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現代化的道路并不只有西方模式這一條。但是,在世界上,大多數人們看到的,似乎就是那些走上現代化道路上的發達國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西方國家。那么現代化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條這樣的說法就會引起人們在一定程度上的疑慮。與西方道路不同的,曾經有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蘇聯也差一點就達到了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但最終功虧一簣。這條道路就沒有人再提起了。那么對于今天的中國,應該說,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走得還算是比較穩定的。但是現在的中國還不能自認為已經就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國家了。在中國的前面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臺灣有媒體人說,新加坡走的就不是西方式現代化的道路,新加坡的現代化道路與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不是一種。新加坡國家太小,又居于馬六甲海峽的關鍵要地。新加坡的發展與富有確實有著自己占有獨到先天優勢的地方。在初創的1965~1973年之間,新加坡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以補貼的方式加大了對外資的吸引力度,重點發展轉口貿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不斷增長,推動了經濟發展,創造了就業機會;大力興建政府組屋,不僅實現了“居者有其屋”,而且有力地拉動了國內消費市場,即使人民安居樂業又有助于國家資本――中央公積金的擴大積累,形成了特有的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模式。新加坡的模式的確不同于其他的西方發達國家,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沒有采用西方現行的民主制。新加坡大力興建政府組屋,“居者有其屋”甚至拒絕了房地產商品化的做法。這在西方也是沒有的。不過,新加坡國土面積實在太小,人口也不能算多。所以新加坡的現代化模式能不能成為更多發展中國家采用的模式,可能也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亞洲四小龍除新加坡之外,其他三位如韓國、中國臺灣與中國香港地區,他們一方面都有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而另一方面,這三個地方還不能說已經完全實現了現代化。可以說他們在不少地方已經接近于現代化,但畢竟還不能說已經完全實現了現代化。韓國是戰后由日本資本與美國資本共同扶植起來的。在其自身已經具有了初步的資本積累之后,韓國開始盡最大力量發展本國的企業。只是這類企業大多具有家族財閥的色彩,所以具備這種性質的企業與所謂現代化似乎還是有著一定距離的。中國臺灣與中國香港在七八十年代,其經濟多少帶有某種程度的殖民地屬性。臺灣的電子產業是美國與日本的資本大量注入的,香港的多種產業也是由美國與英國的資本大量注入的。兩地的產業分布都不均衡,其他發展中國家如果以臺灣和早年的香港為樣板,估計也是難以實現自身真正的現代化的。日本是發達國家,韓國自己也認為自己是發達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是在美軍牢牢控制之下的。這種受外國軍隊控制的國家,怎么可能是一個獨立和完整的現代化國家? 日本的發家史離不開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這樣的現代化道路絲毫不令人羨慕,而且今天也不可行。許多以資源為本的發展中國家,其中如中東的產油國,有的確實非常富有。但富有并不等于現代化。或許可以說,現代化確實應該相當富有,但僅有富有并不代表這個國家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單純依賴出口礦產資源,這個國家的經濟抗壓力是相當脆弱的。特別是他們在基本制造業上遠遠沒有達到一個正常國家應該具有的水平,這種脆弱就非常難以避免。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國土資源上都是相對豐富的。然而西方資本對這些國家資源上的控制,沒有使這些國家從自身寶貴的資源中得到更多的益處。如果無法擺脫這種資本的控制,那么這些發展中國家如果想要依靠自身的資源而發展起來,難度也是非常大的。現在很多人在談中國模式。國外有人在說,國內也有人在說。但中國模式的根本是什么? 中國有一個強大的、有著堅強組織性、有著強大戰斗力、并且一心為全中國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的中國共產黨。這樣的黨的組織,是世界上是不多見的。對中國來說,沒有這樣一個中國共產黨,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幾乎是非常難走的。
另外,新中國成立之初,實行的土地改革。這對今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今天廣大發展中國家,有很多國家都沒有實行比較徹底的土地改革。所以,所謂中國的現代化模式,并不是多數發展中國家所能簡單仿效的。各國的現代化道路當然要和本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然而,在世界還是資本主義占優勢的情況下,各個發展中國家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政治革命,這個現代化道路是很難走得通的。從總體上看,帝國主義國家是絕對不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真正實現自身的現代化的。如果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實現了現代化,那么西方帝國主義還怎么從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和壓榨呢? 沒有了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和壓榨,西方帝國主義還怎么活下去呢? 這是一個要命的問題。當然這個政治革命要怎么搞,不同的發展中國家會根據自身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采取適當的方式。首要的是,要堅決在本國內排除西方帝國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影響、經濟操控和文化滲透。還要防止在本國內出現新的資本寡頭,防止形成侵占本國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少數利益集團。這是政治革命的兩個最重要的任務。清除了這樣兩個巨大的障礙,其他的問題都是技術性的。技術性的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但是如果不解決政治上的問題,技術上的問題也是解決不好的。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