變成了四散逃命。 中條山會戰,國軍被俘3.5萬人,遺棄尸體4.2萬具,日軍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日軍稱“達到了消滅敵軍主力的目的,收到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 黃河中的國軍尸體,主要是被日軍擊潰之后爭相跳河逃命溺斃的,真實情況與“800冷娃投黃河”的悲壯凄美相去甚遠,所以蔣介石才會說中條山會戰是“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03
—
在戰爭中,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是說不允許失敗,但失敗也有光榮失敗與可恥失敗。
什么是光榮失敗呢?
就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給敵人以最大限度的殺傷,保持戰斗意志直到最后,純粹由于敵我力量懸殊而遭致的失敗。
狼牙山五壯士最后集體跳崖,但他們是極其光榮的——他們圓滿、超額地完成了阻擊、牽制敵人的任務,他們給敵人以最大限度的殺傷,盡了一切可能與敵人戰斗到最后,他們的意志與精神懾服了迷信武士道的日軍。
什么是可恥失敗呢?
就是自己的戰斗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由于腐敗無能、貪生怕死,喪失戰斗意志而遭致的失敗。
中條山戰役就是這樣一種可恥失敗,國軍在抗戰中的失敗大多數都屬于這樣類型的失敗。
這場連蔣介石都感到可恥的失敗,由于以虛構的“800冷娃投黃河”為包裝,又開始在藝術舞臺乃至銀幕、熒屏上被當成英雄史詩來歌頌,這不是很可笑,也很可怕嗎?
難道我們這個民族就如此熱愛失敗?難道我們要用投河來驅逐侵略者嗎?
把潰敗故事當成英雄史詩來講述,用意淫來自我麻醉,不去總結國民黨抗戰失敗的教訓,潛伏著重蹈覆轍的嚴重危險!
在中國面臨世紀決戰的陰影漸行漸近的時候,這種危險就尤其令人不能忍受!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