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語文教學的靈丹妙藥
孔慶東
我自己總結了一下,我的語文教學受學生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在工作中,貫穿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精神。現代文學精神的核心,其實就是魯迅精神。我當時講現代文學,包括我講語文課,因為我自己是研究現代文學的,所以我非常重視魯迅這條線。
錢理群老師是中國研究魯迅的一流專家,我是錢老師的第一個研究生,我從他身上深深體會到了何謂“魯迅精神”。做學問,不能僅僅把學問作為一個飯碗,還要把學問跟自己的個人生命結合起來,錢老師就是這樣的學者,令我敬佩。有的老師也很有學問,但他僅僅把學問當成一種職業,看做一個飯碗,和自己的生命并不結合,我不能說那樣不好,那也是一種選擇,但我更傾向于將生命與學問打成一體的。
每次講一篇課文,我都像在學校做論文一樣,去找我所能找到的與這篇課文有關的所有材料,再找一個我合適的講法,然后寫一個提綱,按照提綱去講,跟學生互動、討論,正是這樣的講法使學生接觸到了真切的魯迅。
我從來不說,魯迅是偉大思想家、偉大革命家、偉大文學家,我都不說,魯迅是什么讓學生自己評價,你覺得魯迅高也好、低也好,可以自己比一比,你自己能不能說出他這些話來?你認為還有哪些作家能趕上他,能說出他那些深刻的話來?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學生正崇拜王朔,那一代學生特別喜歡王朔,我說雖然王朔身上有反魯迅的一面,但他身上還有一點魯迅精神,大家去找找看,可以把王朔和魯迅比較一下,這樣能夠幫助他更深理解魯迅,這樣的教法果然有效。
這種思考使我感覺到,魯迅是語文教學的一把金鑰匙,我們大家可能都同意——魯迅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但我認為他還是一把金鑰匙,一旦把魯迅拿下,學生過了魯迅這一關,他不可能不喜歡語文,他不可能不喜歡文言文,他不可能不喜歡作文。也就是說魯迅這一關拿下了,會對整個語文教學都有一個整體的提高和促進。
錢理群老師曾經說,魯迅是語文的靈丹妙藥,特別是作文的靈丹妙藥。他說社會上那么多作文班,好多都是胡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讀魯迅,讀魯迅可以應付所有考試,應付所有作文,我也是這么認為的。這里我第一次公布這個秘訣,告訴大家魯迅是可以應付一切作文的,讓學生仔細研究魯迅的文章就會知道,魯迅做文章,第一絕不會跑題,第二絕對別開生面,魯迅的文章篇篇都是高分作文。
你隨便翻開一本魯迅的雜文集,看了題目,你不知道他下面要怎么寫,可是看了下面怎么寫之后,你只有佩服,卻不能指責他,你不能說他跑題了,他寫得非常切題,而且沒有他做不了的題目。古今中外正反左右,真是縱橫叱咤,魯迅是中國第一作文高手!這就是魯迅文章本身的魅力。你讀魯迅多了,思路自然就會打開。我們有的老師,現在老去推薦學生讀很多作文選、范文來打開思路,那樣不行,因為那不是高手。只有學了高手,自己才能達到中等水平,所以學魯迅是最好的辦法。
有不少年輕的作者喜歡寫雜文,稱自己在學習魯迅。但他們對雜文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他們以為有一腔正義感、對社會不滿、見什么罵什么,就是寫雜文,這根本不對。魯迅首先是有大學問、有大愛。有大學問才能夠寫雜文,雜文這種東西是很容易偏激的。因為你只論一人一事,這種東西很可能是片面的。你必須要有一個整體觀,你有能寫一篇長篇小說的才華,然后來寫一篇千字文,才能夠舉輕若重,這是比舉重若輕更高的一個層次。
金庸小說里寫的,獨孤求敗30歲的境界是舉重若輕,那時他力氣很大,可以把重物舉起來,但是他到了40歲,步入更高的境界,就舉輕若重,寫千字文像寫長篇小說。
所以,魯迅的文章每看一篇都有黃酒的味道,非常濃重,非常深厚。魯迅的文字感覺也是很好的,讀魯迅的雜文或者小說,簡直可以感覺到文中一個字都不能輕易更換,你試著改一個字看看?!就是不能改,改了就不行。魯迅使用文字,往往是使用最基本的含義,即使用那個字的本義。這就是最大可能地發揮了漢語的魅力,使文字之間流淌的那個看不見的靈魂和作品的靈魂融為一體。
比如我們講過的《孔乙己》,讀完《孔乙己》之后,有種感覺久久揮之不去,不是特別深,也不是特別淡,就是那個勁。那個勁,到底是一個什么勁?孔乙己給我們留下的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感覺?我們老想總結它,但是一總結可能就錯了。
魯迅讀二十四史,怎么能讀出“吃人”兩個字來呢?這絕不是用總結中心思想的辦法總結出來的,而是他建立了一個感覺。他反復讀,讀著讀著“吃人”兩人字就冒出來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孔乙己》里一個很不重要的細節,小伙計被推薦到一個酒店里去,但這小伙計很笨,但因為薦頭的面子很大,又辭退不得,于是就負責一個很不重要的工作。為什么?因為他不會羼水,這個酒店是經常要往酒里羼水的。往酒里羼水這個意象竟然這么重要!盡管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但對整篇的氣氛有影響,往酒里羼水的意思概括成兩個字,恰恰就是“涼薄”,人情涼薄,而整個一篇《孔乙己》講的就是涼薄。
我們總結《孔乙己》說是封建禮教的弊端、批判科舉制度等等,這都是從我們所受的教育、政治觀念出發,去強加到孔乙己身上的一個概念、一個中心思想。這個中心思想也不能說它錯,也對,但這不是根。
為什么一個外國人讀了《孔乙己》心里頭也不好受呢?他對什么科舉制度一無所知,他對中國當時的社會根本不了解,但他讀了孔乙己之后,心里也難過。因為《孔乙己》寫出了具有普遍人性意義的人與人之間的漠不關心,一種痛心的涼薄。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這才是《孔乙己》這篇小說最打動人心的地方。這個人給大家帶來歡笑,但大家心里根本沒有他的靈魂,沒有人關心他,活著死了都沒有人關心他,只有老板記著他還欠十九文錢,這恰恰是一種世態炎涼。魯迅就能本能地把握這種東西。
再比如《故鄉》,《故鄉》讀了之后也有一種味道,有一種感覺讓人久久揮之不去,這種味道到底是什么東西,竟能讓人久久揮之不去?
我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學《故鄉》,我的一個同學喜歡畫畫,但畫得不好。他拿了一張白紙,用圓珠筆畫了一片藍,代表深藍的天空,然后在上面用黃色筆畫了一輪大黃月亮,下邊畫了兩道小樹葉。畫得這么差的一個畫,卻給我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象。我想讀過《故鄉》的學生,可能對老師歸納的中心思想都忘了,但是忘不了小說里畫的那個畫面: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金黃的月亮,海邊沙地上一個少年戴著銀項圈。這個畫面是永遠忘不掉的。
其實,如果寫在別的小說里,也不見得這么難忘,為什么《故鄉》里的這一段這么難忘呢?因為我覺得這一段是《故鄉》的靈魂,就像詩歌有詩眼一樣,這是題眼。
為什么說它是題眼呢?因為《故鄉》講的是一個希望的意思,那么這個“望”的本義是什么? “望”這個字的本義恰恰是月圓,農歷每個月的十五叫“望”,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魯迅恰恰是在最根本的意義上使用“望”這個字的,他寫了一輪圓月。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我們隨便看到一個漢字,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文化積淀就發生了作用。中國人看到“春”這個字,想到的絕不僅僅是冬天過去之后的那個季節、那種時節,不是,中國人看到“春”這個字,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影響自己,影響別人。
有一次我上魯迅課的時候,有一個外國留學生說,他覺得《故鄉》的結尾不好。他說《故鄉》的結尾那句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多余的,有了這一句話反而把話說破了。我說,有這句話也不能說不好,但我也同意你的觀點,沒有也可以。因為這篇文章的意思太深了,如果沒有這句話點破,很多人可能領悟不到,所以魯迅要寫出這句話來。如果是領悟力非常強的人,即使沒有后面那一句,《故鄉》也足以達到思考的效果,使人思考“希望”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我們知識分子的這個“希望”更可靠,還是閏土拿的那個神像更可靠?這才是一個根本問題,而這個問題都統合在天上月亮的照耀之下。魯迅就是這樣來使用這個“望”字的。
在北大讀書教書期間,我經常接觸到韓國學者、日本學者,他們幾乎從來不佩服中國別的,卻最佩服中國有魯迅。他們有錢,有這個,有那個,可就是沒有魯迅,所以他們極度尊敬甚至可以說是珍惜魯迅先生,魯迅不僅是中國的,更是全亞洲的,是整個東方靈魂的脊梁。
在一個全球化強勢的時代,文明的決戰進入新階段的時代,作為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我覺得要講出魯迅豐富多彩的一面,才能夠更好地結合我們的語文教學。所以,我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側重講的是魯迅人性的一面,講他的痛苦,講他的智慧,講他的愛恨,講他的學問、才華,講魯迅永遠站在弱勢群體一面,誰受壓迫他為誰說話。
魯迅其實是文化界大俠,他抑強扶弱,自己也受欺負。但他又不是一個簡單的犧牲者,他也讓自己盡量過得好,不做無謂的犧牲。魯迅素來是反對學生徒手請愿的,為什么?他把政府看透了,當時的政府不值得請愿,請愿沒用。但是學生一旦請愿,他就支持學生。
魯迅他不做無謂的犧牲,但有了事情他承擔,所以魯迅的一生既痛苦又快樂。我們要看到魯迅這方面的人格魅力,魯迅不是冷冰冰的一個簡單的文化斗士,而是那么有人情味的一個人。所以,他的一生用錢理群老師的話說是“生命的大飛揚”。
魯迅曾經用了很多年研究佛經,探討人到底怎么活著最好,他思考的是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奧斯托洛夫斯基思考的一樣的問題:“人怎么活著一生過得最好?”魯迅選擇的是“生命的大飛揚”,所以他在《死火》里表達了這個思想——“與其凍滅,不如燒完”。他的痛苦是深刻的痛苦,我們體會到他的痛苦,就能看清自己的痛苦,不會因為一些小煩惱就尋短見。我覺得這都太不值得,想想魯迅那代人的痛苦,這點兒真沒什么,年輕人必須從他身上學習他的膽識、智慧。
如果能把魯迅這一關拿下來,對于學生學習其他現代白話文、文言文,都能夠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帶動整個語文教學整體地前進,最關鍵的是還能完善學生的品格,可謂功莫大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