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是整篇文章或整部著作的“眉眼”,可見標題之于正文的重要性。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大眾閱讀開始進入“讀題時代”,讀者首先通過閱讀標題來了解資訊,再決定是否繼續關注正文內容。為了吸引讀者眼球,標題制作者在遣詞造句、形式排版等諸多方面奇招頻出,有的甚至不惜“劍走偏鋒”,扭曲夸大相關事實,成為受人詬病的“標題黨”。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標題的價值所在。正是由于其所具備的特殊價值,呂叔湘先生就曾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標題’要作為專門學問來研究”。
長期以來,標題研究受到文學、新聞傳播學、翻譯學諸多學科領域的關注,成果頗豐。語言學領域的標題研究旨在對比標題與正文的語言表達差異,總結標題語言的使用特點,進而為標題制作提供一定的語言規范。現有研究將漢語標題的特點概括為兩類:一是形式上的短小精悍。根據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明文規定,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最好控制在12個字以內。二是表達內容上的創新,即標題需要通過特殊的語法形式、詞匯手段與常規表達拉開距離,以達到吸引讀者注意的目的。
這兩個特征概括來自于學者們對標題的直觀印象,客觀公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來的標題語言研究,如尹世超的《標題語法》、劉云的《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均受此影響。但是,隨著語言學研究的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我們發現,上述兩個特征概括難以解決相關問題。標題語言的最大魅力在于其特殊的語言形式,而這些語言形式為何產生,直觀經驗式的回答難以給出充分合理的解釋。因此,有必要對標題特征進行重新概括。本文從語體學、韻律語言學角度出發,將漢語標題特點概括為兩點:遠距單向、韻律親和。
所謂“遠距單向”是指標題交際距離較遠,屬于嚴肅正式語體,其信息流動呈現單向性。已有研究顯示,交際中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都會影響到語言要素的使用。馮勝利先生將距離關系與語體機制聯系起來,提出交際距離是語體正式與否的內在機制,說話人通過變速度、變韻律等語音手段,以及變詞匯、變結構等語法手段,來表現、確定和改變與聽者之間的距離,推遠距離產生正式嚴肅語體,拉近距離產生親密隨意語體。在這一視角下觀察漢語標題發現,漢語標題屬于遠距離的嚴肅正式語體,并且標題制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信息流動呈現單向性。具體表現為兩點:第一,在空間距離上,標題制作者與其受眾一般不在同一個話語時空內,并且雙方不會以標題為媒介進行交流;第二,在心理距離上,標題制作者與其受眾之間往往是一對多的交際關系。換言之,標題的主要功用價值在于信息傳遞,而非互動交流,因此信息的流動是單向度的。
信息流動的單向性是標題的一個顯著特點,很多嚴肅正式語體均不具備這一特征,比如詩歌。與標題一樣,詩歌亦屬于嚴肅正式語體,但詩歌可以作為媒介進行交際,唱和體詩歌就有交際功能,詩人通過詩文作品切磋詩藝、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由此實現了信息的雙向流通。
標題的語言運用受到遠距單向特征的影響,其中“了”的使用就是證據。眾所周知,漢語中有兩個“了”,一個是動詞后的“了1”,另一個是句末的“了2”。二者的差別是,“了1”表完成,其對句法語義環境的依賴性較強,“了2”表事態變化,其與話語環境關系密切。更進一步講,“了2”的出現需要一個互動的話語環境,即說話人與聽話人應在同一個話語空間內,雙方交際距離較近。而標題中“了”的使用情況是,允許“了1”,嚴格限制“了2”。例如,《“標題黨”賺了眼球丟了節操》(《人民日報》 2017年1月26日),此處的“了”均為“了1”,并且不能插入“了2”。原因在于,“了2”需要近距交互語境,而漢語標題的特點是遠距單向,缺乏互動性,因此不能允準“了2”出現。
漢語標題的另外一個特點是“韻律親和”。“韻律親和”的意思是,漢語標題常常使用自然諧律的音步結構,在表意相同的情況下,更傾向于使用相對緊湊的句法結構,舍棄較為松散的組合形式。
從整體形式上看,漢語標題齊整諧律,富于音樂性。比如對仗式標題,《當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線》(《人民日報》 2018年4月18日)《畫好同心圓 筑夢新時代》(《人民日報》 2018年3月16日),該類標題勻稱整齊,節奏感強,便于記憶傳誦。就具體韻律結構而言,漢語標題偏好較為自然的韻律結構,如七字串的組合有[4+3]和[3+4]兩種韻律形式。研究表明,其中較為自然的形式為[4+3],而漢語標題中只能出現自然的[4+3]式韻律結構,排斥[3+4]式結構,像《臨危受命丘吉爾》(書名)《我的團長我的團》(影視劇名),即使“我的團長”“我的團”二者為并列關系,也不能調換位序,形成[3+4]式韻律結構。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表面上看漢語標題形簡義豐,但從語體與韻律角度去考察,漢語標題的實際特點卻是遠距單向、韻律親和。這兩個特點制約了標題中的語言使用,同時也將漢語標題與其他語體形式區分開來。
(本文系西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SK1702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原標題:羅堃:漢語標題特點的再認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