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被1952年的海報展示的兒童心理教育理念驚到了
點擊:3619  作者:李東雷    來源:老兵東雷  發布時間:2018-09-11 09:10:51

 

       昨天偶爾在朋友圈里看到1952年的8張兒童心理教育海報,真心被驚到了。它們展現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今天看來不僅不落伍,而且極具現實意義。今天是教師節,我就從這8張海報來簡單聊聊家庭教育。

我最想說的是: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

教育不是從幼兒園才開始的,它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父母的行為從一開始就影響著孩子,所以教育是家長的天賦職責。學前教育的核心是樹人,即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讓孩子形成一個健全的心理。進了學校之后的教育除了繼續樹人之外,還包括了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

把教育的職能全部歸于學校是錯誤的(中國學校教育問題太多,但不是本文要討論的)。父母才是孩子做人的啟蒙老師,所以父母本身就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老,孩子的教育者就是父母和其他家人,當孩子進入學校的時候,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個性。當然,這里面肯定會有遺傳因素。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那么家庭就是孩子最早的學校。家庭的氛圍對于孩子的身心成長至關重要,父母是否恩愛、家庭是否和諧很可能會決定孩子未來的愛情觀、家庭觀、甚至對社會的看法。如今中國家庭的穩定性越來越差,父母吵架分離是常事了。隨著離婚率不斷高漲,單親家庭也越來越多,對年幼的孩子的心理會帶來陰影,很可能影響著他們的一生。

所以說養育孩子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我覺得婚姻不穩定的話就先別要孩子,沒有養育能力的人少生孩子,自己都沒有長大的人晚要孩子。

我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可以看到母親們曬娃,不同年齡段的母親都會以不同方式曬娃。她們從孩子出生后的喜悅曬起,曬孩子的學業成就、才藝技能,一直到孩子上大學、畢業、就業、結婚、再生子。她們用社交平臺記錄和展示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其實她們一直都在扮演孩子教育者的角色,比學校的任何老師都無微不至、盡心盡力。相比這下,曬娃的父親比較少。

可能是出于教師的本能,每當我看到年輕母親曬娃的時候,很想跟帖說,你們這樣做真的好嗎?你們是否意識到自己不光是母親,還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呢?你們今天展示的孩子的一切其實是在展現自己的生活和成就,但是不是考慮過孩子的心理感受呢?是不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

當然,這種話是不能說出來的,畢竟那是別人的生活,我何必招人煩呢。

兒童心理教育是很復雜,也很微妙的,被養育孩子的快樂和辛勞鎖定的年輕父母可能很少會有從兒童心理方面考慮自己的行為。在中國,即使先前的家庭教育很成功,后來也很可能被中國的應試教育搞得面目全非。

 

昨天被這張圖片笑翻了,但太寫實了

昨天看到1952年這8張兒童心理教育海報時,感覺非常意外。一直以為兒童心理學是改革開放之后才在中國發展起來的。沒想到1950年代中國已經有了這樣先進的教育理念。

1950年代對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仿佛都非常遙遠了。要知道那個時代中國人受教育的程度是非常低的。1949年建國的時候,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學校教育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奢侈品。新中國的成就之一就是進行了大力的掃盲,而且成果顯著:

 

我在網上找到了關于建國后掃盲運動的一些資料圖片:

 

195012月,浙江杭縣農村冬學普遍展開

圖為挾著課本上學去的農村婦女。

新華社記者王純德攝(資料照片) 

 

1951年,河北定縣翟城村開展冬學。

圖為參加冬學的學員們在上課。

新華社記者曹興華攝

 

1951年,青海省的兩個牧童在放羊時,

溫習冬學教師教給他們的生字。 

 

1952年,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的婦女識字小組在上課。

 

 

195282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5周年全軍運動會在北京舉行。

圖為運動員在進行識字賽跑比賽。

掃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質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今,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教育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教育層次也得到了大大提高。但教育始終被應試主導著,各種怪象不斷。

這些天關于現在孩子特別娘炮的爭論不斷,說到底是兒童心理教育出了問題。看一看1952年的這8張海報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我不知道以下8兒童心理教育海報的具體出處,也不知道它們的產生的背景。1952年正值中國掃盲運動熱火朝天,但這8張海報的深度遠遠超過掃盲識字本身,因為它們宣揚的是兒童心理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一些實質內容:從人的生死,講到人的想象力,實在太出乎我對那個時代的原有想象了。

第一幅:情的發育(父母之愛)

 

子女不可溺愛,也不可不愛

失去了愛,性情暴躁,體罰責罵,不是教育,

適度的愛護,兒童身心健康,像花草得到了雨水陽光一樣欣欣向榮。

這些話實在說得太好了。獨生子女們得到了太多的溺愛,讓他們面對社會時產生了挫敗感。我們還看到了太多智商發達而情商低下的孩子。沒想到在1950年代就有人注重于情的發育了。

第二幅:同情愛護

 

嬰兒在母親的懷抱里可獲得最寶貴的安全感

鼓勵小朋友喜愛動物,發揮同情心,滋養了正常的情緒

真沒想到,在那個時候已經把喜愛動物與培養同情心和正常情緒相關聯了。我們經常抨擊當下社會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很少去想一想,同情心的缺失與兒童早期接受的教育相關。

第三幅:發展想象力

 

兒童富有想象力,有時虛構故事。一個三四歲的兒童說:我家里有架大飛機,他是在說謊嗎?并不是在說謊。

畫,可以表達他的想象力。木,可以建設性地利用他的幻想。

我們現在經常批評中國應試教育毀滅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事實上,這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失去很可能從小就開始了,從家庭里就開始了。

第四幅:勇敢與懼怕

 

破皮出血不嚷痛,從小要有勇氣

不要讓他怕高或怕走狹板

不要讓他畏縮不勞動

不要讓他怕黑暗

很實用、很具體的幾條建議,培養勇敢精神,這樣培育出來的兒童至少不會太娘炮。

第五幅:妒嫉與公平

 

媽媽抱弟弟,哥哥哭鬧著,要求偏愛

爸爸同樣地喜歡弟妹,從來不偏心

你切瓜,要平均;切了后,我來分;大家公平,才不妒忌。

偏愛是多孩子家庭必然面臨的問題,我們過去家庭孩子多的時候都經歷過。偏愛對于被偏愛和被忽視的孩子心理影響都很大。在中國還有重男輕女的偏愛問題。后來的獨生子們沒有得到偏愛,而是被愛得太多了。如今有了二胎的家庭就要面臨偏愛問題,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公平的愛是對年輕父母的考驗。

第六幅:好奇心并非破壞

 

小孩并非有意破壞,只是想看看東西撕破后是個什么樣?給他一種代替物,讓他去滿足好奇心。

很具體的解決方案,不要因為破壞而去責罰孩子,而是想辦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第七幅:關于生的問題

 

媽媽,弟弟哪里來的?我是哪里來的?

這時正好是性教育的機會,不可捏造故事欺騙兒童,可以用小貓小狗小雞的比喻解釋生育的事實。

有點意外,一直以為1950年代非常的保守,沒想到那個時候已經有了性教育的提法,而且解決方式非常具體而實用。

第八幅:關于死的問題

 

兒童對于死人會害怕或提問到關于死亡的問題。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實告訴他,并可作比喻說:花草會死,小鳥也會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真的很意外,居然會向兒童坦然地談及死的問題。其實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小時候對于死就有過許多的疑惑。

大贊這8幅海報。海報就是廣告,就是要用生動、簡潔的語言直擊人心。這些海報的存在并不意味著那個時代做到了對兒童的心理教育,而是號召大家這樣去做。我不知道這些海報面對的受眾是哪些群體,在文盲率高達70%1952年,我感覺它們的受眾應該是那些受過教育的家庭。

我沒有系統學過心理學,不了解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史。我猜測,這些兒童心理學的理念應該來自于國外。時隔60多年,這些兒童心理教育的理念一點都不陳舊,說明兒童成長教育中的共性是可以跨越時空的,因為它關乎人性和本能。

但無論如何,我要向做出這八張海報的機構和人致敬,你們是真正懂得兒童教育的人,即使放在當代也是值得尊重的。

最后,祝收聽我公號的各位教師節日快樂!

祝年輕的父母們成為你們孩子最好的老師!

--End--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