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50年前的今天,宇宙第一次聽見中國聲音
點擊:  作者:記者 綜合    來源:北京日報【綜合】  發布時間:2020-04-24 13:56:18

 

今天,4月24日

 

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整整50周年

50年前
東方紅一號成功飛天
幾十萬人在天安門廣場
親眼見證衛星過境

東方紅東方紅合唱隊 - 激揚的革命歌曲
1.webp (2).jpg
觀看“東方紅一號”衛星

50年后
這枚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仍在太空飛行!
人們在地面上還能看到它!

1.webp (3).jpg
世界最先發射五國第一顆衛星的現狀一覽(韓厚健制圖)。世界上五個最先發射衛星國家的第一顆衛星,蘇聯的人造地球衛星一號、美國的探險者一號、日本的大隅號早已隕落,仍然在軌的只剩下法國的阿斯特克斯1號和中國的東方紅一號,阿斯特克斯1號由于體積太小而很難看到。

1.webp (4).jpg
2020年3月28日,東方紅一號衛星過境照片,飛躍北斗七星中的開陽雙星。(葉楠 攝)

50年前的今天
中華民族邁出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宇宙第一次聽見中國聲音

任務:從“581”到“651”

1958年5月
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
毛澤東主席發出了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
我國人造衛星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1958年8月
中科院把衛星研制作為頭等重要任務
故以代號“581”稱之
同時成立了“581”任務領導小組
組長錢學森
副組長趙九章、衛一清
并成立了三個設計院推進任務
那時 “581”任務的目標是:
“苦戰三年,實現上天”。

當年10月16日
中科院派出訪蘇代表團
希望就衛星技術向蘇聯學習
但當時中蘇關系已經緊張
技術合作、援助無從談起
但通過對蘇聯工業技術的考察
代表團認識到當時以我國國力
發射衛星為時尚早
建議將力量轉移到探空火箭上來
 
1.webp (5).jpg
訪蘇代表團(右一趙九章、右二錢驥、右三衛一清、左一楊嘉墀)

探空火箭的研制任務
由“上海機電設計院”實施
王希季擔任總工程師
當時他只有37歲
在沒有現成資料的情況下
帶著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年輕人
在幾個月時間內完成了任務
 
1.webp (6).jpg
就讀西南聯合大學時的王希季

1960年2月19日
下午4點47分
“T-7M”火箭騰空而起、直沖云天
現在看來這不起眼的一小步
卻是我國航天運載火箭史上的一大步
 
1.webp (7).jpg
毛澤東主席參觀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

1964年6月29日
我國自主研制的射程達1000公里
第一枚中近程地對地導彈
“東風二號”發射成功
我國發射人造衛星基本條件已具備

1965年1月6日
趙九章向中科院提交了一份報告
建議盡快開展人造衛星的研制工作
當年5月,衛星研制任務正式啟動

因為這個任務是
1965年1月正式提出建議的
因此代號定為“651”
周總理強調,只要“651”需要的
全國的人、財、物
不管是哪個地方、哪個單位的
一律放行,全面綠燈

“42天會議”

1965年10月20日-11月30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方案論證會
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

國防科委、總參、一機部
中科院及相關院所等單位120人與會
時任總體設計組成員的
潘厚任后來回憶:
“白天開會,晚上計算、論證,
一直開了42天,
這是我開過的最長的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擬定了
衛星總體方案等材料
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技術方案的基礎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被命名為“東方紅一號”
同時決定在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

為什么要選這首曲子?
首先因為這首曲子“極富中國特色”
(現在看來主要是時代特征)

其次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內置兩臺無線電發報機
不斷向地球發回“滴-滴-滴”的間斷信號
如果衛星播放“東方紅”這樣的連續樂曲
顯然是“技高一籌”

1968年2月20日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
錢學森兼任院長
東方紅一號衛星
便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

四個目標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是
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
涉及研制、生產、發射在內的眾多領域

時任東方紅一號衛星
技術負責人之一的戚發軔說
還必須達到國家提出的4項技術要求
即“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

這寥寥12字概括了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
總體技術方案和目標
也概括了技術的難度

首先考慮的
是能否“上得去”
要把衛星準確送入軌道
運載火箭必須擁有強大的推進能力

隨著設計方案的不斷修改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重量
從起初的150公斤增加到173公斤
遠超世界前4顆衛星的總和
要把這么重的衛星送入太空
難度可想而知

1.webp (8).jpg
科研人員組裝東方紅一號衛星

專家們提出了一個“兩結合”方案:
用中遠程導彈作為第一級和第二級
利用探空火箭技術研制第三級
通過這三級的連續傳遞
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最終實現了
導彈技術和探空火箭技術的完美結合
“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
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這句話也因此廣為流傳

1.webp (9).jpg
星(左)箭對接試驗

隨后就要考慮“抓得住”
要時刻掌握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
就要計算出衛星與地面的距離

對比幾種方案后
專家們決定利用多普勒原理——
根據無線電波頻率的變化
測出速度進而測出距離
不過這個解決方案需要
一個特殊方程式
研制人員重建衛星測軌方程式
破解了這個謎題
最終使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
可被隨時監測到

1.webp (10).jpg
航天科研人員在學習、描圖

接下來
人們將目光集中在了“聽得著”
要讓衛星在太空奏響《東方紅》
這在當時具有很高難度
研制人員以高穩定度的
6個音源振蕩器代替“音鍵”
用程控線路產生的節拍來控制發音
經過上百次試驗
終于確保東方紅一號奏出了《東方紅》

1.webp (11).jpg
鑲有毛主席像章的《東方紅》樂音裝置

最后一道難關
就是“看得見”

要想用肉眼看到太空中運行的衛星
它的亮度必須從七等星上升到四等星
研制人員最終在運載火箭的第三級上
安裝一個由高反光亮度的材料制成的
可以在太空中撐開的“觀測體”
由于其體積巨大、反光亮度極高
人們就可以直接觀察到

衛星上天

1970年4月1日
載有兩顆“東方紅一號”衛星
和“長征一號”火箭的專列
秘密抵達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1.webp (12).jpg
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豎立在發射塔架上

4月24日中午過后
火箭一、二級加注推進劑完成。
3點半周恩來致電告知
毛主席已經批準了這次發射
萬事俱備,只待“點火”

21點35分
指揮員下達點火命令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
“長征一號”噴射出橘紅色的火焰
直沖云霄

21點47分
湘西觀測站率先傳來消息
“星箭分離,衛星入軌!”

21點50分
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
已收到衛星“播出”的《東方紅》樂曲
宇宙第一次聽見中國聲音

4月25日下午6點
新華社向全世界通報了這一消息
晚上8點29分
“東方紅一號”衛星通過北京上空
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在探照燈的指引下
人們仰望星空
用目光緊緊追隨者衛星的軌跡

“通過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我們攻克了一個個不可能
終于將東方紅一號衛星
成功送上太空。”戚發軔說。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
震撼了全世界
它宣告著一個東方航天大國的崛起
也與核彈、導彈一起
被譽為“兩彈一星”
成為中華民族
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標志
載入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史冊

50年
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到300多顆中國印記羅布星河
宇宙浩瀚,星空燦爛

這一切的開始
都緣起于50年前的今天


(來源: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中科院之聲、中國航天報、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客戶端(制圖:康劍),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