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經濟金融 > 閱讀信息
六萬水:不能再讓錯誤的財政金融觀點桎梏著我國經濟發展
點擊:3749  作者:六萬水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8-24 08:21:59

 

1.jpg


當前的宏觀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盡管我國2023上半年GDP增長錄得5.5%的增長,但是不少行業及從業人員對于宏觀經濟仍寄以更高的期望。經濟形勢不夠理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經濟學者們給出不少解決方案。筆者認為,擺脫經濟發展困境首先需要糾正如下一些錯誤的財政金融觀點。

錯誤觀點一:需要降稅才能提振經濟


我國的稅收法律與政策是比較合理的,相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稅負并不是太高。如果我國稅負過高,應該是會影響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持續三十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已經證明我國的總體稅負比較合理。如果稅負稍有偏高,那就是之前偏高的增值稅,國家也在不斷地降低增值稅稅率。當然,如果工業生產企業的增值稅再稍為下降一點,將對我國完善而不斷升級的工業生產企業是一個極大的鼓勵。這不僅可以提高工業企業員工的福利和待遇,避免潛在的“去工業化”風險,還讓年輕人看到國家重視工業企業,在工廠上班也有希望。

相對于發達國家常見動輒8%-12%的消稅費,我國對于一般商品都沒有消費稅。對于興起的網絡銷售,我國一直沒有制定網絡交易稅,筆者認為網上交易減少了許多環節,固然是減少了成本,但是不少稅源也在流失。在線下交易統治時期,商品中轉地和消費地政府可以征到消費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源。線上交易普及后,就算是商品生產地政府都不一定能征收到商業電、商業水的稅源,而商品消費地政府也征不到大商場的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由于線下商場經營不景氣,消費者所在地政府連商業電、商業水附加的稅源都收不到了。線上交易的發達,雖然帶動了數百萬物流崗位,但是消失的批發、零售從業者工作崗位不止上千萬。筆者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但是線上、線下交易稅負不平衡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網絡交易稅,應該合理分配于產品出產地與產品消費地政府,并且,設計的稅率應該可以讓線下的大商場仍有存在的必要與空間。

一味地降稅,并不能讓企業過上好日子。企業過上好日子,應該是大部分行業與產業在市場上賺到錢,而不是靠政府補貼與減稅。對于政府而言,如果不斷地減稅,將讓國防、教育等事業的發展缺少資金投入,地方政府被迫通過國有平臺公司舉債運行,地方政府也無力于投資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將陷入“大市場、小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教條的陷阱。某西方國家地鐵臭氣熏人,街頭垃圾成堆,就是西方國家地方財政衰敗的惡果。對于老百姓而言,在政府與企業面前,個人是弱小的,如果普通老百姓收入減少,企業發展無前途,政府部門縮衣節食,就算是給老百姓減稅,老百姓看不到經濟發展的樂觀前景,也不敢大膽買房、買車,而是選擇將錢存到可靠的銀行中去。

錯誤觀點二:中國貨幣超發


“貨幣超發論”一直有市場。需要說明的是,人類歷史上,經濟高速發展都會或多或少伴隨物價上漲。只要物價不是惡性上漲,物價適當地上漲才能良性地促進消費與生產。

筆者并不認為,房地產市場的過快漲價是正常的,相反,房價上漲速度應該與居民收入增長相適應,而不是掏空年輕人的六個錢包。2015年以來房價上漲兩三倍就不是正常的房價上漲。

“房地產行業是超發貨幣蓄水池”的理論,顛倒事實與邏輯,害人不淺。我國的房價上漲速度過快,除了短期過快過多的購房需求與較慢的房子生產速度不匹配的原因之外。金融政策也是助推房價飛漲的原因。過多的房貸購買資金投入有限的房地產生產中,擴大了短期內的房產供需矛盾,造成了房價的不正常上漲。自從政府對相關房產企業劃定“三條紅線”之后,房價高漲的野馬才真正得以拴住。而之前的“房地產蓄水池論”認為:貨幣超發太多,錢太多,只有通過房地產的上漲才能把錢給用掉。近十年來,央行基礎貨幣年均增長為2.6%,央行并沒有所謂的超發貨幣,而是商業銀行將主要的貸款都投給了房地產相關產業鏈,導致房價上漲,房價的上漲又需要更多的貨幣,如此不斷地擊鼓傳花,導致我國的廣義貨幣(M2)越來越高。這些廣義貨幣不是中央銀行超發出來的,而主要是商業銀行不斷地放貸與存款制造出來的。

當前我國一些權威的出版物仍用M2作為貨幣是否超發的標志,這是有待商榷的。M2是指央行發行的現金加上居民、企業和政府所有的銀行存款。而所謂的存款,根據現代商業銀行運行機制,只要一發生企業或個人借貸就會增加存款。舉例說,當前假設一個國家的M2是100元,都存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是10%,某個企業向銀行借了90元,又存在銀行,這個國家的M2就變成了190元。也就是說,只要有企業向商業銀行借錢,不管將來能否還回給銀行,都會顯示M2在增加。只要銀行敢于放貸,M2就會增加,而不需要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如果央行不增發貨幣,僅僅靠商業銀行借貸,市場上的錢都是靠借貸而來,容易造成債務危機,消費就會萎縮,企業也賺不到錢,就會出現所謂的“產能過剩“。

M2的增長,在貨幣乘數沒有用盡的前提下,只要企業或個人從銀行不斷地貸款出來,都會顯示M2在增長,至于這借的錢是拿去發工資,還是用于擴大投資增加生產,就要仔細分析。所以不能認為M2的增長就是貨幣增發,這其中中央銀行完全可以不用調整資產規模,或是存準率。M2的增長并不存在簡單的好壞標準。我國商業銀行的借貸大多還是用于發展實體經濟,發展生產力,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長期好處;而美國增發的貨幣主要用于戰爭與進口商品,貨幣在國內循環不多,所以美國的M2就不高。特別是次貸危機之后,美國連房地產業也不敢發展。

若地方政府借錢發工資,同樣會導致廣義貨幣增長。當前我國經濟下行的情形下,仍出現M2增長10%的情形。可以調查一下,是否存在中西部個別地方政府用地方平臺公司或是國有企業向銀行借貸用于發放財政工資。不管是個人、企業或者地方政府向銀行借錢都會致M2增加。當前某些地方政府的經濟與財政狀況并不太樂觀,如果不認真研究,動輒拋出“貨幣超發論“,就找不出解決問題之道。地方政府為了維護地方經濟穩定,通過國有企業或平臺公司而向銀行借貸發工資并不是長久之計。除了開源節流之外,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活躍市場經濟,企業能賺錢,個人敢消費,地方政府能收到穩定的稅收,才是良性的廣義貨幣增長。

在我國,由于生產力發達,企業眾多,銀行信貸業務繁忙,與此同時,網絡支付的發達,居民使用現金支付越來越少。我國的M2數據在本質上,更加正相關于全社會融資總量的規模。所以,我們看到M2的增長速度幾乎與社會融資總量增長的速度越來越一致。我國的現金支付越來越少,但是資產表顯示中央銀行發行在外的現金在過去的十年幾乎翻一番,由2013年的6.5萬億增加到目前的11.1萬億元。除了必要的國家央行之間的央行互換,也要注意過多的現金流失海外,這些人民幣現金流失海外后再通過離岸人民幣交易市場兌換美元,將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帶來壓力。

美國才是真正的貨幣超發。美國為了彌補財政赤字,從2020年2月份開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了一倍,由4.15萬億美元擴張到約8.3萬億美元。美聯儲購買的美國國債約為5萬億美元。央行購買國債并不是不道德的操作,而是為了擴大貨幣供應,增加市場活力,補充社會資本之舉,但要防止太過。美國的貨幣理論大師弗里德曼認為發達國家貨幣增發的速度應該是3%左右。如今美國的所作所為與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完全不一樣。美國近三年的基礎貨幣年增發速度約為40%,所以美國物價必然大漲。另一方面,美聯儲為了抑制通脹將基準利率上調到5.25%至5.5%之間,說好的利率市場化,蕩然無全。美聯儲為了其本國利益將利率掄上掄下,對別的國家卻要求所謂的“利率市場化“。這種做派,完全不顧吃相,是赤裸裸的金融帝國主義思想。美國政府的操作,對中國國內過度迷信西方經濟學市場決定論、市場萬能論的學者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美國發動的新一輪金融戰,必須高度警惕。針對美國提高利率,我國目前國內民企、國企或地方政府借的外債僅為1.83萬億元,這個風險相對比較低。但是,我國房地產部分企業借的美元債已經違約,這是個令人惋惜的結局。美國在2006年調高利率至5.25%,和目前一樣達到近20年的新高,這并不一定是美聯儲最后一次加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同樣是美聯儲將利率調高至6%,本輪美國加息什么時候是個頂呢?如果美國內部大量企業,比如“yellow”這樣的大型貨運企業以及大量金融機構倒閉,美國就有可能降息。或者是,美國的潛在競爭大國,匯率失守、經濟蕭條,大量企業成為休克魚,股市債市一片哭聲,美國就會適時降息、大水漫灌,進入該國收購股權與債權,完成新一輪產業與金融殖民。美國打不到獵物,仍有可能將利率提到10%以上,除非其國內企業先崩了。只要我國經濟恢復活力,將經濟增長率保持中高速,當前的國際游資撤退,正是增發貨幣、回收金融主權、獲得鑄幣收益的大好時機。按照紅色金融家薛暮橋的理論與做法,這些投機性的國際游資離開中國,那就是“再見”,最好再也不見。我們有自己的央行,可以生產資金、資本,不缺美聯儲生產的資本。

美國的貨幣超發與利率操控是為了其本國的利益,一方面是為了避免疫情期間經濟過度下滑,另一方面是為了壓制通貨膨脹。美國的做法,當然并不是萬全之策。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實體經濟,特別是美國的大企業與高科技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少,美國的財政收入并沒有萎縮。相對而言,在過去的十年,我國央行每年基礎貨幣增長率為2.6%,似乎保持了與實體經濟增長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對當前的經濟下行應該是有一定影響的。巧合的是,我國基礎貨幣增發的過度謹慎,從全球宏觀經濟角度而言,這給美國貨幣增發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盡管美國是在以近乎零成本地印錢,這些錢增加了一倍多,但是采購來自中國商品的價格并沒有因此提高一倍,而是隨著人民幣的貶值,來自中國的商品更加便宜了!這樣的結果耐人尋味,也讓中國金融學者感到不解:我們按照西方教科書讓央行保持獨立,我們不增發貨幣,而人民幣卻貶值了。這多少有點“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感覺。

一些經濟學家已經發現,全世界的工廠都在爭相壓低價格,迫不及待地向美國消費者提供全世界最物美價廉的商品,唯恐美國企業不下訂單。這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不應該的。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工業生產體系,而我國中西部的小城鎮、農村的基礎設施仍非常缺乏。以中小學教育設施為例 ,有的宿舍床位仍然是80后上學時睡的銹跡斑斑的床鋪。我們的鄉鎮初中、小學都沒有游泳池。有些縣城都沒有公共游泳館,為了防溺水,只能防著孩子們不要去野泳。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有全世界一流的生產技術與生產設施,我們有高素質的工程師與嫻熟的施工人員,為什么我們卻沒有財富去建造這些滿足國民正當需求的基礎設施呢?我們沒有出口嗎?我們的出口全世界第一。我們賺了很多外匯,但是為什么我們還是沒有錢去搞建設?難道我們的經濟學者不認真考慮一下,是不是我們的基礎貨幣發少了嗎?是不是我們的鑄幣稅收入都被別人拿走了,以至于讓我們認為國家印錢給老百姓花錢享受健康生活都是不應該的,是不道德的?當我們真要建這些設施,我們的政府就要背負一堆利率很高的債務,這又是誰規定的?難道我們要感謝美國政府貨幣寬松嗎?感謝他們把資產負債表擴大一倍,憑空多印四、五萬億美元,讓美國消費者有了錢,又可以買中國商品,我們中國的企業因此才有訂單,也同時才有了“錢”?而美國、日本、歐洲都沒有貿易順差,不用靠外匯占款發現基礎貨幣,為什么中外經濟學者對此并沒有憂心忡忡?相反,只要中國出口但凡有點下降,大伙就覺得天就要快塌下來了呢?

抖音的流行,不僅是讓外國人更好地了解認知中國,也讓我們國人更好地認識世界。讓筆者感興趣的是一個熱播的抖音視頻,其名為“馬佳matta”,講述一位中國女婿第一次到歐洲東歐小國斯洛伐克農村的見聞。讓筆者感到驚奇的是,這個東歐國家農村的基礎設施之發達,農村里面有酒吧、超市,有乒乓球館,有足球訓練場,有冰球場。那些農民鄰居悠閑地品著啤酒,好奇地打量著那位來自中國的帥小伙。斯洛伐克在全世界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產業,也沒有太多的礦產資源,但是這個國家的農村為何這么漂亮和現代化,據馬佳說,這個國家的醫療還免費,農村每戶平均有兩三輛車,他們的錢來自哪里?他們是如何建成如此設施現代化的新農村的?這讓我一個住城里的人感到震驚,至少還沒聽說這個國家債臺高筑。看來,發展的模式并不一定要完全以美國為參照!這樣一個東歐小國的農村基礎設施,讓我這個中年足球迷羨慕不已。

真正的貨幣發行,應是指央行發行基礎貨幣的數量。如果長期保持基礎貨幣發行不足,僅僅依靠降準,增加貨幣乘數,增加貨幣循環次數來增加貨幣供應,這樣的后果是經濟活力越來越低。貨幣每循環(借貸)一次,都會增加一個利息成本,這就導致貨幣的運行成本越來越高。所有的工農業生產,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都會變得越來越便宜,而貨幣的成本卻不見下降,人們越來越舍不得花,企業越來越難賺到錢,那只能是整個經濟體系里面的貨幣(錢)太少了。所以,同樣遇到經濟下行,我們并沒有看到西方發達國家降準、鼓勵借貸,而是直接增發基礎貨幣。

錯誤觀點三:央行購買國債是洪水猛獸


我國的經濟總量在過去的40年不斷增長,只要我國的GDP名義總量超過美國,我國在面對美國的全方位遏制時,就會有更多的底氣,老百姓也會減少對西方國家不必要的仰視。有一個經濟常識必須得到尊重:越多的經濟活動就需要越多的貨幣供應量。我國的經濟活動量要超過美國,我國的貨幣發行總量就要達到或超過美國的水平。我國央行的基礎貨幣在2013年以前是超過美國的,所以我國當時的經濟發展速度要遠遠超過美國。特別是2003年至2013年期間,我國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由5.28萬億增長到27.1萬億,10年時間增長413%。十年間,我國GDP由不足日本GDP的36%,變為日本GDP的兩倍。特別是這些貨幣的增長主要是靠外匯占款,相當于無息再貸款,是非債務貨幣,與由商業銀行向央行再貸款增加基礎貨幣而帶來的債務貨幣是不一樣的。而我國從2013年開始減少央行購買外匯之后,沒有及時采取央行購買國債的方式,導致我國的基礎貨幣增發速度大幅減緩,由2013年的27.1萬億僅僅增加到目前的36.5萬億,10年時間僅僅增加不到35%,基礎貨幣增發速度不及上一個10年的十分之一。如此低的貨幣增長率,導致經濟潛在增長速度過快過猛地降低,非常令人遺憾。雖然中國實際的經濟活動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但是名義GDP遲遲超不過美國,這不利于在戰略上平視美國,甚至一部分學者對于我國GDP何時在名義上超過美國已經失去信心。如果我國的基礎貨幣增長能回歸到更合理的水平,我國名義GDP總量在5到10年內超過美國,是完全沒問題的。

央行購買國債是美國、日本和歐洲都在進行的操作。而我國仍有不少經濟學者認為那是不道德的,是不可以理解的。這正如明清時期,日本和歐洲都有屬于自己的銀礦開挖,而中國學者認為中國只能通過海外貿易才能獲得自己當時的貨幣——白銀,中國不應也不能參與到美洲、非洲的金銀開采鑄幣。特別悲哀的是,明朝在1598年打贏了援朝抗日的朝鮮半島戰爭,卻因海外貿易不暢,貨幣緊缺,導致經濟蕭條、內亂不斷,最終在不到半個世紀后滅亡。明朝沒有貨幣自主權,依靠當時的海外貿易獲得貨幣,贏了對外戰爭卻在1644年丟掉了政權,而日本雖然輸了戰爭,收縮其本國,靠著比較豐富的銀礦資源,卻能再綿延數百年的國祚。歷史告訴我國,貨幣發行的數量與方式從來不是小事,關乎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命運。如果仍有學者認為央行購買國債是洪水猛獸,這樣的學者就相當于明清時期對于西方與日本可以開采金銀貨幣,獲得鑄幣收益視而不見,是同樣的迂腐、保守。明清400多年的時期,中國滿足于靠海外貿易獲得貨幣,而失去漢唐宋時期政府開采金銀貨幣的雄心壯志,導致財力不支,國力不振,這是中華民族在過去400年來落后于西方的財政原因。

央行購買國債,既可以認為是印鈔,更應該用政府開采金銀礦“鑄幣論”來看待。央行購買國債,相當于開采金銀銅礦,只要記賬,不需要償還,不需要挖出來又埋進去還回給礦山。希望有更多的經濟學者和政治家能正確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只能同舟共濟。當前擺在全人類最大的金融風險是美國國債是否會大面積違約。如果美國的政治家不能正確地看待這個問題,沒有采用正確的貨幣理論來引導操作,而是惱羞成怒,鋌而走險,選擇采用發動戰爭賴賬的方式,那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也是全體人類災難的開始。美國國債約33萬億美元,扣掉美聯儲印的5萬億美元,有約28萬億美元是真正付利息的國債。在美國國債利率固定的前提下,美聯儲持續加息,那么愿意購買美債的機構就會越來越少。美國國債陸續到期后,而美國財政部又拿不出美元還債,各國的經濟學者應該勸說美聯儲把到期的美債悉數回收。只有這樣,人類社會還能大體維持和平,否則美國發動世界大戰,把全體人類帶入戰爭。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是嚴重退化,美國發動戰爭的最終結局也是失敗。最終中美兩國都應該借鑒日本央行的正確操作方法:央行購買國債。日本的操作是其大藏省這個曾經世襲數百年的職業部門秘而不宣的財政治理智慧。日本在銀元貨幣為亞洲主流貨幣的近500年間,挖了500年的銀礦鑄幣,自給自足,沒有大的通貨膨脹,不需要靠海外貿易掙錢,也不需要還。對于生產力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而言,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就是那個擁有數不盡的金山銀山的礦主嗎?只要用之有度、開支合理,哪需要向別的國家借錢?

美聯儲回購美債,是解決美債的唯一之路,這當然會減弱美元的公信力,降低美元的信用力,但這是解決美債大面積違約的唯一方法。美聯儲大規模購買美債,只是把各國央行的美元儲備又歸還各國,變成美聯儲印鈔還國債。本來各國央行的美元儲備也沒有在市場上流通,歸還后的各國央行儲備美元大概率也是睡大覺,并不會在可預見的中短期內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只要美國重視其國內民眾流離失所、毒品泛濫、合格勞動者減少的問題,美元的信用力還是可以維持的。

央行購買國債,央行獲得國債的利息收益,財政部門向央行支付利息,央行再將利息收益上交財政部,這相當于零利率,還可以借新還舊。這當然是印鈔,但是沒有一個經濟體發展經濟不需要新增貨幣。到目前為止,沒有哪本貨幣教科書明確規定一個國家一年應該新增多少基礎貨幣。歷史已經證明,一個國家只有極少量或者沒有新增貨幣,這種情形是不可以長久的。貨幣數量并不是像氧氣那樣對每個人的呼吸都恰到好處、不多不少剛好合適,貨幣的供應數量也需要精心地調整。

央行購買國債,本質是向全社會輸入資金、資本和利潤。只有市場上有錢,企業才能賺得到錢,個人也才有消費能力。如果市場上沒錢,或者這些錢都是很高的利率借貸而來,那每個企業和個人都得小心掂量,這筆消費是否花得起,經濟就自然不景氣。

傳統的西方教科書認為,央行只能借錢給商業銀行,央行不能借給中央政府。其實央行不管借給誰,都是有借無還,因為央行借出去的錢,是為了活躍經濟,讓大家有錢賺,央行大概率是不會回收的。所以要求央行先借給商業銀行,中央政府再向商業銀行借錢用,這根本是多此一舉!這是美國建國之初的規定,現在美國也不執行了。只因美國的建國歷史是:先有銀行資本家,后有合眾國,為了金融資本家的利益,在制度上讓利于金融資本家。如果我國學習歐美日現在的做法,將中央銀行通過再貸款借給商業銀行的14萬億元,通過一系列有序操作,轉變為先借給中央政府,再存放于商業銀行,既為國聚財又減輕商業銀行利息,這14萬億元可以做多少利國利民的事情啊!美國央行就幾乎沒有借錢給商業銀行,大頭都是借給美國政府。如果央行將這14萬億收回借給中央政府,我國的國防建設至少還可以上升一個層次,與此同時,中西部的小鎮都能建得起一個公共游泳館了吧!

央行回收商業銀行借款,再借錢給中央政府,相當于是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下降。之前說過,央行借錢給中央政府相當于免息,而央行借給商業銀行是收利息的。當央行借錢給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再將這筆錢暫存銀行,商業銀行就相當于獲得了一筆低息或者無息的資金。

央行購買國債,讓旁落已久的鑄幣收益回歸中央政府,讓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下降,讓市場上資本充足,讓整個社會的經濟杠桿率下降,讓經濟重歸中高速增長。

小結:正確認識經濟存在的問題,才能開出正確藥方


我國稅率總體合理,我國貨幣沒有超發,央行購買國債切實可行,利國利民。我國的產業政策大力支持、鼓勵發展壯大各類產業,既高瞻遠矚,又切實可行。我們的政府公務員都是世界上最高效率的公務員之一,他們為地方上招商引資不辭辛苦,他們千方百計想為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更上一層樓。我國的企業、企業家都沒有問題,我們的企業不斷研發創新,不斷占據產業鏈的中高端。我們的絕大多數企業經營者以事業為家,兢兢業業,依法納稅,熱愛國家。大家都這樣努力了,我們的經濟似乎還差強人意,這肯定是別的原因,這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一些錯誤的財政觀點和金融觀點桎梏著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們只有再一次解放思想,不人云亦云,不迷信西方的教科書,而是理論聯系實際,借鑒他國成功做法,我國的經濟才能重回中高速增長,在若干年內超過美國就一定能實現。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