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41年4月26日,新四軍3師8旅24團2連,在大胡莊戰斗中頑強堅守,寧死不屈,奮不顧身,英勇作戰,82名干部戰士全部壯烈犧牲。本文作者朱冬生的伯父方軔(朱啟文)同志1941年在新四軍《江淮報》社工作,1944年進抗大5分校學習。畢業以后,到新四軍3師任記者。他了解了1941年24團2連82位壯士在大胡莊戰斗中英勇犧牲的事。當時因為考慮到新四軍3師8旅剛剛由八路軍改編過來,部隊立足未穩,加之戰時環境復雜,所以沒有宣傳。無獨有偶,3年過后,在同一個部隊:新四軍3師;同一個地方:淮安地區。也就是1943年3月18日,在淮陰區劉老莊,新四軍3師7旅19團2營4連也犧牲了82名壯士。同一個部隊,同一個地區,犧牲了同樣82名壯士。再不宣傳是不行的,于是對劉老莊戰斗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方軔出于記者的職業習慣,一直堅持對大胡莊戰斗的調查采訪,寫了許多有關大胡莊戰斗的文章,他相信大胡莊戰斗總有一天是要進行認真宣傳的。方軔同志的這種執著,直到解放戰爭時期先后在43軍《沖鋒報》社、第四野戰軍和全國解放后在中南軍區及武漢軍區的《戰士報》社,從記者當到總編輯都沒有改變過。2011年11月朱冬生去淮安市,在淮陰區、淮安區實地走訪了這兩個戰斗的發生地劉老莊和大胡莊。現實狀況讓朱冬生震撼,由于重視程度不一樣,犧牲了的烈士,死后的哀榮也不一樣。劉老莊82烈士,有烈士陵園,有烈士紀念館,有烈士紀念廣場。而大胡莊只有一座烈士紀念碑,孤零零的聳立在荒草之中。82名烈士的遺骸散落在田間地頭,用幾根竹竿和紅布條相聯,作為標記。江蘇省民政廳早就決定劃撥500萬建一個烈士墓,但資金遲遲不到位。在大胡莊烈士紀念碑前,朱冬生淚流滿面,他為這些曾經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而犧牲了的英雄們,在革命成功的70年后,仍然死無定所,深感悲痛。回到北京以后,朱冬生根據淮安市黨史辦提供的資料,查閱了大量的新四軍歷史資料,閱讀了一大批原新四軍3師及7旅、8旅老革命家們的回憶錄,將方軔同志的原稿,編輯加工成《大胡莊戰斗82烈士》。2012年2月初,朱冬生給國家民政部領導寫信,領導立即作了批示。很快江蘇省民政廳下撥了收殮烈士遺骨修建烈士墓的500萬元,還增加了300萬元;民政部領導還要求全文發表朱冬生的《大胡莊戰斗82烈士》。本文現經作者重新修改審定,授權昆侖策網發表,以饗讀者。
1941年4月26日,擔負堅守防御任務的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第24團第1營第2連,在淮安縣大胡莊地區,與進攻之敵駐漣水日軍華北派遣軍第211師團200多日軍及400多偽軍激戰,在8倍之多的日偽軍的迭次攻擊下,戰斗近7小時,終因寡不敵眾,全連82名干部戰士壯烈犧牲。24團2連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成為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又一個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的英雄集體。1941年初,日軍精銳部隊211師團瘋狂的采取“蠶食”進攻和進行各種名目的“掃蕩”,企圖尋找新四軍主力部隊作戰,摧毀新四軍各級指揮機關和蘇魯皖邊區抗日民主政權。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進攻勢頭,新四軍三師將所屬部隊分別部署于蘇北地區的淮安、宿遷、鹽城等戰略要地,其戰略意圖一是要堅決粉碎敵人的“蠶食”進攻和各種“掃蕩”,以牽制徐州地區的日軍,緩解山東和華北地區我八路軍的壓力;二是保衛和鞏固蘇魯皖邊區抗日根據地,保護蘇北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新四軍三師是一支能攻善守的部隊,其戰略部署,猶如一把鋼刀直插蘇北地區日、偽、頑的心臟。3月底,新四軍三師八旅奉師部命令在淮安縣的蘇家嘴地區集結,準備在5、6月份配合兄弟部隊拔掉風谷村、西青溝偽軍據點。為保證戰斗的順利進行和主力部隊的側翼安全,駐蘇家嘴以西的新四軍三師八旅24團決定由1營2連84名干部戰士在1營副營長鞏殿坤的率領下,配合新四軍漣東大隊,在以茭陵為中心的淮安北鄉一帶待機隱蔽,以牽制和監視漣水、淮陰的日偽軍動向。2連是該營的主力連,轄3個排,配有輕機槍兩挺。每個戰士除了老套筒步槍外,還配備4顆手榴彈和一把刺刀。4月23日,2連進駐大胡莊。大胡莊位于漣水、欽工、蘇嘴之間,相距均在20華里左右。莊內有兩個圩子,分別在莊的東北和西南兩側。西南的圩子較小,東西較長,南北稍短,圩東圩西有條深約6尺、寬約1.5丈的干水溝,圩內住著姓胡的9戶人家,有房屋60余間。開始,2連大部住在大圩子里,后考慮到圩子太大不便警戒,遂于第二天又將全連轉移到小圩子里。入駐以后,2連利用小圩子周圍的自然溝和圍墻構筑了簡易工事和掩體。但就在2連進莊之后,駐漣水的日軍就得到了敵特有關2連進駐大胡莊的密報。4月26日,駐漣水城的日軍211師團一部200多人和偽軍400多人,從漣水城出發,經茭陵向南直撲大胡莊。這股敵人配有步炮兩門、重機槍4挺,兵分兩路向2連駐地兩翼運動;一路由大部偽軍組成,企圖進入大圩子,并切斷大、小圩子之間的聯系;另一路由日軍和部分偽軍組成,從小圩子西側向南合擊,企圖對24團2連形成包圍之勢。根據營部命令,為防止日偽軍和敵特偷襲,要求各連必須一天換一個防地。當日拂曉4點多鐘,2連正準備轉移。文書高建國到1、2排駐地檢查部隊準備
轉移的情況,走出連部不遠,他借著微弱的晨光,發現莊外有許多人影在移動。同時,哨兵也發現敵情,并鳴槍示警。于是,大胡莊戰斗就此展開。
進攻的日偽軍聽到槍聲,立即組織火力向莊內瘋狂掃射。2連的連部設在村民胡其華的家里,連長、指導員得到敵情報告后,立即命令全連進入防御陣地。連長站在胡其華家的一個凳子上,從墻洞里用望遠鏡向外觀察。槍聲越來越激烈,這時1排長來報告請示是否突圍,鞏殿坤副營長命令:“堅守陣地,等待增援!”他判斷,駐在離大胡莊約有十一、二里路龔營村的新四軍24團2營,聽到槍炮聲一定會趕來增援。但是,那天風大,24團2營駐地處在上風頭,沒能聽到大胡莊方向的槍炮聲。接著,鞏副營長又命令各排:“堅守陣地,步槍上好刺刀,子彈盡量集中給機槍使用。”
在2連干部戰士的頑強還擊下,敵人的多次進攻均被擊退。敵人的數次進攻遭到挫折后,便再次集中步炮和輕重機槍一齊向2連猛烈射擊。陣地被摧毀了,房子被炸坍了,大胡莊陷于一片火光和硝煙之中。日偽軍在優勢火力的掩護下,每隔不到半個小時就向2連陣地發起一次進攻。
大胡莊八十二烈士
連長、指導員精心組織指揮,全連干部戰士堅決的打擊敵人,一顆顆的復仇的子彈,都有效的命中日偽軍,使敵人一步也不能推進。毫無人性的日軍,向2連陣地投放了瓦斯毒氣和燃燒彈。戰斗持續了近4個小時,2連傷亡也將過半,打退了日偽軍近10次攻擊行動。2連的干部戰士,有的被打斷了胳膊,有的被燒傷了皮膚,有的被打裂了頭顱。上午約9時,2連的幾位領導決定撤出被炸毀的外圍工事,退入圩內。鞏副營長和連長、指導員分頭指揮部隊將老百姓的房子的山墻打通相聯,組成一個整體的戰斗掩體,繼續與敵人拼殺。2連機槍手犧牲了,炊事班長端起機槍向敵人掃射;子彈打光了,有的上起刺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有的和敵人抱在一起往火里滾,有的用棍棒、鐵鍬與敵人搏斗。到了上午11時左右,2連傷亡慘重,連排干部全部犧牲。副營長鞏殿坤身負重傷,被通訊員扶到胡其華家的床底下,他還交待通訊員,想法活著出去,尋找部隊報告這里的戰斗情況。
槍聲停止了,敵人在莊內開始逐屋搜查。當敵人搜查到胡其華家時,鞏殿坤副營長忍著劇痛舉槍擊斃了一名日軍頭目。敵人惱羞成怒,便向屋內連續投擲了多枚燃燒彈。年僅23歲的鞏副營長,就這樣被熊熊烈火吞噬了。
在這場戰斗中,副營長鞏殿坤和2連全體干部戰士,面對強大的敵人,沒有一人屈服,沒有一人放下手中的武器。除兩名幸存者外,24團2連其余82名干部戰士全部壯烈犧牲。一名是通訊員,負傷后被卷到老鄉家的柴箔子里隱蔽起來,敵人搜查時朝柴箔里捅了他一刺刀。敵人走后,他被當地群眾送到部隊;
另一名是1排2班戰士劉本誠,他負傷后被壓在尸體下不得動彈,才僥幸得以生還。
由于戰斗慘烈,生還者極少,這些犧牲了的英雄大多數沒留下姓名,留有名姓的是極少數:戰 士 耿某某,外號耿傻子,他和王孩兒都是河南范縣人。他倆犧牲后,直到1957年,地方政府還不知道他們早已犧牲,后來,2連的幸存者劉本誠證明了他們,地方民政部門才給他們的家人發放了烈屬證;新 兵 某某某,2連唯一的江蘇淮安籍戰士,他是在大胡莊戰斗的前一天才入伍的,因家里很窮,穿的衣服很破,連隊發給他的一件新軍裝還沒舍得換上,第二天打仗,他就犧牲了。
大胡莊戰斗,24團2連的干部在戰斗中沉著果斷的指揮,適時的調整防御手段,積極的組織兵力和火器,率先垂范,英勇作戰,最終指揮全連以有限的兵力消滅了200多敵人。
周恩來“全民團結 持久斗爭 抗戰必勝 建國必成”題字大胡莊戰斗,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當時24團2連完全有突圍的可能,但是,他們沒有走。因為他們知道在他們的身后,有師、團領導機關和大部隊,如果他們一走,將會給大部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有剛建立不久的中共淮安縣委和新成立的淮安縣抗日民主政府,如果他們一走,剛建立的地方抗日民主政權可能會遭到破壞。在突圍和生存的希望完全喪失的時候,2連干部戰士把彈藥全部打光,最后毀壞了手中的武器,慷慨赴死,壯烈犧牲。
大胡莊戰斗,24團2連84名干部戰士抗擊600多日偽軍,最終以82名干部戰士的壯烈犧牲,消滅200多日偽軍。戰斗以近7個小時的激戰,保護了大胡莊及周邊地區廣大鄉親們免遭了日偽軍的蹂躪;保衛了地方黨委及地方抗日政權的安全;為新四軍其他部隊贏得了避敵鋒芒、克敵制勝的先機。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又一個以弱擊強、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勝利的光輝范例。大胡莊戰斗,24團2連在戰斗中頑強堅守,寧死不屈,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的這種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經成為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成為中華民族寧死不屈抗擊外侮的民族精神,大胡莊戰斗八十二烈士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精神,今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勝利、走向復興、走向繁榮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大胡莊戰斗,70年過去了。如今,東風染盡九萬里,春意盎然遍神州!1986年,曾任新四軍三師八旅政治委員、原軍委炮兵副司令員吳信泉中將題寫的“大胡莊戰斗八十二英烈永垂不朽”的紀念碑高矗在蘇北平原大胡莊戰斗發生地。這里,現在雖然還沒有一座墓地,沒有一篇完整的紀念英烈的碑文,但是82名死難烈士,已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為歷史、為民族、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不磨滅的紀念碑。
(作者系解放軍出版社原社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