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深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馬學科研究生培養,必須強調讀馬克思主義經典,這既是基本要求,也是學界共識。“讀經典著作不僅是個如何讀書的問題,還是一個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問題。”要讀經典,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頒布的《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中,也明確要求各二級學科都要注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閱讀訓練。從調研得知,全國絕大多數高校都注重研究生的文獻閱讀,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學校更是將舉行經典著作研討活動常態化,有高校還承辦全國范圍的研究生閱讀經典的文獻綜述賽事。
相關條文(文件全文見文末):
1.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多,體現了各個歷史時期它的代表人物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比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主要著作有:《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和通信等。這些論著集中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以及以此為理論基礎的科學社會主義,涵蓋了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歷史理論等各個領域。在以后的各個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新的科技發展和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征和當時的社會實踐又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2.學科概況:高度重視對馬克思主義著作和發展史的研究
3.規定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注重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4.在培養目標中多次提到:熟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5.學科研究范圍提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6.課程設置提到: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文獻,有兩個方面需要平衡好,本土的和外來的,即我們經常談到的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文獻和毛澤東等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文獻。閱讀之前,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二者都很重要,不能厚此薄彼。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也就是說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立足于中國實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創新。體現在文獻閱讀上,既要讀好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本,也要讀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篇大文章。有的學校,由于師資條件所限,給學生開列書單存在“厚馬輕中”或“厚中輕馬”等問題,造成培養的研究生文獻閱讀存在很大的短板。還有一種情況也值得注意,就學生而言,他們身處信息化社會,習慣于依賴網絡進行所謂的碎片化閱讀,對于經典文獻存在閱讀衰減的現象。
兼顧中外馬克思主義經典,也有一個堅持與發展的邏輯在里面。我們現在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源頭在哪里?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同各種形形色色非馬克思主義作斗爭的?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含義和歷史使命又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貌似簡單,但要想徹底弄明白、講清楚,也非易事。這要“回到”馬克思那里,“回到”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
對于研究生而言,建議大家認真對待學校和導師開列的必讀文獻,按照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發展的順序進行閱讀,先馬克思主義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文獻。不過對于有一定學科基礎的,可以跳過這個順序,進行選擇性閱讀。
一是要認真閱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列寧選集》(1-4卷)等。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要整體性理解,要結合歷史語境、理論發展的演進邏輯等認識馬克思主義。如《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等,這些篇目需要認真研讀。假如時間允許,還可以讀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如盧卡奇、柯爾施等人的著作,拓展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認識。站在“三個國際”的視角,運用原始文本重新審視蒲魯東、巴枯寧、考茨基、伯恩施坦等人的著作,看看他們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本分歧;讀一下普列漢諾夫的著作,與我們黨的陳獨秀比較一下,可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或本國化復雜過程的理解。對照當代西方社會出現的問題,再閱讀盧卡奇的有關著作,或許會有一些新的啟示。
二是要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特別是黨的領袖的著作。比如《毛澤東選集》(1-4卷)、《鄧小平文選》(1-3卷)、《江澤民文選》(1-3卷)、《胡錦濤文選》(1-3卷)以及習近平同志的有關著作、講話等。閱讀毛澤東的著作,特別是《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篇目,需要反復讀。閱讀鄧小平的著作,《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等篇目,需要重點讀。雖然《鄧小平文選》許多文章篇幅不長,但觀點鮮明,論述精辟,內涵深刻。閱讀上述文獻時,還要關注不同時段黨的其他領袖的著述,比如黨的創建史,不讀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的文章,顯然不行;黨的統一戰線史,對照王明的文章,更能把握抗日戰爭時期統戰理論的復雜面相;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不閱讀羅榮桓、譚政等人的著作也不合適;要了解中國共產黨政策史,薄一波主編的《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應為必讀書。其他如胡喬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均是經典必讀書。再比如,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問題,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就是一個需要認真加以研讀的重要文獻,“三個深刻改變了”③會給我們以明確的回答。
作為馬學科研究生,是不是除了上述經典,其他非本學科的經典都不讀了呢?當然不是。還有一些必要的相關學科經典文獻的閱讀,甚至要主動去讀一些東西方文學作品,提高文學修養。我們黨早期一些領袖,雖然沒受多少正規教育,但是他們的文章寫的很生動,講話富有激情,個性魅力十足。他們在青少年時期閱讀了諸如四大名著這類經典作品,接受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這些經典融入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從而影響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許多出生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領導人,在青年時期閱讀了大量蘇聯作家的作品,對西方眾多文藝家的作品也十分熟悉,知識面十分寬廣,為后來處理政務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李瑞環的《學哲學,用哲學》,充滿哲理韻味,很接地氣,這與他長期“硬著頭皮去讀,咬緊牙關堅持”密不可分。青年習近平梁家河七年知青時間,廣泛閱讀,“好讀書但不唯書,注重將讀書與實干結合起來”,④為后來治國理政奠定了堅實的文化根基。
來源:陌上花落楓微信號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教育部文件明確要求注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閱讀訓練。須深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2023-09-0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