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習近平在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考察調研,同正在清理荷塘的村民親切交流,詢問春耕備耕情況。新華社記者 申 宏攝
史無前例的庚子新冠疫情,從肆虐中國開始,繼而蔓延全球,不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制造了人類極度恐慌,而且形成了堪比20世紀2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打破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打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由于消費萎縮、工人失業,也引發了國際性社會動蕩,開始醞釀更大危機。于是,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應運而生,她為中國戰勝疫情經濟危機提供了法寶武器,增加了勇氣和信心,也給世界以重要啟迪。
眾所周知,中國戰“疫”根本指導方針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基本方略是舉國參戰的人民戰爭,具體措施是封城封省封村,實行最嚴格的管理,國家不惜一切代價保證人民生命健康,因而取得世界矚目的成效,但也付出了舉世無雙的代價。
如何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如何提高全國人民把疫情損失降到最低的勇氣,習近平總書記不失時機推出了“化危為機”辯證法。
他在浙江考察時提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號召全黨全國人民正確認識當前形勢,以辯證思維認識危機,積極主動化解危機,把握危機之中的機遇。
此后他又多次在不同場合詮釋闡述“化危為機”辯證法,多次強調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重要作用,拓展捕捉機遇、創造機遇的方法和路徑,不僅指明了推動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方向,而且提振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增強了度過經濟危機的勇氣,無論對于加強特殊時期黨的領導,還是對于掃除經濟危機陰霾,都有著極端重要的地位和無法估量的作用。
所以說,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孕育與戰“疫”,又成熟完善在指導戰“疫”的實踐,是戰“疫”的重大哲學碩果,更是新時代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法寶。
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明白如話,淺顯易懂,但其高明和獨到之處也在于深入淺出,用通俗的語言揭示深刻的哲理,簡單的方法反映深奧的辯證法,我們既不能因其通俗忽視個中的深刻內涵,也不能用哲學的詰屈聱牙把簡單道理復雜化,必須準確把握她的基本內涵與本質特征。
1、從“危機”的釋義理解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
危機,一般作為單詞,指嚴重困難的關頭和令人感到危險的時刻;同時又作為“危”和“機”復合詞,指有危險又有機會的時刻,用以考量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警示社會把應對危機的能力當作組織或個人最根本的能力之一,通常看作人生和團體、社會發展的生死攸關轉折點。
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就著眼于“危機”復合詞的釋義,既闡明了“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的危和機關系;也明確了“要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對待危和機態度;還提出了“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認識危和機方法;更指明了“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應對危機路徑。
可謂高屋建瓴,立意深遠,獨辟了危機的釋義蹊徑,使人以全新的思維、積極的態度認識危機,對待危機,發揮主觀能動性化危為機,因而當之無愧成為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
2、從哲學辯證思維弄清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基本要素。
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內涵深厚,彰顯了辯證法的要旨,揭示了辯證法精髓,但集中體現在“危”和“機”的統一性、辯證性、轉化性。
一是昭告危機是危與機的辯證統一體,它們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互為條件,辯證統一,“危”中有“機”,“機”中也潛在著“危”,沒有不含“機”的“危”,也沒有不承擔“危”的“機”;
二是把握危機的危和機有著鮮明特性,“危”是一種客觀存在,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機”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發現的機會、機遇,具有絕對性、長期性、穩定性,由此決定了“危”與“機”雖是矛盾雙方,但并不是絕對排斥、對立的關系,而是主觀認識改造客觀,實現主客觀的辯證統一,這個統一的過程,就是認識危中有機,機中有危的過程,也是把握危可轉機、避免機可變危的過程;
三是危機的危與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正確認識危機,善待“危”中隱藏的“機”,就可以化危為機,如果消極對待危機,就會被“危”嚇到,看不到“危”中的“機”,而白白失去,《老子》的“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倚”,講得福與禍就是危與機,福禍相互依存的哲理也是危與機相互轉化的深刻道理。
3、從唯物辯證法的規律讀懂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本質特征。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對立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則是實現矛盾轉化的根本動因,而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本質特征,就是既要防止坐等觀望的右傾保守主義,又要防止盲目蠻干地盲動主義,真正提高戰勝疫情的能力,提高改造疫情下中國的勇氣。
其一,特別強調主觀能動性,“危”,是天然外力,是來自外部的危險和天災人禍,不含任何的主觀和人為因素;“機”是客觀存在,是潛藏“危”中的生存發展之需,需要善于發現和開掘。而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是鏈接“危”和“機”的橋梁紐帶,促使“危”和“機”形成辯證統一體。
其二,特別強調“危”和“機”的定位,堅持“危”的客觀性,不能融入主觀因素,不能為了顯示“危”中尋“機”,故意無“危”強說“危”,有意無“危”制造“危”;堅持“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開掘的“機”,必須是自強不息之“機”,發展壯大之“機”,絕非自私自利的取巧投機,像昧著良心發國難財,像危難中貪生怕死,都不是“危”中的正當之“機”。所以在學習運用危機辯證法中必須準確理解“危”,善于把握“機”。
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不是一般的哲學觀點,也不是度過經濟危機的暫時方法,既像黑夜中突現的陽光,照亮了人們的心坎,掃除了疫情籠罩的陰霾,也似冬天里的一把火,點燃了人們的希望,走出疫情損失帶來的壓抑,無論對中國,對世界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地位。
其特殊意義,就在于認識危機,看到危與機的變化形勢中包含著難得的契機,人在危機面前不是消極無為的,而是積極主動的。其特殊作用,就是徹悟“危”不會自動轉化為“機”,不經努力坐等等不來“機”,能否善待危機,巧妙化危為機,關鍵取決于我們的心態和方法。如果畏首畏尾地畏懼“危”,縮手縮腳地回避“危”,即使面對大好的“機”也會白白失去;化危為機靠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轉化的快與慢、好與壞也完全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如果辯證思維明方向、辨大勢、觀大局地正視“危”,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敢于挑戰困難地不懼“危”,就能趨利避害、把握機遇轉“危”為“機”。
其特殊地位,當前世界普遍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危機,各國都有力不從心之感,尤其是美國不是積極應對危機,積極化危為機,而是瘋狂甩鍋中國,結果適得其反,引發震撼全球的抗議活動,雖說導火線是暴力執法,但根子卻在應對疫情的態度,在企圖轉移危機的異想天開。尤其是美國霸權對朝鮮、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施壓封鎖禁運,對伊朗打壓,給這些國家帶來了“危”,同時也帶來了發展之“機”。
習近平化危為機的辯證法,既是中國掃除疫情陰霾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世界戰勝疫情的不二法寶。全黨只要增強危機感和使命感,奔著矛盾去,迎著困難上,抓住機會,運用危機轉化的智慧與策略,以科學方法和精準施策,切實把矛盾、挑戰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機遇和契機,贏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李永勝《從“危”與“機”的辯證法中把握經濟發展新機遇》,人民網-理論頻道2020年04月20日;
2、田鵬穎《提高化危為機的能力》,《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6日 09 版;
3、第一觀察 | 總書記為中國經濟化危為機開出辯證之方,
共產黨員網2020年05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4、 跟總書記學“危”與“機”的辯證法,昆侖策2020-05-25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侯立虹|戰“疫”的重大哲學碩果——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系列論之一
2020-06-20郝貴生:論列寧《哲學筆記》的當代價值 ——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
2020-04-2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