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段視頻,專門批評所謂按需分配觀點。盡管這類批評沒有太大的意義。在理論上,這類批評沒有什么水平。但是這種批評在有意混淆視聽,可能會在一部分網民中引起思想上的混亂。所以還是有必要對這種錯誤觀點進行分析與批判。其錯誤觀點主要如下:“按需分配的理論,第一,違背了稀缺的基本原理;在經濟學中,真正決定稀缺的是差異性,比如,普通的大米已經很多了,吃不完,優質的五常大米是稀缺的。高端海參也是稀缺的,這就是差異性決定稀缺性。不管生產力怎么發展,按需分配都難以實現。第二是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提倡集體勞動,共同享有生活資料。但這些名義上共同享有的財富,實際上掌握在極少數分配者手里,大多數人成為被少數人壓迫著的對象,另外,這種否定私有財產的邏輯,沒有獎懲機制,人們沒有勞動的積極性,最終必然導致生產效率嚴重下降,第三是剝削理論根本就不成立,這個理論用勞動的時間衡量商品的交換價值是可笑的,有些員工天天加班也不出業績,所以雇傭別人勞動還會有虧本的情況,剝削理論沒有討論這種情況,所以忽略了資本家承擔的風險。說他們無償占有剩余價值是離譜的?,F代社會學之父韋伯的理論徹底顛覆了馬克思的理論,他的著作《世界經濟簡史》詳細論述了西方經濟快速崛起的底層邏輯和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這本書會讓你看到為何蘇聯解體是必然,為何西德和東德發展天差地別,為何日本韓國能夠快速崛起,如果你想一次性看懂資本主義的經濟原理,那就一定要讀這本《世界經濟簡史》。”至于這段視頻的實際目的是不是在推銷韋伯的這本書,倒也沒有多重要。視頻中所提到的對按需分配觀點的批評,完全是基于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之上的,而且其所描述的環境也完全是處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中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當然不可能實現按需分配。而且,在資本主義生產的環境下,連按勞分配都不可能實現。工人的收入只不過是資本主義生產中根據資本所要購買勞動力價格,所支付的貨幣。這部分貨幣也可以稱為可變資本。視頻在談論按需分配時,卻完全基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語境,這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按需分配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極高的水平之上,是在社會物質產品極大的豐富程度上,才有可能實現的。視頻中口口聲聲說什么稀缺,說什么差異,這本身就不可能是共產主義的生產環境。沒有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高,沒有社會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這一切都不僅不可能實現,而且也沒有必要進行討論。在視頻所謂稀缺與差異性的前提下,舉出了一個所謂五常大米和普通大米的例子。五常大米與普通大米本身都是什么概念,視頻中也沒有給出具體的說明。這是把特殊性與一般性,把個性與共性混在一起的所謂討論。這種討論同樣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在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大米的生產產量是很高的。但與此同時,大米的品種應該也是相當豐富的。正如今天的國內的稻米市場,有中國東北的五常大米,有天津的小站稻,北京的京西稻,產地在國外的還有泰國的香米,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生產的優質大米。誰也不能夠說五常大米就一定是唯一優質的。這些不同種類的大米應該都算是優質的大米了。那么其他品種的大米就一定不如五常大米好吃嗎? 本來,人的口味就是多種多樣的,根本沒有統一的可能性。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大米的生產不僅數量大,品種也一定很多。有的人喜歡這種口味,有的人喜歡另一種口味。所謂五常大米與普通大米的差異,這種分類本身就很荒謬。社會生產就會根據人們的各種不同的口味來進行生產,所以這些生產出的產品完全能夠滿足整個社會人們消費的需要,所謂稀缺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謂差異性完全與按需分配無關。另外,營養學家早就告訴我們,精米本身由于加工過度,會損失很多營養,人們如果常年只吃精米,不吃糙米,就有可能患有腳氣病。(注:中國北方地區所稱為腳氣的,其實都是腳癬,亦稱“香港腳”,腳癬和腳氣在醫學上應該不是一回事。具體的腳氣病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其實也并不了解。)為此,營養學家告訴我們,不能總吃精米精面,適當要吃一些粗糧,或者帶麩子的面粉或大米等制作的食品。比如黑面包就比白面包營養要更豐富一些。所以,在視頻看來是所謂高質量的食物,未必就是合乎營養需要的食物。用所謂五常大米與普通大米的差異來指責按需分配,認為其實行過程的不可能,是不是很可笑?另外,再說說作者所批評的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是一個有著豐富涵義的概念,而視頻只理解為集體勞動,這實在是太狹隘了。從歷史上看,生產力水平越低下,越是需要集體勞動。例如,在奴隸社會時代,奴隸們在從事勞動時,都是以集體勞動的形式參與的。正是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所以那時的勞動主要依靠人的體力。如果說這就是集體主義,那豈不是在說,奴隸社會就已經存在著集體主義了? 這又是一個大笑話。勞動的個體化只出現在手工業生產的勞動中。馬克思所提到的歐洲工場手工業,主要就是個體化勞動。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介入,人類社會中的手工勞動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資本主義強制人類勞動進入更高程度的組織化。這種組織化的勞動當然與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勞動不能相提并論,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有組織的勞動當然也是一種集體形式的勞動。真正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勞動,是消滅了私有制關系的生產勞動。由于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生產勞動中的機械化、自動化、人工智能化都會大大地減少人們必須要以集中勞動的形式進行生產活動。現在社會已經有很多勞動不需要集中在一個共同的勞動場所,多場地勞動現象已經相當普遍了。當然,這種場地分散的勞動并不能否定現代勞動的高度組織性。所以,那個視頻中對于所謂集體主義的指責也實在是無的放矢。至于說財富的分配,只集中在少數分配者的手里,這更是無稽之談。在實現了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那時只有社會生產的產品,不存在所謂財富。而對社會產品的分配,不可能靠什么少數人掌握分配的權力,而是社會上設立相關的分配機構,來專門從事這種分配的職能。整個產品的分配,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也需要有各類大型的自動化設備與裝置來參與這樣的分配活動。這里,根本不存在所謂少數掌握權力的分配者。這不過是整個社會勞動中的一部分。視頻中據說的所謂少數人壓迫多數人的情況,只存在于當下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在未來的那個社會里完全不存在。視頻在這里純粹是杞人憂天。視頻中還提到什么獎懲制度。這在未來社會的勞動中完全不需要。那時人們把勞動當作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需要,人們在參與勞動時都是依靠自身的興趣和主觀自覺。要知道,凡有獎懲制度的勞動,就一定是具有強制性的勞動。在實行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里,不存在強制性的勞動,也不存在勞動的強制性,當然也不需要什么獎懲制度。至于視頻對所謂剝削理論的否定,這里就不花時間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得既具體又詳細,而且論證得非常有邏輯。視頻的作者對此估計一無所知。再說明一點,按需分配不是按欲望分配。按需分配只是為了維持人們最基本生存所必需的那些社會產品,而不是我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須得到什么。盡管這些欲望已經遠遠超出人們的實際需要。真正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們的思想覺悟已經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那個時候,人們的欲望本身也會得到理性的約束。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